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穿就好? 訓練省起來? / 市民菁英的碳板鞋實穿分配大公開!

厚底碳板鞋在競速領域上已是趨勢,不只高階的比賽鞋,對於訓練的中階鞋款,也都開始加上碳板堆上厚底,從訓練和比賽的分野也越來越明,當選擇越多大家也越混亂,知名品牌就一定好嗎?這次切入的角度是抓住機會問到三位市民菁英洧騰、凱耀與景敦,彙整過去聊到的穿著經驗,分別從印象和穿著習慣來一窺他們與 NIKE、PUMA 與 adidas 厚底碳板愛恨情仇。

 

田中馬紀錄保持人/吳洧騰

#田中馬拉松 紀錄保持人的吳洧騰,個人最佳成績是 2:40:11,其實一開始並不太跟風搶碳板鞋,一部分是覺得成績比較仰賴個人的訓練與實力,比賽確實非常仰賴碳板鞋帶來的顯著差異,但日常對碳板鞋需求很少,只有新貨到基本上會要熟悉腳感,最多不會超過 30 公里的總里程,就可以到實戰服役了。

他在進入正題前,提到近期的訓練習慣,唯二會穿的厚底鞋款分別是 adidas 的 Boston10 與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其他多數時候都以薄底的訓練鞋款為主,一部分是經濟性,另一部分則是對於訓練的要求,希望能不要在訓練時就穿上過度銳利推進的鞋款,比較有利訓練的成效。

 

霸道總裁鎖定你,初識碳板是NIKE

憶當年,初識碳板鞋洧騰不是很適應,主要是因為 4% 過於銳利,自己就必須要花一點精神和力量配合姿勢去跑,有種被帶走,一點點差異的跑姿,市民業餘跑者的習慣都有很大差異,符合滾動輸出的感覺,不用壓這雙鞋的表現,各有利弊,比以前更輕鬆,滾度的速度感,有目共睹,跑不用去壓鞋子的姿勢,他就是蠻明顯各有利弊。

他也同樣認同,穿著厚底鞋所帶來的強度負荷和訓練後恢復比較好,但在心肺和肌力這兩部 分可能就同樣無法兼顧,但他個人更加追求強度課表,不想少了肌力訓練,同時也不希望銳利 的腳感,帶走敏銳度,「但這種腳感其實也是依循個人,實際多穿才會知道說自己能不能負荷。」

 

同時他認為穿著厚底鞋時肌群較多是小腿,大腿反而後期訓練才能適應,在一次次與碳板磨合之下找出不足的地方,就算是進步,如何更輕鬆地完跑訓練或比賽才是重點,主觀喜好來講,會覺得碳板早已經是進階跑者普遍的需求,因為入門或休閒跑者不太能在過長距離駕馭,請務必重視這件事,以免帶來更多負擔。

 

 

相對清新、親和的競速碳板鞋

來到近期較常穿的 PUMA,在近期收到鞋後的分享中,洧騰就表示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是一雙各方面都在水準之上,也可以拿來比賽的鞋,特別適合一般市民跑者, 主因是溫和的軟彈調性,相當適合高強度訓練後面的恢復跑,相較於銳利度帶來的給力,下腳穩定舒適反而是 NITRO 的強項,之前他曾經試過一小時配速跑 4 分速左右「其實在狀態上很輕鬆,我都相當的順暢,不用去降速即所謂的『壓鞋』,而是溫和又有著相當扎實的表現。」

我在跑完之後的恢復跑都 16、17 公里的距離,在足底的抓地都能有穩定的落腳腳感,但在他個人體驗上有一點不同的是,相較於其他跑者回饋的耐磨耐穿,洧騰反而覺得自己穿著這雙的磨耗並沒那麼好,是期待可以更加強大底部分,價格 CP 值不錯,對有心想訓練的跑者是很容易找到定位的跑鞋,速度、穩定都維持一個很基本表現,相當容易上腳。

 

需要大量耕耘,才能養得起

近期的新歡之一是 adidas Pro 2,「明顯的五根碳條,速度上的銳利感沒有那麼鮮明,但不影響基礎或效果,我認為這雙是跑者有一定的跑力,表現就一定會推上去的鞋款。」他也不諱言指出,自己對於 PRO2 甜蜜點有一定適應性,並不用刻意改變原先跑姿,只要藉由完整的推蹬就很穩定,反而試試 Vaporfly 會在側向的一些小落地感到不穩。

洧騰指出,跑者若練得充足,肌力夠基本上不會差到太多,但每個人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對一般市民跑者而言,只要不是跑的時候會因為前傾或滾動性而去煞車,那整體節奏便會相當不錯。

此外,洧騰笑說出這雙楦頭比較寬適合亞州人腳型,反觀過去 NIKE 的幾雙碳板鞋款式而言,相對比較歐美的楦頭,需要在 size 上大多會多抓半號,但下腳確實還是一些寬鬆,空間容易造成小小的擠壓與摩擦;「我個人並不是那種跑完會虛脫的跑者,配速相對更穩一點,所以在穿 Pro2 上相對較少不上去的狀況,加上前面提到不怎麼磨腳,有基礎肌力的你,一定能夠以還不錯的成績跑完。」

洧騰的觀點認為碳板鞋市場已到一個漸趨成熟的階段,氮氣科技同時也相當靠近天花板,儘管代代皆能有一定改版,成長幅度也相當平緩和有限,多數是一些鞋款的穿著上的細節優化,對於穿碳板厚底鞋已習慣的跑者而言,想要講求實力更進一步的提升,除了再等新的革新科技出現,不然還是回歸個人訓練與實力本身,或是在碳板鞋的基礎上,更著重肌力或更能駕馭的鞋款。

 

馬拉松百傑/張景敦

目前是歷代百傑,挑戰過數次全運會馬拉松的他,也是大小路跑賽事的常勝軍,對他來講每場出賽都是要挑戰至高點,但對於碳板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日常就是不太需要耗損,本身練習就有至少少 6-7 雙在輪替訓練,天生就比較能適應不同鞋款,蠻適應不同鞋子。

 

氮氣供給輕盈配速,讓人舒舒又服服

近期入手了 PUMA DEVIATE ELITE RACER,他認為過去以速度著稱的 PUMA 著重足球和跑步,實際印象就是特別輕盈、流線和長,甚至直接在澎湖的賽事上穿這雙挑戰,不小心還奪下總一,在近一兩個月的體驗後發現,雖然厚度與剛性較為內斂,但實際比完賽和訓練後的恢復效果還不錯,相當適合跟競速鞋或是一些慢跑競速鞋交換穿著,除了保持新鮮感,一部份也是分攤單一鞋款對肌肉與雙腳的負擔,他也笑說 Deviate 多穿一點負擔也不會大。

日常訓練與競賽,需要有一定的區隔性做出來,除了強度訓練外,也很適合推薦半馬以下的賽事出戰,因為看似不銳利的推蹬感,以及介於厚、薄底兩者中間,對於想進階一點的跑者而言,能在初期遇到一雙容錯率比較高的跑鞋,確實能少很多冤枉路,但他也期望未來 PUMA 在 Nitro 系列上的回饋性和銳利度可以更高點,或是說傳說中的 FAST-R 能在下半年快點推出。

感覺像是穿久了就習慣的老友

「雖然我看起來是凸台常客,感覺好像碳板鞋很多,但我基本上一雙都可以穿很久,一定要穿到不能再穿為止」,去年因為機緣下認識了新朋友愛迪達的 PRO2 ,景敦光是從去年穿到現在已累積 400 多公里,相較於多數跑者認為的激進,或是會類比成 Aphafly 的銳利帶勁,他反而認為 PRO2 對自己來說沒有特別明顯的不同。

雖然 PRO2 有著相對前傾的前足鞋型,在下坡有比較好跑的表現,但他自己反而會覺得,熟了之後差異不會很明顯,但在亞洲人腳型的包覆上確實穩定很多,「舒適度和軟談的調性更見仁見智,但確實能夠想像,在腿部肌群不夠力的時候,這雙感覺試會有拖腳把人往下拉的印象,但至少我是沒有這樣就對了。

好拚又耐穿,初戀就是讚

最後壓軸是他征戰多場,截稿前留下 575km 血汗的 Next% ,「從 2020 一路跑來,這幾年 PB 幾乎都是這雙寫下,第一次的美好感受,初戀總是美麗,讓我特別喜歡這雙,加上親切與親民的感覺,毫不意外的的霸主腳色。」景敦笑說初期也沒有特別嘗試跑課表,簡單跑了 10-15km 就直接趕鴨子上架,比賽當天就這樣一愣一愣的上去,表現卻出乎意料地不錯。

對於這雙碳板鞋的初戀,一些跑者對於薄底過渡到厚底的適應問題,景敦笑說自己就是小腿天生粗壯,所以一些長距離後段的乏力和支撐感都不是很明顯,幾乎是沒有什麼磨合,「不過我自己也不太會穿碳板訓練就是了,較讓我意外的是這雙 NEXT% 很耐穿,除了初期不太適應前傾斜角度偏大,足跟差也大之外,其他帶動性速度感比較好,跑動切換腳時有良好的滾動性,是非常推薦一般跑者要進階到競速的首選,但轉彎角度會稍微鬆動,在大下坡會有些微的煞車感,基本的透氣度也是有做到,以全馬比賽取向,會是 A 和 N 兩牌尬,未來有機會會再來試試看 PUMA 挑戰更長距離。」

馬拉松百傑/藍凱耀

人稱「最速清潔隊員」的藍凱耀,雖曾是甲組選手,但實際投入長跑領域被大家看見,不過也是 這幾年的事情,本身也不是相當仰賴碳板與厚底來做訓練,甚至曾後悔入手買過 NIKE 的___ ,但在成為更成熟的馬拉松跑者後,他逐漸學著多花些時間,來挖掘出每一雙鞋不一樣的特點,並在慢跑、訓練、比賽甚至是恢復上找到各自適合的戰場。

觀望許久給個機會,碳板一試成主顧

凱耀表示自己身為一位務實的一般跑者,平常並不急著換最新款的跑鞋,可以在官網看一些評價以及折價再考量自身需求,因為這雙一拿回來就是要長時間穿才知道回饋和優缺,其實幾年前 4% 剛出時也是龜了很久,覺得自己不太需要,直到大阪馬才決心買一雙二手的二代 (但當時近乎全新一雙也要近八千塊),主要是熱門程度非常高,在收入這雙之前都只能以 ZoomFly 系列做一個適應。

在日本表現跑出佳績不意外,但也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碳纖維板搭厚底竟然可以這麼舒服,跑後的疲勞感也差蠻多,自此凱耀算是被 Vaporfly 給綁定,而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會在訓練中頻繁穿著碳板鞋的人,但他強調要端看週期訓練的強度才會加入來穿著,而不是一昧的穿著競速鞋跑跳。

週期訓練中,前期的基礎期都以速度來做訓練,一定是採薄底或釘鞋,例如虎走等等,訓練效果會比較好,長時間一定速度,才不會影響到隔天,也更能為之後打下更好的基底,而當有 % 系列這一個不錯的老友後,凱耀也越來越無後顧之憂的嘗試其他鞋款。

 

 

最貴那雙花兩年才找到使用手冊

相較於 Vaporfly ,Alphafly 對凱耀卻完全稱不上好穿,「它其實是一雙很吃肌力的跑鞋,不重也不輕,重量適中,但在氣墊/類似設計一看就是彈力很好,重裝加上高單價是專為菁英設計,理所當然一定非常仰賴穿著者的肌力。」,凱耀自評半馬以下的賽事速度感真的沒話說,但對他個人而言,超過 20km 以上的長距離課表就偏吃力,原本也是花近萬元去入手,一度非常後悔,因為能上的場真的非常有限。

但近期他發現在相當需要速度爆發的短間歇,非常適合穿上這款鞋來做訓練,雖然厚底無法站上田徑舞台,但訓練時確實能有很不錯的反饋,在大約 30-40 分鐘的高強度訓練中,都沒有過度不適的情形,另外也適合挑戰濕滑的地面,算是另外找到了 Alphafly 的春天,同時他也補充,這款的厚度和包覆,確實勝過以輕取勝的 Vaporfly,就是個人肌力差了一些。

作為 PUMA 第一雙高階碳板鞋,確實比起許多出第一代碳板鞋的品牌,要來的更樸實也更穩健,以往碳板鞋在支撐面上足弓的感覺,多少會有一點過於剛的不舒服,PUMA 是基於碳纖維跟中底上撐起雙腳,通常是一兩次就很容易適應,不會過彈也不會過塌,加上整體的柔軟度蠻夠的,腳感真的比多數品牌更好,凱耀首次出賽穿就是國道馬的 10km 配速,均速 3:20/km 的狀態也表現很穩。

售價方便還算蠻親民,身邊也越來越多跑者會開始關注到 PUMA 跑步領域的表現,除了原本有的速度印象外,整體設計的適應都感覺不錯;另外鞋面半透明,夏天穿通風效果蠻好的,算是另一個討論度蠻高的小地方,讓跑者可以一穿就換色,非常推薦給有明確訓練目標的市民跑者,變化性和通用性無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初中階跑者不怕太難駕馭。

最後凱耀認為既然要穿著厚底碳板鞋,就不要有太多猶豫,就是多穿讓自己去適應,另外也鼓勵自己多練到這個強度,既然你是願意投資心力資源在鞋款上的人,那就是更勇敢一點,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請先認清自己是不是想追求成績,「勇敢跟莽撞是不一樣的,因為速度慢就不太適合競速取向的鞋,因為最主要是 CP 值,當你可以跑到 3 分到 4 分速時會更加適合,想買一雙碳板鞋,可以先考慮二手的,你不可能只有一雙,務實考量,不用太急直上最好,先以訓練為最主要目標」,穿碳板的時候到了你就會知道。

 

一代新鞋換舊鞋,春風吹又出的碳板世代繼續沸騰

時間到了七月,陸續又有更多新鞋款的消息,現正熱賣中的亞瑟士 Metaspeed 系列,還有二代的 Alphafly,又或是傳聞中 PRO 3,以及 Deviate 七月新色以及下半年火燙的 FAST-R ,希望下半年同樣能邀請不同的菁英跑者來分享更多不同款式實著的心得,我們下次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