#WEAREJORDAN
隨著 Michael Jordan 的到訪,不只是整個上海市中心為之騷動,連位在上海的 Nike 大中華區總部也透露出了不一樣的氣氛,平時已經是人來人往的「Campus」園區在這個上午即將迎來難得造訪的賓客,而我們也來到這裡,抓緊了時間採訪那位運動員背後的夢想建構家 — Tinker Hatfield。
我們剛坐下來,冷不防是由 Tinker 提出了今天專訪的第一個問題。
「你們從台灣來?台北?」
「我有陣子也會出差到台北,然後到台中,再下去斗六。」才忙著把攝影器材架好的我們趕忙坐定回答,也追問 Tinker「上次到台灣是什麼時候了?」Tinker Hatfield 說了「好久沒去了,我上次出差到台灣已經快十年前」
台灣曾是是球鞋的生產重鎮,幾乎九十年代的許多重要鞋款都有著 Made In Taiwan 的戳記,其中也包含著多款 Air Jordan,像是廣受人熱愛的 Air Jordan 11 在1995年時就是由台灣所生產製造,兩大鞋廠豐泰與寶成與 Nike 以及 Jordan 品牌的密切合作也是從當時開始,直到今日,許多材料以及鞋款的研發仍隱身在中台灣的高機密廠房裡,設計師們也因此有了曾造訪台灣的共同回憶。
最初是以 Nike 總部建築以及空間規劃的角色加入團隊的 Tinker 擁有建築專業,也是因此,他的許多作品擁有結構上的特色。這也讓我們不禁問了「您擁有建築師的背景,如今則是廣為人知的球鞋設計師,我們很想知道,在您的想法裡頭,如果 Jordan 品牌是一棟建築,他會是什麼樣的風格?」
「哇,這肯定是第一個人這樣問我,讓我想想,也許 Frank Gary 的建築具有這樣的元素,他的建築中總是充滿許多流暢的線條,起起伏伏的結構,讓原本應該是靜態的建築也呈現出動態的氛圍,那跟許多 Air Jordan 的設計可以說是異曲同工之妙」Tinker Hatfield 回覆了「這次在上海見到一棟仍在興建中的高塔,雖然還未完成,但是可以見到在俐落的線條裡頭,帶出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那個也是 Air Jordan 的設計給人的印象。」
幾乎是一手奠定了 Air Jordan 風格基礎的 Tinker Hatfield 在幾次關鍵的時間點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Air Jordan 1之後,曾經有陣子的合作出現了亂流,Tinker Hatfield 聆聽Michael Jordan 心聲所打造的 Air Jordan 3 成了延續飛人傳說的見證者,而後在 Michael Jordan 第一次退休時期也是由 Tinker Hatfield 所獨排眾議,堅持繼續推出 Air Jordan 的意見,如果沒有 Tinker Hatfield,Jordan 品牌之中肯定出現許多難以填補的空缺。
與 Michael Jordan 有多年合作經驗的 Tinker 也談論到了 Michael Jordan 本身對於風格上的見解「在我的印象之中,Michael Jordan 是第一位在休閒與正裝之間都擁有絕佳品味的 NBA 球員,他對於正式服裝以及鞋履的講究讓人佩服,而這個風格上與生俱來的選擇能力與我們對於性能、對於未來鞋款的探究結合,形成了 Jordan 品牌的重要基礎。」
「在Air Jordan 3到Air Jordan 6這段期間,我與 Michael Jordan 的合作還處在一個互相認識的階段,在他贏得第一個冠軍戒之前,我們主要的方向就是保持獨特性並融入性能。接下來的部分,我們開始嘗試往籃球以外的領域去找尋靈感,像是參考了非洲圖騰印象的 Air Jordan 7,從紐約街頭籃球得到的心得打造了 Air Jordan 8 等等。」
「我首度與 Ken Link 合作是在設計第一雙 LeBron James 鞋款(Air Zoom Generation)的時候,那是一次很棒的經驗,他對於十分專注於性能與設計上面,我們其實聽到有人抱怨復刻鞋款搶走太多焦點的問題,復刻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而 Ken Link 的加入就是希望能夠在 Jordan 品牌的性能設計上加入新的動力,他真的了解如何打造一雙球鞋的性能,有了他的加入,我相信可以照顧到更多真的在打球的朋友們。」
飛人連載 / WE ARE JORDAN 封面故事
約莫三十年前,Michael Jordan 在芝加哥天際線前拍攝了凌空躍起的動作,誰也沒有想到最初用於鞋卡上的這個動作,它的剪影如今成為 Jordan Family 的象徵,從鞋子延伸至籃球場,甚至是棒球場、田徑跑道以及 NASCAR 高速競逐的賽事當中,都能看見承繼飛人精神的運動員持續求勝,他們並不追求複製 Michael Jordan 的職業生涯,當年叱吒 NBA 的 Michael 只有一個,但 Jordan Family 的成員在各個領域都譜寫讓品牌為傲,屬於自己的精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