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陳亦凡 鞋評 / Nike G.T. Cut 3 與 1、2 代的比較以及設計走向觀察

先講幾項個人觀點,如果你是挑系隊練球、通勤、半場 33 的鞋,我認為比 “更好的選擇很多”,又或者你喜歡氣墊的回饋,想追求腳感、跑動感,那三代也可以省起來,買 CUT 2 或是咬牙買 CU T1 不然買個 Hyperdunk X Low 都更符合期望。

接著關於 G.T. Cut 3 那些還沒講到的事

  1. 弱化 CUT LOGO、少了倒鉤細節
  2. 放棄鞋舌用料上的文章,用內靴解決問題
  3. G.T. CUT 延續的事:如何調整 “足部與中底接觸”

這邊重點展開

  • G.T. CUT1 採 React + Zoom 的結構 (中底適配性最大化)
  • G.T. CUT2 在前一代基礎上前掌增加反向刻槽設計 (加強跑動感)
  • G.T. CUT3 輕量化 + 全掌 ZoomX + 前插穩定片 (強調自身適應性)

個人認為 G.T. 系列走到第三年後,只有 CUT 將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結合,但嚴格意義上,我心目中真正實現 CUT 理念是 Kyrie 系列的設計方式。

回到 Nike G.T. Cut 3 實戰表現:

主觀個人喜好

必須講不論是鞋底前寬後窄、前後分割區塊,展現了類跑鞋的結構概念,3 代對於跑動、前掌顛投等動作上,回歸的是「本體感覺」,如果你很喜歡、或依賴上翹結構帶來的滾動感,這雙體驗會打折扣,因為你要先自己有足部力量帶動起來才行。
– 緩震🌕🌕🌕🌕🌑
– 設計🌕🌕🌕🌕🌗
– 透氣🌕🌕🌘🌑🌑

客觀實戰表現

要說 G.T. CUT 疊代出什麼東西,我覺得是挑腳性,一代比一代更挑腳型,同時影響包覆性體驗,G.T. CUT 3 不光被詬病的鞋楦,這次鞋帶也建議更換,原裝鞋帶勒緊後依舊會鬆動是一個雞肋的問題,優點是全場跑動時外側過度超順,如果你是一個大量使用前掌動作的球友,這雙鞋不會有什麼問題,剩下來實戰表現都是中規中矩,以實用性而言,3 代絕對有降價空間,就算沒有辦法像 2 代如今這麼划算,但也不是需要搶著入手的一雙球鞋。
– 包覆性🌕🌕🌕🌕🌑
– 抓地力🌕🌕🌕🌕🌘
– 場地感🌕🌕🌕🌕🌑

<h3總結
為什麼初代就封神?我認為一代是顧及實戰的全能旗艦款低筒鞋 (當然帥也很重要),但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一代穩健的全方位設計、二代更追求的跑動感,顯得 3 代不夠穩也不夠極致,偏偏 “極致輕” 這件事,我認為有些使用者是無感的,畢竟當年 Crazy Light 就已經是 300 克以下的產品了,起碼我認為輕量化是屬於帳面上很加分,但做不到也不會扣太多分,類似哈登系列。

歡迎大家交流使用心得~ 祝大家天天穿好鞋 出手都好球 🙂

原文出處: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