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arnett
Well-Known Member
- 註冊日期
- 2006-09-06
- 帖子
- 514
前言:
好久沒有寫寫鞋評了,一部分原因是覺得自己打球風格偏外,在支撐度及一些需求上與熱愛切入的大大標準不同;不過更大的原因是我沒買新球鞋阿!AJ XVIII LOW是我前陣子的熱愛款式,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是改朝換代了。
近來碰巧在某位大神的「潛移默化」下購入了HUARACHE 2K5,加上朋友那搶來的H-2K4 & ZKI,今天就讓小弟我來個三雙的大拼鬥吧!不過小弟終究是個投射與切入大約4:1的人,所以很多地方可能與各位大神不同,在煩請補強一下各家之見,讓這篇變的更完整。
關於HUARACHE:
這項技術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最先的使用是在AJ VII & AIR HUARACHE FLIGHT,隨後的AIR DYNAMIC FLIGHT也有用到。這項技術是由Tinker Hatfield提出,希冀藉由DYNAMIC-FIT彈性內靴搭配最少量的材料來達到「輕量、透氣,不失穩定」的目標。但是這項技術在當時只用了兩年就停擺,據說是因為沒有辦法滿足籃球鞋最需要的「穩定性」,而小弟認為可能是「穩定裝置的不足」所致:由於HUARACHE很大的一個特點是放棄踝部厚厚的包覆,改由外部提供支撐,這樣一來其他部分勢必要有更強大的穩定裝置來彌補。但以上所述的老款式可能都沒有做到這點。此外,將踝部摟空後造成的保護影響也沒有獲得紓解。
鞋評:
身高:173
體重:60
打球習慣:三分>中距離>切入
場地:室內PU場
1.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前面剛說到HUARACHE的缺點在於「穩定性」,然而小弟在穿這三雙鞋時,對於這方面的感覺卻十分有趣。
2K4:後跟包覆片配合上CARBON賦予了整雙鞋子最基本的穩定構造,特別值得一寫的是腳踝黏帶固定好後,打起球來不會有拘束感。而腳後跟也獲得了該有的安心感覺,十分完美。 (10.0)
2K5:比起2K4,保護措施的「體積」可說是向上翻了一番:較前一代粗的黏帶配上巨型的後跟包覆片,讓人在第一眼印象上就獲得了安心的感受。然而我打球的時候,卻被黏帶的部份弄得有些困擾:我的腳被那條給不使用塞黏帶的人作固定的鬆緊帶刮到破皮,且當我把黏帶調到理想鬆緊時,我感覺到我的動作有稍微被影響。 (9.0)
ZKI:腳後跟的包覆比起前面兩雙比較低調,不只是腳踝內襯的兩個補強圈圈,連後面的特殊材質我也沒有特別的感受,比較意外的是若沒有將鞋帶綁至最高的地方,腳後跟在跑動時會起起伏伏。此外,小弟將鞋帶綁到緊還是有空洞的感覺,而神奇的2K系列或許拜其黏帶所賜,沒有這種感覺。 (8.0)
2.抓地力(Traction)
更令人高興的是,我並沒有感覺到哪雙有特別大的問題。
2K4:我想它前掌內側的特殊紋路已經被各位大大說到爛了,不過也就是這塊紋路令人有特別的感受。在急停&橫移時,感覺這部份提供了絕佳的抓地(雖然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為啥力會特別用在那個點上),但是卻也不會有黏地到膝蓋要被摧毀的感覺。 (10.0)
2K5:採用了魚骨紋&前掌外側橫紋的設計,配合上特意配合FREE的凹槽,除了第一次打球覺得很滑以外,提供了我很適切的抓地感受。 (9.5)
ZKI:老實說,我對它並沒有特殊的感受,就是很踏實的幫你煞車,相較於2K系列,還是覺得它比較低調。 (9.5)
3.舒適度(Comfort):
這可能是三雙鞋子分野最大的部份,相較之下我還是體認到自己最喜歡AJ XVIII LOW那種超級軟嫩的舒適感受!
2K4:「軟硬兼施」是我對這雙鞋的感受。套入2K4時,首先驚艷的是它的用料,整個內靴搭配上貼適的皮質,先給予我一種舒服的感覺。但是當我實際下場打球後,我只覺得好硬……我不知道ZOOM AIR是不是忘了裝進來,但我就是有想要把鞋子剖開檢查的念頭。哈,其實也沒有這麼誇張,不過相較於另外兩雙,我真的覺得它的路感走硬實派路線。 (8.5)
2K5:這雙是我自己的,著用的時間也比較長。依稀記得ED大說過這雙的前掌偏「韌」,因此起先我相當擔心自己不喜歡。不過在實戰中我發現其實沒有想像的硬,後腳的ZM回饋很清晰,前掌的部份雖說沒有啥ZM感,但也沒有感覺過硬。說到這裡就想到一個東西遺漏了,沒錯就是同樣被各位大大說到爛的巨無霸外底。但是不可諱言的,這個特殊設計確確實實提供了一種更上一層樓的表現,在抓地及舒適度上我都覺得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我卻覺得它的內靴& 皮質並沒有2K4來的舒服。 (9.0)
ZKI:ZKI的後跟彈性材質讓我很輕鬆的將鞋子套入,這點勝於2K系列。它的皮質也是最有質感的,光是摸起來就讓人有豪華感受。至於實戰的舒適感也相當不賴,個人覺得ZM感覺是三雙之冠,唯一比較不滿意的是後跟的彈性材質在視覺上給我很舒適的幻覺,但是穿上去才發現其實那個包不住腳,也就沒有什麼特殊感受了…… (9.0)
4.反應性: (Responsiveness):
以小弟的打球習慣,對我來說最適合的絕對不是超厚的中底,但是我也不喜歡薄到犧牲了舒適性的款式。對我來說這部份是可以為了舒適感而稍作妥協的,因此可能與大家意見不同,還請提出討論。
2K4:很多朋友都認為2K4是近年來最好切入的一雙球鞋,而以我這種普普通通的速度配上不穩的運球,切入往往是送死,也因此會體驗到反應性大概就是在做橫移滑步的防守時了。以我的體驗來說2K4的反應性確實是棒(但是我也忘不了它的硬),而從視覺上來說,我也覺得這樣有靈性與腰身的中底似乎天生就是給人作大幅度的移動用的。在反應性上這雙有相當突出的感覺,但絕對不到滿分,或許是我的肌力不夠以致無法完全發揮。 (9.5)
2K5:我個人認為包覆感會影響到反應性的發揮,尤其在我做防守時如果鞋子跟不上我的腳步,那就更別想跟上對手的切入了。2K5的外突底盤讓我覺得似乎比較容易跟上對手(類FREE中底卻沒特別感覺),但是我卻一直有被腳踝黏帶影響動作的感覺,因此即便是我覺得反應性與舒適度的調校比2K4好,但是我依舊只能給予它高分而不是滿分。 (9.5)
ZKI:ZKI用了一種新的底盤技術,據說可以強化推進,但是我體驗的半天沒感覺任何特別之處。在ZM方面,它的舒適度不錯,感覺上中底也較厚,不過沒有犧牲到反應性。這點在三雙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它。 (10.0)
5.耐用性(Durability)
以我在室內PU地的著用,這三雙無疑的都沒有問題。因此在此部份不評分,只針對各自最易耗損(毀壞)部份點出。
2K4:中底的材質感覺易刮傷。
2K5:中底後端材質感覺易刮傷;屁屁部分有爆肛的隱憂。
ZKI:中底前端材質感覺易刮傷;皺摺明顯。
6.重量(Weight)
手邊沒有精確的器具可供測量,不過2K系列穿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ZKI則較重了一點。但是記憶中的重量(由輕至重)應該是2K4>2K5>ZKI(感謝JDN11大的補充,一直以為2K5是最輕的,感謝!)。
7.總評(Overall)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看官也可以發現這三雙其實沒有真正依分高下的必要,畢竟彼此是相銜接而非同時出現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2K4實在是一款難以跨越的鞋款。或許,它可以說是NIKE籃球鞋的一個「貝蒙障礙」。雖說沒有一拼高下的必要性,但在此還是因我個人之喜好來個總評。
2K4:完美詮釋HUARACHE精髓,難能可貴的是將原先「穩定性」這個大缺點化為優點,可說是HUARACHE的復興之作,也是NIKE登峰造極的款式。比較可惜的是或許可以在ZM的軟硬度上稍作調整,會更投我所好。 (9.5)
2K5:將2K4向前再推進的作品,除了難以忘卻的視覺感之外,以更輕的重量成就了至少不輸於2K4的包覆,完美的將HUARACHE推展到更位置的球員。除了黏帶的部份外,我沒有想挑剔的。 (9.5)
ZKI:其實我覺得ZKI也利用了HUARACHE的概念,會這樣認為是因為它同樣放棄了踝部的包覆感,由後跟為其支撐重點。在下也認為若非KOBE自身的麻煩,這雙實在可以說是ZKIII,因為2K4&2K5的表現絕對可以當作簽名款,表現更不會輸給這雙,且它們都各有鮮明的特色。相較之下這雙除了是正宗的KOBE 1代&用它砍了81分外,我真的比較沒有太大的感覺。不過,它依舊是一雙不可多得的好鞋。 (9.0)
後記:
這樣的一篇鞋評,不知各位是否還滿意呢?小弟盡量將自己的感覺融入其中,雖然絕對不像一些鞋評大神那樣的完美,但是我已經盡力了。希望各位也將自己的想法發表,讓這樣的一篇評論更臻完整!最後多謝觀賞。
好久沒有寫寫鞋評了,一部分原因是覺得自己打球風格偏外,在支撐度及一些需求上與熱愛切入的大大標準不同;不過更大的原因是我沒買新球鞋阿!AJ XVIII LOW是我前陣子的熱愛款式,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是改朝換代了。
近來碰巧在某位大神的「潛移默化」下購入了HUARACHE 2K5,加上朋友那搶來的H-2K4 & ZKI,今天就讓小弟我來個三雙的大拼鬥吧!不過小弟終究是個投射與切入大約4:1的人,所以很多地方可能與各位大神不同,在煩請補強一下各家之見,讓這篇變的更完整。
關於HUARACHE:
這項技術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最先的使用是在AJ VII & AIR HUARACHE FLIGHT,隨後的AIR DYNAMIC FLIGHT也有用到。這項技術是由Tinker Hatfield提出,希冀藉由DYNAMIC-FIT彈性內靴搭配最少量的材料來達到「輕量、透氣,不失穩定」的目標。但是這項技術在當時只用了兩年就停擺,據說是因為沒有辦法滿足籃球鞋最需要的「穩定性」,而小弟認為可能是「穩定裝置的不足」所致:由於HUARACHE很大的一個特點是放棄踝部厚厚的包覆,改由外部提供支撐,這樣一來其他部分勢必要有更強大的穩定裝置來彌補。但以上所述的老款式可能都沒有做到這點。此外,將踝部摟空後造成的保護影響也沒有獲得紓解。
鞋評:
身高:173
體重:60
打球習慣:三分>中距離>切入
場地:室內PU場
1.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前面剛說到HUARACHE的缺點在於「穩定性」,然而小弟在穿這三雙鞋時,對於這方面的感覺卻十分有趣。
2K4:後跟包覆片配合上CARBON賦予了整雙鞋子最基本的穩定構造,特別值得一寫的是腳踝黏帶固定好後,打起球來不會有拘束感。而腳後跟也獲得了該有的安心感覺,十分完美。 (10.0)
2K5:比起2K4,保護措施的「體積」可說是向上翻了一番:較前一代粗的黏帶配上巨型的後跟包覆片,讓人在第一眼印象上就獲得了安心的感受。然而我打球的時候,卻被黏帶的部份弄得有些困擾:我的腳被那條給不使用塞黏帶的人作固定的鬆緊帶刮到破皮,且當我把黏帶調到理想鬆緊時,我感覺到我的動作有稍微被影響。 (9.0)
ZKI:腳後跟的包覆比起前面兩雙比較低調,不只是腳踝內襯的兩個補強圈圈,連後面的特殊材質我也沒有特別的感受,比較意外的是若沒有將鞋帶綁至最高的地方,腳後跟在跑動時會起起伏伏。此外,小弟將鞋帶綁到緊還是有空洞的感覺,而神奇的2K系列或許拜其黏帶所賜,沒有這種感覺。 (8.0)
2.抓地力(Traction)
更令人高興的是,我並沒有感覺到哪雙有特別大的問題。
2K4:我想它前掌內側的特殊紋路已經被各位大大說到爛了,不過也就是這塊紋路令人有特別的感受。在急停&橫移時,感覺這部份提供了絕佳的抓地(雖然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為啥力會特別用在那個點上),但是卻也不會有黏地到膝蓋要被摧毀的感覺。 (10.0)
2K5:採用了魚骨紋&前掌外側橫紋的設計,配合上特意配合FREE的凹槽,除了第一次打球覺得很滑以外,提供了我很適切的抓地感受。 (9.5)
ZKI:老實說,我對它並沒有特殊的感受,就是很踏實的幫你煞車,相較於2K系列,還是覺得它比較低調。 (9.5)
3.舒適度(Comfort):
這可能是三雙鞋子分野最大的部份,相較之下我還是體認到自己最喜歡AJ XVIII LOW那種超級軟嫩的舒適感受!
2K4:「軟硬兼施」是我對這雙鞋的感受。套入2K4時,首先驚艷的是它的用料,整個內靴搭配上貼適的皮質,先給予我一種舒服的感覺。但是當我實際下場打球後,我只覺得好硬……我不知道ZOOM AIR是不是忘了裝進來,但我就是有想要把鞋子剖開檢查的念頭。哈,其實也沒有這麼誇張,不過相較於另外兩雙,我真的覺得它的路感走硬實派路線。 (8.5)
2K5:這雙是我自己的,著用的時間也比較長。依稀記得ED大說過這雙的前掌偏「韌」,因此起先我相當擔心自己不喜歡。不過在實戰中我發現其實沒有想像的硬,後腳的ZM回饋很清晰,前掌的部份雖說沒有啥ZM感,但也沒有感覺過硬。說到這裡就想到一個東西遺漏了,沒錯就是同樣被各位大大說到爛的巨無霸外底。但是不可諱言的,這個特殊設計確確實實提供了一種更上一層樓的表現,在抓地及舒適度上我都覺得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我卻覺得它的內靴& 皮質並沒有2K4來的舒服。 (9.0)
ZKI:ZKI的後跟彈性材質讓我很輕鬆的將鞋子套入,這點勝於2K系列。它的皮質也是最有質感的,光是摸起來就讓人有豪華感受。至於實戰的舒適感也相當不賴,個人覺得ZM感覺是三雙之冠,唯一比較不滿意的是後跟的彈性材質在視覺上給我很舒適的幻覺,但是穿上去才發現其實那個包不住腳,也就沒有什麼特殊感受了…… (9.0)
4.反應性: (Responsiveness):
以小弟的打球習慣,對我來說最適合的絕對不是超厚的中底,但是我也不喜歡薄到犧牲了舒適性的款式。對我來說這部份是可以為了舒適感而稍作妥協的,因此可能與大家意見不同,還請提出討論。
2K4:很多朋友都認為2K4是近年來最好切入的一雙球鞋,而以我這種普普通通的速度配上不穩的運球,切入往往是送死,也因此會體驗到反應性大概就是在做橫移滑步的防守時了。以我的體驗來說2K4的反應性確實是棒(但是我也忘不了它的硬),而從視覺上來說,我也覺得這樣有靈性與腰身的中底似乎天生就是給人作大幅度的移動用的。在反應性上這雙有相當突出的感覺,但絕對不到滿分,或許是我的肌力不夠以致無法完全發揮。 (9.5)
2K5:我個人認為包覆感會影響到反應性的發揮,尤其在我做防守時如果鞋子跟不上我的腳步,那就更別想跟上對手的切入了。2K5的外突底盤讓我覺得似乎比較容易跟上對手(類FREE中底卻沒特別感覺),但是我卻一直有被腳踝黏帶影響動作的感覺,因此即便是我覺得反應性與舒適度的調校比2K4好,但是我依舊只能給予它高分而不是滿分。 (9.5)
ZKI:ZKI用了一種新的底盤技術,據說可以強化推進,但是我體驗的半天沒感覺任何特別之處。在ZM方面,它的舒適度不錯,感覺上中底也較厚,不過沒有犧牲到反應性。這點在三雙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它。 (10.0)
5.耐用性(Durability)
以我在室內PU地的著用,這三雙無疑的都沒有問題。因此在此部份不評分,只針對各自最易耗損(毀壞)部份點出。
2K4:中底的材質感覺易刮傷。
2K5:中底後端材質感覺易刮傷;屁屁部分有爆肛的隱憂。
ZKI:中底前端材質感覺易刮傷;皺摺明顯。
6.重量(Weight)
手邊沒有精確的器具可供測量,不過2K系列穿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ZKI則較重了一點。但是記憶中的重量(由輕至重)應該是2K4>2K5>ZKI(感謝JDN11大的補充,一直以為2K5是最輕的,感謝!)。
7.總評(Overall)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看官也可以發現這三雙其實沒有真正依分高下的必要,畢竟彼此是相銜接而非同時出現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2K4實在是一款難以跨越的鞋款。或許,它可以說是NIKE籃球鞋的一個「貝蒙障礙」。雖說沒有一拼高下的必要性,但在此還是因我個人之喜好來個總評。
2K4:完美詮釋HUARACHE精髓,難能可貴的是將原先「穩定性」這個大缺點化為優點,可說是HUARACHE的復興之作,也是NIKE登峰造極的款式。比較可惜的是或許可以在ZM的軟硬度上稍作調整,會更投我所好。 (9.5)
2K5:將2K4向前再推進的作品,除了難以忘卻的視覺感之外,以更輕的重量成就了至少不輸於2K4的包覆,完美的將HUARACHE推展到更位置的球員。除了黏帶的部份外,我沒有想挑剔的。 (9.5)
ZKI:其實我覺得ZKI也利用了HUARACHE的概念,會這樣認為是因為它同樣放棄了踝部的包覆感,由後跟為其支撐重點。在下也認為若非KOBE自身的麻煩,這雙實在可以說是ZKIII,因為2K4&2K5的表現絕對可以當作簽名款,表現更不會輸給這雙,且它們都各有鮮明的特色。相較之下這雙除了是正宗的KOBE 1代&用它砍了81分外,我真的比較沒有太大的感覺。不過,它依舊是一雙不可多得的好鞋。 (9.0)
後記:
這樣的一篇鞋評,不知各位是否還滿意呢?小弟盡量將自己的感覺融入其中,雖然絕對不像一些鞋評大神那樣的完美,但是我已經盡力了。希望各位也將自己的想法發表,讓這樣的一篇評論更臻完整!最後多謝觀賞。
Last ed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