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越戰越融洽的 ADIDAS D ROSE 9

某個假日吃完飯後習慣逛逛鞋店的行程,在架上看到 D Rose 9 灰色版本的細節這才驚覺,adidas 和 Derrick Rose 雙方合作十周年了呀 (遠目),巧的是在此時誕生的 D Rose 9 成為系列作一大轉捩點,BOUNCE 避震配方首次加入 Derrick Rose 正代戰靴擔綱要角,外型上 D Rose 9 也令人為之一亮,好看與否或許很主觀但它真的很有特色,輪廓大膽的後跟結構、用無數線條勾勒出的速度感,都在第一眼就點燃我的好奇,記得幾個月前在手機上滑到諜照時還想說「會是籃球鞋…嗎?」轉眼我已經穿著 D Rose 9 度過好幾個周末早上的籃球時光,這朵玫瑰越綻越得我心。

尺寸選擇很重要

首先如果你也對 D Rose 9 有興趣但還沒有入手的話,強烈建議各位務必親自試穿後再決定尺寸,由於 D Rose 9 屬於較長且偏寬的版型,前掌空間本來就相當寬闊,加上鞋帶系統第一孔約莫落在腳掌彎折處,整個鞋頭可說是沒有鞋帶覆蓋的狀態,腳與鞋子的契合度對於前端包覆、鎖定有著決定性影響,以編輯一般腳型來說會選擇小半號 (習慣著厚襪),甚至看到有網友試穿反映小一號也行,當然這對於寬腳朋友們來說就是好消息了,單單考慮版型的話 D Rose 9 絕對會是近期可以放進考慮清單中的一款,實戰表現如何我們接著說下去。

習慣一下 鎖定保護更到位

D Rose 9 後跟處理相當有意思,從側面看其線條凹凸幅度相當大,鞋領尾端稍稍向外翹 (腦海浮現 UltraBOOST 身影),第一次穿腳跟明顯有被「靠著」的感覺,原本有些疑慮,不過兩、三場球打下來倒是愛上這樣的保護,搭配鞋後跟跟中底都嵌有硬質結構,反而有種阿基里斯腱躺著頸枕的安心感,讓人能放開來盡情奔馳。

D Rose 9 以內靴式結構打造,鞋舌連接著內襯在鞋身中前段形成像是「袋狀」般的空間套住腳掌,無數橫紋打造成的針織面料具有一定厚實度,鞋帶孔最頂端位置也選的很到位,幾乎是靠近鞋領邊緣了,能帶動鞋口有足夠緊縮幅度讓腳踝乖乖待在那兒,挑對尺寸的前提下包覆感是有著水準以上表現,不過透氣性就稍嫌沒這麼突出,滿分 10 的話悶熱指數大約是 5~6 分左右。

話說回來這邊必須稱讚鞋帶孔設計,將細繩變成環讓鞋帶能牢牢被箝住,本來看到圓柱形鞋帶還有點擔心實戰過程會不會容易鬆脫,幾個星期下來證明疑慮是多餘的。

特別要注意到前腳掌彎折時鞋面明顯有突起產生些許空間,我們分別就薄襪、厚襪測試過,所幸並無異物感影響了流暢度,推測應該是織物面料質地較軟的關係,試穿時若情況允許大家不妨在適當範圍內稍做彎折動作,衡量腳掌和鞋面是否契合。

BOUNCE 的實戰奧援

這幾年下來 BOUNCE 科技被廣泛的應用我對它已經有不錯熟悉度,穿著 D Rose 9 首戰第一個周末腳底板傳來的是比較韌、硬的感覺,隨著穿著時間拉長把 BOUNCE 馴開中底下沉潰縮的緩衝感會開始顯現,有效減輕負擔。用量調配上該厚的部分真沒在手軟,需要貼地的區域也適度解放反應性,從外觀就可以看出 BOUNCE 由後跟到前掌厚度的變化,有別於前幾代 BOOST 時期強勁 Q 彈的印象,D Rose 9 突出的點在於穩定力量傳導,寬於鞋身的後跟落地時擔綱第一道防線快速吸震,站穩後重心隨即移轉到前掌接續啟動向前推進,穩紮穩打。實戰之外提醒大家,編輯入手的 Summer Pack 版本中底黑色塗料會有掉漆情況,會在意的朋友們自行斟酌一下,至於其它版本如何大家如有入手不妨可與我們分享。

抓地表現與側向支撐

D Rose 9 外底延續整個視覺設計,全腳掌由多方向線條組成紋路,測試期間超過 20 場球下來它咬住地面的能力都令我放心,需要注意的是密集刻痕容易積累灰塵或小石子,場下休息空檔別忘了適時清理確保抓地表現維持水準。側向支撐部分則是出乎意料的收穫,首先鞋面紮實度在左右移動緊煞時並不會過度形變,另外鞋墊所在位置是略低於中底 (類似 U 型的一個概念),如此處理讓腳掌四周多出一圈屏障,配合抓地力輔助滿足側向需求。

心得總結

adidas D Rose 9 是一雙比較挑腳的款式,版型是此代最需要注意之處,合適尺寸能讓它更充分發揮實力,同時你必須給它一些時間來證明自己,誠如前面所述,隨著穿著過程許多優點會慢慢反饋在實戰表現上,新導入系列作的 BOUNCE 中底個人給予不錯評價,以我 70 公斤左右的體型駕馭上沒有問題,不同於市面上後衛取向的鞋款以輕薄為主,紮實感一直是我喜歡 D Rose 系列的原因。某種程度上我認為 D Rose 9 也反映出主人目前的心境,Derrick Rose 上季輾轉前去灰狼隊後目前看來找到合適定位,十年過去,這朵玫瑰仍然努力綻放著,期望穩定展露風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