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1995年屬於籃球鞋的黃金年代開始,2017年打開跑鞋科技競逐的現象至今,運動鞋設計與突破總會出現幾個爆發點,我們在 2025 年見到運動鞋大腕們在另個舞台上的躍躍欲試,除了把自家檔案庫裡的好料翻出來,也試著從性能上帶來創新與突破。
我們留意到了在高爾夫球鞋上,各家品牌的逐漸加溫。科技的比拼升溫,對鞋迷群眾來說這場子的觀賞價值開始浮現。
其實近年已經慢慢看到高爾夫球運動開始不一樣,像是在日韓等地,就有不少與生活風格品牌的結合陸續出現,如 G/FORE 或是 BEAMS GOLF 的登場,更年輕化的操作這些服飾的設計上就能看到高爾夫球運動開始不一樣。台灣也開始越來越常見到,除了河濱的戶外高爾夫練習場之外,隱身市區一般店面裡的室內打擊練習場。
在高爾夫球鞋的突破方面,ADIDAS 年初就以令人驚艷的 adidas Golf ADIZERO ZG 輕量機能系列打開新戰局, adidas Originals 的 Gazelle、 Stan Smith 還有 Samba 也出現高球版本,可以說是率先攪亂一池春水。其中尤以 ADIZERO ZG 最為引人注目,讓原本屬於跑步的輕量化技術融入高球世界,從高科技鞋面到後跟標誌性 Sling Shot 結構,還有大膽使用的無釘結構,都可以看到站在既有基礎大步前進的原創動力。
而 Jordan Brand 在老闆 Michael Jordan 本來就超愛打高球的狀態下,其實包含 Air Jordan 1、Air Jordan 9 等鞋款也早已加入高球鞋戰局,有趣的是今日 Jordan Brand 發表了 Air Rev 鞋款,從品牌自家獨門技術「氣墊」身上去玩出新點子,在有幾分 CP3.XI 的結構下,把以往只會放在中底的氣墊應用到了前掌皮環下,並提供穿著者隨著慣用手的不同(左撇子或右撇子)去客製皮環下是放置 Zoom Air 氣墊或是 Formula23 緩衝單元,讓人想起當年 AIR JORDAN XX1 開始的客製緩震系統風潮,而這樣子的調整實際會帶來什麼效果也著實令人好奇。
而除了在科技面向展開,高爾夫球鞋與名人或品牌的合作也在不斷破圈,像是 Justin Timberlake 與 Nike Golf 首次聯手,打造全球限量 1,981 雙 Victory Tour 4 高爾夫球鞋,讓這位超級巨星獲得了專屬版的設計;adidas x JAY3LLE 聯名系列那雙超高筒的高爾夫球鞋,讓聯名帶出了不一樣的嘗試;利用巧妙的結構帶來客製化可能的 Eastside Golf × Nike 都是相當有趣的鞋履設計變化(不再只是用魔鬼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