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陳亦凡 鞋評 / ANTA KAI 1

“致敬”球星個人元素 + “定位”團隊實戰球鞋的
自超臨界發泡內捲中國體育品牌後,Q 彈且耐用的球鞋中底已經翻轉 10 年前硬且死板的框架,簽下 Kyrie 後安踏在品牌聲量上確實可以在全球上大幅躍進,但 Kyrie 的一代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國內還是一雙意義大於實戰的作品,希望小弟藉由個人「純主觀」的感想,能幫大家一起再從不同角度看看這雙 Anta Kai 1。

先看看 Kai 1 實戰表現:

A. 主觀個人喜好

這次 Kai 1 在鞋舌、後跟處做了加厚的記憶海綿,中後段的靜態固定、動態鎖定都非常優秀,前掌腳趾處的空間相對比較大,各評測點出的腳趾上方多餘空間也確實存在,但並不影響整體鎖定性;配置的超臨界鞋墊有點可惜,個人覺得在足弓支撐的環節略遜狂潮 5 pro 的版本,中底體驗對比 NIKE 系列的 Kyrie 來說,超臨界中底體驗上討喜更多,但偏好亞瑟士 GelHoop 派應該不會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綁帶的結構上,可惜沒能帶動足弓支撐,個人覺得動態鞋帶的概念與鞋舌結合是可以持續改進的地方。
– 緩震🌕🌕🌕🌕🌗
– 設計🌕🌕🌕🌕🌗
– 支撐🌕🌕🌕🌕🌑

B. 客觀實戰表現

超臨界中底就是舒服!比起 NIKE 同期的 Kyrie 1 來說,安踏實戰細節是完全可以一戰的,但對於既有印象的 KI 鞋迷來說,這雙很不符合響應、輕巧的風格,反而是在既有鞋型上做出中規中矩的中底設定,藉此適合多位置、多打法的球友適配,讓我印象深刻的算是包覆性與支撐性上的進步,結合球星元素完成這次作品。
– 包覆性🌕🌕🌕🌕🌘
– 抓地力🌕🌕🌕🌖🌑
– 場地感🌕🌕🌕🌗🌑

關於 Anta Kai 1 球場觀察

目前國內著用過的球員
– 內線球員:無
– 鋒線球員:無
– 後衛球員:馬布爾

個人結論

在超臨界耐用性加持下,Kai 1 可能適合的球友可能夠多,撇除 zoom air 來說,市面上已經是中底發泡技術的修羅場了,zoomX (Nike)、Jetboost (adidas)、Nitro (puma)、氮科技 (安踏)、䨻科技 (李寧) 等中國超臨界陣營,不得不說中國品牌 3 年內捲後,把穩定片、超臨界中底、鞋墊直接玩出了一個足以撼動 NIKE 中階鞋款的高度,在這樣的高度下,加上 Kyrie 今年表現加持,Kai 1 基本上我覺得實戰與存在感確實優於 Book 1、FREAK 1、JA 1、LUKA 1、Tatum 1、Trae 1,但哄抬的市價成為 Kai 1 的硬傷,一樣的價錢體驗一下狂潮 5 pro 或是將來的狂潮 6 pro 也許更不錯。

這篇額外想問問大家:
更符合 Kyrie 一代名稱的 ANTA 球鞋會是哪一雙?
1️⃣狂潮 5 Pro (線條俐落、配置拉滿)
2️⃣Kai 1 (球星元素夠多,適配性廣)
3️⃣狂潮 6 Pro (最新款,期待值夠高)

原文出處: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