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 ‘AW22‘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 ‘AW22‘ 鞋評 By NOAH
暑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棒的機會,有更多時間可以打球與鍛鍊自己。對勘履者實習生 Noah 來說一樣如此,幾乎每天都會透過晨起的訓練時光讓自己抓回一些打籃球的熱血感覺。也許是因為小時候曾經受過嚴格的鍛鍊,讓他相當重視平時對自我的訓練及跟著球隊比賽團體練習,大量的訓練也讓他平均 3 個月就得換上一雙鞋子繼續奮戰,他認為一雙鞋子最好的退役之地就是籃球場。在球鞋科技不斷往上拉高層級的同時,也希望藉著鍛鍊讓自己可以匹配上球鞋的進步。雖然現在也不是科班選手,但是對於籃球還是抱持著相當大的熱情。俗話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但是對他來說卻是「三日不打球,便覺全身無力。」平凡的背景與大部份朋友相同,相信能帶給其他人一分相當真實的評測體驗。
測試者與測試過程基本參考資料
身高:175 公分
體重:65 公斤
主要測試球場:道南河濱公園 / 高雄市青少年運動園區籃球場 / adidas 101 球場 / 政治大學體育館 ( 室內木板地 )
其實我早就期待穿上一雙 BOOST 球鞋,但是在金錢考量及還有鞋子可以穿的情況下沒有入手,直至近日,在 adidas Crazylight 初代之後再次穿上 adidas 的鞋子奮戰,心中著實又期待又怕他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但是所有疑問期待都在穿上那一剎那化為雲煙,從先前開箱就知道,鞋面科技及緩震配置都有中上水準,簡單來說這雙鞋子確實符合之前的期待,甚至有些意外驚喜,在我心中「名符其實」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球鞋之一。
打球習慣
運用壓迫對手,再藉此透過失誤轉換快攻是球隊的特色,而擔綱箭頭的我,在看到隊友掌握籃板前或是隊友抄截之際就會準備起跑,藉由快速推進上籃取分,但偶爾也得往下支援鋒線爭搶籃板,從上面的打球風格來看,我最需要的是球鞋的反應性、抓地力,方便在推進的時候,轉換方向或是變向突破,而緩衝性則是會在躍起時爭搶籃板需要。
為了準備這次的評測,我除了會在每天晨練使用之外,就是週末與球隊的團體練習,為期兩週的中高強度練習總時數約 20 小時,練習比賽 4 次,一次兩小時。為了更貼合大家使用習慣,我也在練球之外加上許多體能項目,如:半個球場來回的 30 趟中速折返跑及蹬跳的爆發力項目等,希望透過這些正式比賽中也會出現的的動作,只是強度更高、更累一些的項目,完整評測這雙球鞋。
承襲 Crazylight 的俐落風格
正如我前面所說,抓地力及反應性是我對鞋子最大的需求,Crazylight BOOST 2015 在這方面真的給了我相當大的支援,乾淨的室內木板不用多說,俐落的感覺加上與地板摩擦的高頻聲響彷彿就像不斷地跟我說「嘿,相隔多年,我還不賴吧!」而在室外的 PU 場地也都擁有相同的體驗,Crazylight Boost 2015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曾在專談中提到這次的抓地面就是以 2011 的初代版本為基礎設計,因此如果也和我一樣都曾經擁有 Crazylight 初代的朋友,應該會對這次的抓地體驗有著相同的的感覺,不一定在每個場地都會有摩擦聲響,但不變的是人字紋出色的抓地性能,傳承已久的簡單卻能滿足出球員最基本的需求。
原本以為在室外場地會有所差別,但除了在充滿砂石的球場上會略有滑動之外,平常的 PU 場地他都能發揮該有的功用。這次在大底使用略軟的橡膠材質,在提供抓地力外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如果在柏油路上或不是 PU 的場地,磨損度則會相對明顯,但是對於一般室外的 PU 則是不太有問題,因為在這次測試時間中 2/3 以上時間我都在河濱公園的 PU 球場進行訓練,14 小時以上的連續中高強度與大量跑動的測試不算少。但這邊要提醒大家,鞋底的砂石最好在每次打球完都簡單清潔,因為砂石或是球場上的水灘都是在球鞋之外會影響測試的因素,把鞋底完整清潔過後,你才會得到最原始的抓地體驗。
毫不猶豫反應性
「太好的反應則會犧牲緩震,太好的緩震又會犧牲了支撐。」前掌在籃球運動的 70% 的時間中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據 Robbie Fuller 說明這次的前掌 adiPrene+ 配置已經比先前更軟,因此在緩震上也提供了比之前更好的支援。我的感覺則是在許多墊步切入之際,後腳的推進算是正常,沒有太薄,也不至於太厚,雖然 adidas 的緩震科技在 BOOST 之前不算出名,但我相信在沿用了這麼多年之後,中底密度的掌控上他們應該也如設計師所說,會因為鞋款進行調整,而不是一種緩震科技就原封不動應用在所有鞋款上,如果要更清楚的比喻,我認為貼地感就像踩在巧拼上一般並不算厚,但是觸感絕對不同,一用力你就可以感受到地面,相信對於許多有在運動鍛鍊的朋友們來說,應該都能輕鬆駕馭前腳掌的扎實又有快速反應的感受。
而在半個球場來回的 30 趟中速折返跑的訓練之中,來回不同方向的反覆測驗之下,抓地力就如先前所說,當要折返時你可以穩定的抓住地面,接著從腳掌再次發力往反方向推進,在這項測試中,可以很明顯知道這雙鞋子的優點,因為如果抓地不足,你就會產生滑動,滑動對於往反方向的推進也非常不利,因為當施力之際如果沒有固定點,那麼一半的力量都在滑動中喪失,反應性自然得打折扣。
兼具緩震與回饋的 BOOST
說到 adiddas 緩震科技的新星 BOOST 應該很多朋友都已經體驗過各式跑鞋所帶來的舒適感,所以這邊就不贅述,但對我來說 Crazylight BOOST 2015 的緩震效果則在「回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往後踩壓的緩震非常優秀但卻不會把所有力量吸收,而能夠藉著往前的動作把力量從後跟 BOOST 藉由中底帶到前掌到 adiPrene+ 展現出不錯的能量爆發,這也是在緩震體驗之外的意外收穫。
「前掌的緩衝不優秀,為什麼後掌 BOOST 可以為這雙鞋子加分?」如果我用打球的過程解說會清楚一些,在搶籃板及快速推進上籃的過程中特別能感受到緩衝及回饋的感受,籃板落地的 BOOST 緩衝;球往前甩後的運球衝刺,得倚靠前掌的貼地性與反應力;而在收步上籃之際,其實也用到把橫向速度轉向垂直起跳的變化,這當中如果仔細感受力量的轉移會比運球時更加明顯,收速的第一步緩震回饋到前掌後的起跳爆發,正是從腳跟到前腳掌的運動,最後在落下之際重新回到 BOOST 的包覆,避免更多受傷風險,這樣的配置相當適合速度派的後衛。
有些人會質疑 adidas 的緩震技術不夠成熟,甚至容易讓腳受傷,不過在我看來今年增量 13% 的效果相當明顯,我承認我有喜歡的運動科技但我沒有品牌迷思,所以對於近來各大品牌越加進步的球鞋科技,我相當樂見,所以如果也希望體驗看看 BOOST 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這雙鞋子帶來的能量傳遞的感受,如果沒有親「腳」體驗過就讓刻板印象錯過一雙球鞋,實在是相當可惜。
Primeknit 透氣、支撐、包覆三者合一
同樣是這雙鞋子主打的 Primeknit,反而在實測之後,在前面的優異表現之下,沒那麼令人驚訝,但還是必須說,鞋子的包覆感還是不遜色,在穿上的那刻感受最明顯,沒有任何分割的編織鞋面,無疑在綁緊鞋帶後就能感受到那種服貼的感覺。Primeknit 透氣卻不薄,這兩個星期以來每一次大量的跑動過後,我幾乎沒有一次感受到腳特別悶熱,對許多同樣仰賴變向加速的人應該能感受那種腳底與鞋子內側的摩擦造成過度悶熱的感受,在鞋子包覆下,其實就不容易有滑動產生,即便有,預留空隙的編織鞋面也能迅速排出熱氣,悶熱感在這雙鞋子完全沒有出現過,這也是我當初始料未及。
為了測試側向支撐,我也在這兩週的訓練中大量加入側向奔跑及防守滑步,測試中明顯感覺 Stableframe 中底及足弓下的 TPU 穩定片讓你在做出許多左右大幅扭轉變向時不會因為太大力而失去平衡 ( 即便在原地盡力做出扭轉動作也一樣 ),加上抓地力的支援可以讓雙腳抓在地面上不動,但是如果在強度更大的側向橫移,有時候會感覺到鞋底抓緊,但是腳會往外推拉 Primeknit 鞋面,不過這並不會讓你在下一個動作受到干擾,我想這是因為編織鞋面的拉扯程度也比傳統鞋面好而造成,但由此看來鞋面底下的連結鞋帶孔的的支撐拉帶還稱不上完美,不過這樣的表現其實已經讓人滿意。
驚喜的意外收穫
先前提到過這次在鞋舌的設計與眾不同,藉由鬆緊帶連結鞋子內側,雖然不是主打的細節,但是同樣在穿著舒適度上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這樣的設計讓鞋舌能跟腳背更加貼合,在 Primeknit 之外達成另一種的包覆感,而且使用鬆緊帶的設計也會讓許多動作更變得更加靈活,隨著推進或是蹬起,鞋舌會跟著鬆緊帶拉動,不會造成額外的負擔。
總評
在實測的過程中,我也趁著週末到高雄改裝過後的高雄市青少年運動園區籃球場 ( 技擊館球場 ) ,看看新球場也與高雄人切磋球技,試著體驗這雙鞋子的優秀感受,雖然沒打到全場的五對五,但是藉由三對三,可以展現許多一對一的個人切入與變向,甚至是防守滑步。這雙鞋子在整體上因為反應性好,所以做動作都會比較快速一些,加上抓地力的支援,能夠再發力之後隨時煞車,更藉由 BOOST 的緩衝回饋讓能量不斷循環。
如果真的必須挑出一些缺點,我想 Primeknit 下的支撐拉帶的設計可以再更貼緊鞋面會更好;大底的材質偏軟,磨損可能較快,但是至少在這兩週的練習中,如果在場地乾淨且至少是 PU 場地的情況下,磨損程度有,在後跟處相對明顯,但整體來說不大,在其他場地上的著用可能就必須小心,如果有水攤或是砂石抓地力會瞬間將得非常低、很危險,這點不論是 PU 地板或是木頭地板皆然。
今年夏天之始,這雙鞋款正式亮相,而他所帶來的獨有感受,不但可以說是繼承了 Crazylight 的優秀抓地血統,更透過緩震科技從系列之中走出獨有的路, Primeknit 加上 BOOST 先為這雙鞋子打響名號,在細節上則用透氣度、與鞋舌特殊設計的舒適感讓人印象深刻,從裡到外都讓我感到驚喜,能在夏天之尾收到這份期待已久的禮物,驚喜之外,也對 Crazylight BOOST 2015 有更多肯定。
在炎炎夏日的八月末,趕快抓緊僅剩的時間,拎起球鞋到球場動一動吧!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 延伸閱讀
專訪 Crazylight Boost 2015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勘履開箱 /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 ‘AW22‘● 上市日期:已上市
● 官方定價:NT$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