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簡評 / adidas D Rose 6 實戰印象
從 2014 年起 adidas 開始嘗試把 Boost 科技中底導入籃球鞋領域,包括 Crazylight Boost、D Rose 系列都選用這項材質作為避震系統,至今普遍評價都還不錯。小編自己則是繼前年入手過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初代之後,一直到本次要跟大家分享的 D Rose 6 再次體驗擁有 Boost 科技的籃球鞋款,然而除了在球場上的實戰性能展現讓人期待,這雙 Derrick Rose 的最新戰靴外型實在深得我心,adidas 這次將風城玫瑰的專屬標誌與後腳跟支撐結構融為一體,由平面轉為立體的具象化呈現方式可說是帥氣滿點。以下便簡單分享實戰感受提供給大家參考。
測試者基本資料
身高:170 公分
體重:67 公斤
球場:adidas 101 球場
打球習慣:中距離跳投、空手跑位找尋出手機會,偶爾跑跑快攻。
就外型而言第一眼看到 D Rose 6 Boost 應該有不少人被它醒目的支撐結構所吸引吧?設計團隊針對腳踝區域保護做出全新的嘗試,後跟支撐力足夠,不過連結鞋帶系統的四條束帶構在繫緊鞋帶的時發現因為織帶延展度不佳,這邊其實並未有太顯著的效果產生,兩側包覆性與支撐強度主要源自於 D Rose 6 Boost 非常厚實的內襯填充,跑動過程中將腳踝牢牢鎖定的感覺令人安心,身處在這個鞋面普遍講求輕薄貼合的年代,如此飽滿的填充還真是印象深刻呢,得分!另外鞋領外低內高的非對稱設計不會過於壓迫,外側稍稍向下挖空讓腳踝保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能恣意做出動作而不需要分神去在意可能會在某一瞬間有卡卡的感覺產生。
十分飽滿的內襯與加厚鞋舌雖然曾讓我在繫鞋帶時一度產生「怎麼都綁不緊」的錯覺,不過只要稍微多花費點時間與力氣去將它調整至定位後,會發現鞋舌與 SprintSkin 科技鞋面聯手帶來蠻好的舒適度,幾乎不太需要時間去適應,亦無會讓人產生困擾的的異物感存在,鞋面足夠強韌但沒有不自在的束縛感,需要注意的是 D Rose 6 某些配色在材質上有稍做更動,性能表現可能會有些許差異性存在。至於透氣性表現,在測試過程中並無悶熱感產生,但由於當天氣溫偏低,個人認為不足以做為參考,這點有待後續體驗再做評價。
外底並沒有什麼特殊或繁複的設計,全腳掌採用傳統的魚骨紋,雖然不是那種說停就停、甚至會因為急煞而產生刺耳聲響的頂尖水準,不過測試當天約九十分鐘來回奔馳的過程中並沒有打滑現象產生,表現算是中規中矩,而抓地力也未因鞋底沾附上過多的灰塵或細沙而明顯受到影響,對於小編這種切入頻率不多的打法來說也算是夠用的了。
D Rose 6 Boost 採用前後腳掌 Boost 配置,而這次測試最深得我心的就是前掌反應性,這部分表現相當優異,Boost 的彈性調整得恰到好處,腳尖觸地之後拔起準備啟動那一霎那能即時給予推進力道,加上 StableFrame 結構提供支援,踩下去的觸感扎實平穩,倘若你跟我一樣不是那麼喜歡 Crazylight Boost 2014 前腳掌貼地感極為明顯的設計,那麼 D Rose 6 應該會是你的菜。
接著把焦點轉移到後跟,增厚的 Boost 腳感偏軟,因為光是靜止站立時腳跟就可以微微感受到軟綿塌陷感,所幸外底有稍稍比 Boost 再多那麼一點點長度並稍微向上翹起,多了一道保險以免後跟踏地時有不穩的情事發生,實戰過程中無論是腳跟踩壓或爭搶籃板落地時的緩震表現的確值得讚賞,能適當承接來自地面的衝擊力量,不過相對地 Boost 向來為人稱道的回饋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算是稍嫌美中不足的地方,但還在個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整體而言,adidas D Rose 6 Boost 個人認為表現不俗,是一雙側重保護性與避震效能的鞋,與近年來鞋款大多偏向輕量貼地的設計理念可說大相逕庭,初次試穿或許會讓人覺得稍稍重了點,但轉個念頭考慮到那厚實的包覆,在輕量化這端考量犧牲掉一點似乎也是可以妥協的,而隨著實戰過程也能慢慢體會到它的優點,尤其在包覆性與吸震效果有著突出的表現,調性可謂相當鮮明。如果是喜歡紮實保護或擁有優異爆發力的朋友,相信 D Rose 6 會是你共戰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