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臀」BOOST 還不是最大重點
adidas ULTRABOOST 21 科技配置揭曉
-
#BOOST 用量更多:中底全腳掌 BOOST 的含量比起 ULTRABOOST 20 要再多 6%。而關於 BOOST 含量如果你還記得的話,ULTRABOOST 20 相較初代 ULTRABOOST 已經是加量 20%
#新型穩定推進結構:從前兩代應用的 Torsion Spring System 改為 LEP (Linear Energy Push) Torsion System,據官方資料提及,這塊全新結構能有效使前腳掌彎曲剛性 (Bending Stiffness) 提升 15%,夾在 BOOST 中底內部讓前腳掌能用較少的下壓彎曲便得到推進力量,使跑者更輕鬆
#對環保的承諾:鞋身 Primeknit+ 針織面料使用 PRIMEBLUE 環保紗線,成分內含 50% 的 Parley Ocean Plastic (回收海洋廢棄塑膠再重製的材料),更精準地織出合乎穿著需求的鞋面同時,也持續為環保議題努力
#2月起全球發售:ULTRABOOST 21 美金定價 180 元 (和前一代相同),美國預計 1 月 28 日首波發售,接著 2 月 4 日全球發售。臺灣方面可關注 @adidas_tw
-
翹臀明天就在台灣發售
adidas Ultraboost 21 ‘Triple White’
-
昨天晚上 @adidasrunning 正式發表
繼 ULTRABOOST 19 的一次大改款後
今年 ULTRABOOST 21 再次迎來大幅革新
這一代的革新不僅是 BOOST 加量而已
連同執掌底盤穩定及帶動步伐推進的 Torsion System
也迎來進化
📅 1 月 16 日
🇹🇼 @adidas_tw 官網站搶先上市
👟型號 FY0846
💵定價 5,990 元
@oldnews_official 老闆上班穿什麼?
2020 年客製單位 OLD NEWS 主理人 Zai 最滿意的三雙鞋
-
OLD NEWS 首次維持原底盤去改製的 Nike Air Force 1
會選這款是因為我從沒做過這樣的案子
過去我所有的作品全部都是改靴子底為主
這種先把鞋身跟鞋底拆掉
做完之後再組裝回去的又更麻煩且風險高
為了要保留完整結構拆起來真的很難
光拆的步驟就弄了快兩個禮拜
而且裝回去之後還要入楦定型確保鞋子的型不會跑掉
鞋身部分由於客人想要的元素很豐富
皮革、布料以及不同紋裡跟圖案
融合美式與日式代表性元素看起來或許很簡單
不過當時光設計排版就花了快一個月
要有那個味道又不能太花
投入了很多心思
@oldnews_official 老闆上班穿什麼?
2020 年客製單位 OLD NEWS 主理人 Zai 最滿意的三雙鞋
-
用 KAPITAL Boro Bag 重製的 Nike Air Force 1
用 KAPITAL 托特包拆解之後下去做
客人覺得托特包大小也裝不了什麼東西便拿來讓我做做看
他想要做 Air Force 1 但不想要是純白的顏色
所以我把鞋子先下去藍染
最好玩的是不要看 Air Force 1 都是皮面
其實每塊皮質都有些不一樣
也因此造就有不同深淺變化的藍
那因為托特包只有一個
也就是說不允許失敗做起來真的心臟要很大
我不斷重複把布料在鞋身上試排
格紋要在鞋頭、顏色該怎麼拼接、布邊抽鬚…等等
最後把整個袋子用到剛剛好一點都沒浪費
過程中也在思考什麼顏色與藍染最搭
後來決定用皮革原色及手邊常備的藍染布給客人選用
以此去點綴
@oldnews_official 老闆上班穿什麼?
2020 年客製單位 OLD NEWS 主理人 Zai 最滿意的三雙鞋
-
Nike Air Force 1 Bespoke for 陳小律 GreenTed
為音樂廠牌《戰犯 WAR Convict》主理人陳小律所做的
帶入他本身的職業下去客製所以拉鍊盤上還加裝節拍器
我進一步結合扣具的概念把裝節拍器的皮件
變成可拆卸型態
把它拆下來也可以裝在皮帶、包包上面
鞋身周邊結合樂器導線
這線材原本很長我請專人幫忙裁切之後組裝上去
這雙鞋有個很大重點在於
考慮到有些時候你不想穿得這麼華麗
所以很多元件都設計成可拆式
包括像節拍器、樂器導線都可以隨意拆裝
變回原本 Air Force 1 的樣子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如何把配件安排進去
比如節拍器要放哪、導線環繞後收尾的位置
才能不影響穿著又符合快拆需求而且不遮蓋到 Nike 勾勾
是個挑戰
各位好
身高:169
打法:3投7切 打中鋒位置
腳踝有受傷過,所以需要防側翻的鞋子
目前有在考慮 air Jordan 35跟 asics nova surge
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一點意見 🙏 ... See MoreSee Less
6 hours ago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Linked InShare by Email
Comment on Facebook
都買
KD13
2雙都不錯 nova surge應該還有折扣
Surge
以安全性為考量就選亞瑟士吧
Rose7高筒包覆好很穩緩震好
不錯,現在也有折扣
也很不錯,也有折扣(黃色)
兩雙都不錯!! 35要訓一陣子才好穿,nova surge CP值高些!!
aj35挑腳型
如果想降低腳踝的外拐角度 跟腳踝的負擔 我要自我推薦inxtinct鞋墊 附上實驗室的實驗影片 還能縮短折返所需的時間
我166也好想打中鋒⋯⋯
Surge或Invade都可以考慮
Nova surge吧 反正怎樣都比勾勾牌耐用...但是實際上nova surge確實也是評價很有型的鞋款。
其實我也大扭過,高低筒真的沒差,底盤夠寬、鞋面支撐夠都安全
去買ASICS g25
Asics+1
打球的女生最有有魅力了 推👍🏻
Nova surge+1
Gelburst 24
Jordan的鞋子很挑腳型,前掌有點窄,容易有腳指痛的問題,建議試穿如果覺得硬就不要,亞瑟士的nova surge沒有腳型的問題,各方面也都很不錯很推,如果膝蓋有受過傷,建議換上亞瑟士的gel鞋墊,緩震會更好,前面有人建議我這樣,我換上去真的不痛,推
Aj35要試穿
亞瑟士的籃球鞋翻過來看鞋底,都會有一大塊的抗扭片,鞋子的穩定性高很多
中鋒7投3切 ?我覺LBJ 17很適合你
AJ35挑腳型,男版跟女版好像有些差異,可以的話都試試
View more comments
隱形戰機退役!換白色坦克接棒!
要為各位鞋友開箱的是發售好一段時間,今年剛推出新配色的Asics Nova Surge
從小到大都是穿Nike跟Adidas,但近幾年感覺兩大品牌都停滯不前,深感失望
所以幾年前轉投Asics的懷抱入手了第一雙Asics的籃球鞋Naked EG-03,就覺得兩大品牌真的是該加把勁了
最近隱形戰機鞋身裂開,中底黏合處也開膠了,不過鞋底紋路還很新就是
所以開始物色了下一雙籃球鞋,原本是在猶豫AJ34跟GelBurst 24還有這雙Nova Surge
但實在不想再買外觀跟營銷擺第一,性能放後面的Nike
所以還是選了Nova Surge,雖然我的打法是GelBurst比較適合我
但定位上GelBurst跟上一雙隱形戰機很接近,所以基於想嘗試新鞋款的理由還是選了Nova Surge
以下就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實戰的感覺
我身高172公分,體重80公斤
得分後衛,主要為中距離射手,投8切2
1.抓地力(10/10)
在室內乾淨地面測試,幾乎是像釘在地面一樣的抓地力
在室外有灰的油漆水泥地,抓地力的反應也是即停即走,相當靈敏
2.支撐性(10/10)
高筒的設計加上比較硬挺的編織面料,鞋面還有兩種不同厚度的熱壓膠加強
後跟外側有硬質塑料片,內側有中底材料上包
所以穿進去腳就牢牢固定住很安全
3.包覆性(8/10)
腳踝處的填充比較不足,但不至於不跟腳
整體因固定性較強,所以新鞋穿著時壓迫感比較大,略有不適感
可能要等磨合後會改善
4.透氣性(8/10)
雖然是襪套內襯加上外殼雙層鞋面
但鞋身透氣網布的面積還是蠻大,所以並不特別悶腳
5.防側翻(10/10)
前掌外側明顯的外擴,加上中底材料上包,強壯鞋面,後跟大型塑料片支持
基本上做橫移急停也不會有絲毫翻車的感覺
6.緩震(10/10)
前掌FLYTEFOAM Propel提供一個比較硬朗的緩震感跟反應性
後跟最上層的FLYTEFOAM提供較柔軟的緩震感
加上後跟中心延伸到外側90度的Asics Gel可以抵銷地面的衝擊力
最後再由最下層的FLYTEFOAM Propel提供回彈
雖然沒有明顯柔軟或回彈的腳感,但性能的確是相當的優秀
7.抗扭轉(10/10)
整雙鞋的材料都是比較硬挺的,加上足弓處也有一片硬質塑料片支撐
所以不管是橫向的扭轉,或是縱向的彎曲,都是非常堅固的
前掌外底有溝槽引導前掌彎曲點,所以也不會影響到啟動的靈敏度
8.重量(8/10)
鞋重就比較差強人意,但在這麼完整的保護性來說,重量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實際穿著上腳時並感覺不到有這麼重,還得歸功於鞋腳一體性很棒,鞋面跟中底的重量也算平均
9.設計(10/10)
設計很用心是無庸置疑的,所有的設計都是以性能考量優先
沒有太大不必要的美觀設計,所以相當的簡單俐落
至於顏值就很主觀,我個人是覺得很好看
每張照片都還有細部的分析,有些細節是其他鞋主開箱沒有提到的,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交流討論 ... See MoreSee Less
5 days ago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Linked InShare by Email
Comment on Facebook
標榜飛人型球員使用的EG03實在太帥
想問當初為什麼沒有考慮invade nova呀~
白色真的很帥
紅色也上架了 這雙真的大推👍
請問白色台灣有出嗎?謝謝
白色也好好看啊啊啊
好想買😐
請問白色哪裡入手? 幾乎都是黃色
34跟24都有,但比較喜歡穿24,前楦頭寬比較舒服
白的好看
體育用品社都上架了
亞瑟士製鞋就有用心的感覺
帥
白色款好看👍🏻
有了一雙黃色又想要其他色了啊啊啊啊
請問價格?
好鞋!就是要多收幾雙!👍
白金太好看啦!
如同po大大所說,我自從Kobe退役後,再也沒買過Nike的球鞋了,最近也覺得亞瑟士的鞋款有給人驚艷的感覺
白色也帥
個人認為Gel burst24的外型好看一點😂,目前持有Gel burst24跟gelhoop v12
其實現在室內場我都穿排球鞋上場餒 抓地力超強又不會死煞 低筒活動性很好很像穿kobe10的感覺 腳踝部分就是自己皮膚貼白繃帶包緊一點就OK了
請問是官網買還是店面呢?謝謝
白的帥
張恆崑 想試試
View more comments
想問各位版友有人買GH2嗎?想問版型該如何挑選?該看美碼、歐碼還是中國碼?平常NIKE是穿US10,因為看版上和網路資訊目前比較少😭 ... See MoreSee Less
6 hours ago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Linked InShare by Email
Comment on Facebook
建議買大半號
一樣
這雙有us10
44碼
選擇一樣的US碼
寬腳44.5 正常腳 44
二代什麼時候出的啊?幾個月前還在看一代😂
買不到,無46碼...
看完大陸鞋評 幫你幾個重點整理 1.正常版型 寬腳大半號 2.個別人群可能會不跟腳 解決辦法是塞棉花(?)或是穿厚襪 3.重度扁平足需要試穿我已經買了 本人瘦腳 NIKE 穿US 9 (EU42.5) GH2 我也拿US 9 (EU42.5) 目前還在等飛機運貨中 在拿到貨之前 沒辦法給你建議😝
照勾子的正常尺碼即可 若是窄腳則小半碼 建議還是先了解自己的赤腳實際長寬最好
這配色騷
一代神鞋
🙈🙈
剛出時就買了,平常nike us9,這次選us9,實戰兩次外場,腳感和抓地不錯,唯內TPU頂足弓會稍微不舒服
補照片
那我大概懂了 真的很感謝各位 🙇🏽♂️🙇🏽♂️🙇🏽♂️
怕髒可買黑色或虎紋色,買白色的人說髒很快。
這配色騷
看公分買比較準!
44碼就行
不妨試穿anta星系籃球鞋,1299rmv,「超臨界氮氣回彈科技」,媲美wade wow8
請問要怎麼入手啊?
安踏尺寸真的很謎
View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