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Under Armour Curry 4 Low 結構巧思的均衡展現

早在去年總冠軍賽看到 無預警實著 ,新戰靴的外型、面料與結構之組成都讓人躍躍欲試,當下就決定要納入實戰清單中,只是沒想到試穿比較過後發現低筒款更得我心,加上首款 ‘Nothing But Nets‘ 配色被賦予的慈善意義,因此促成了這篇鞋評誕生,高筒版各位若有興趣可參閱編輯部同仁先前的評測,這回就與大家分享 穿著感受。

版型考量 尺寸的取捨

Curry 4 Low 楦頭略窄,而且鞋頭表面是一層皮質因此沒有太多延展性,套進鞋內腳趾與前緣近乎恰恰好 (著一雙厚襪),以自己習慣給腳趾留著些許空隙而言會想要拿大半號,但其身形偏長,考量後為了避免腳跟鬆動還是選擇原尺寸,各位若打算入手實戰務必親自試穿找到合適尺寸。

上腳即合的鞋身結構

這一代是 UA Curry 系列作首次運用襪套式編織結構,Curry 4 Low 營造出的包覆感值得為它豎起大拇指,鞋面運用織法變化在各區域達到應有的表現,腳背周圍也就是鞋舌部份延展性較好,面對不同腳型有著彈性運用空間,而內外兩側扎實強韌,套入鞋內還沒有收緊鞋帶的情況下就已經近乎是戰鬥狀態,實測中鞋面能順應腳掌動作形變無礙,整體鎖定性是非常出色的。

從這邊可以看到內襯組成的方式,有別於高筒版由底層一圈皮質拼合編織物料,Curry 4 Low 將鞋後跟的面料往內延伸配置在兩側,而這時候鞋帶就有著關鍵影響了,務必仔細收緊讓腳掌、內裡及外層編織三方相貼合,達到支撐保護的作用,同時皮料還有密集穿孔處理,編輯推測如此做法應該是為了不影響透氣性。

還記得開頭編輯曾說到「低筒款更得我心」吧?決定性關鍵就在此,高筒版鞋身外圈的皮革當腳掌彎曲下壓時我會感到異物感 (這點也許關乎腳型,因為身邊有朋友並無此困擾,建議購買試穿時可以適度彎曲確認是否合適),而 Curry 4 Low 則沒有類似情況發生,至於前一張照片所看見的內襯皮料其長度只達到最前端鞋帶孔,正好避開了彎折熱點,沒有額外的異物感產生。

Curry 4 Low 筒身剪裁基本上低於踝部關節,因此鞋領後方加入了「凹」字型填充處理補足鎖定感,但這個環節並沒有感受到太直接的幫助,原因為何我們接著看下去。

可以看到填充部件雖然厚度已經達到有明顯立體凸起,但並未完全嵌合著腳跟,造成鎖定感並不顯著,個人覺得填充區域若能再往下方移動會更加分。

所幸中底材質向鞋面延伸拉高,後半段的部份以相對位置來說鞋墊高度約莫落在 SC Logo 字型頂端,因此多出的部分便在左右形成了屏障承托著後掌,可以想像成是賽車座椅般,兩邊有突起弧度強調側腰包覆,加上外側及底部中足 TPU 片支撐帶來穩定防護。

外擴設計扮演攻防關鍵協助

Stephen Curry 擅長自行帶球、靠著變檔與靈活步伐創造攻擊機會,綜觀系列作至今每一代都有 outrigger 外擴設計,來到了 Curry 4 說是歷代最突出相信並不為過,俯瞰時很明顯前掌外底是寬於鞋面的;而我在場上習慣空手跑位或者經由隊友掩護接球出手的模式也受益良多,節奏變換、甚至突然往走反向以求甩開防守者時,外擴設計的存在讓這類動作有個轉承點,隨傳隨到的穩定感讓腳掌能迅速做出反應,Curry 4 Low 不拖泥帶水的表現值得稱許。

籃球是需要多方向位移的運動,除了上述在無球跑動、變向給予的輔助,當攻防角色轉換,防守端大量的螃蟹步也仰賴外擴結構適時提供阻力,從這個視角更能看出其作用,腳掌力量向外衝時鞋面已經產生形變,而外底則牢牢穩住避免腳步滑動失卻防守位置,連續實戰下來好幾次都有明顯感受到外底延伸出來的部份即時幫上忙,否則就得看著對手的車尾燈呼嘯而過了。

中規中矩的避震感受

Curry 4 Low 中底之設定前掌強調反應性,配合編織鞋面鎖定腳掌、外擴設計的優勢,極佳的貼地感提高了行進間接獲傳球、停腳、跳起出手一連串動作完成的流暢度。

後跟相對有較多緩衝感,整體調性算是偏韌,若你很偏重避震回饋表現那麼 Curry 4 Low 確實有再提升的空間,但至少起跳落地都沒有生硬衝擊力道傳來,運動後雙腳也未出現痠痛或不適,對我來說算是足夠了。

合乎水準的抓地表現

雖然不是預期中會擦出尖銳唧唧聲的強力派,但 Curry 4 Low整體抓地力仍有相當水準,無論突破瞬間腳掌施力時幫助貼著地面推進,或者急停、旋轉、螃蟹步防守的左右橫移,由同心圓擴展組成的弧線、格紋提供了足夠安心感,加上鞋款本身重心就夠低,雙腳能不遲疑地進行每一階段動作。需要注意的是此款搭載半透明材質容易沾黏灰塵,累積一定程度會導致抓地效果打折扣,雖不至產生滑動,不過讓鞋子附著地板的感覺沒那麼乾脆直接,實戰中我時不時就會用手去抹拭外底,如果使用的場域較多沙塵記得上場前先清理一番。

總結

目前市場上的球星簽名款之中,Under Armour Curry 系列是極少數有高、低筒選擇的款式,讓不同喜好的人都可能有機會嘗試,以 Curry 4 為例若無低筒版那麼我大概就會因為腳型與鞋面的問題無緣一試了,同時針對兩種版本也並非只有筒身高度調整,在 Curry 4 迎來大幅度結構變革之下,Curry 4 Low 有效善用材質特點打造出均衡感受,在敏捷風格中並非一昧追求靈活、速度的展現,更具一分從容不迫感。

值得推薦:
1.一體化編織鞋舌、鞋領結構相當貼合,擁有近乎襪子般的輕薄穿著感。
2.前掌外擴對穩定性起到關鍵作用,並刻有放射溝槽兼顧靈活度。
3.重心配置低、場地感清晰,瞬間啟動俐落不拖拍。

必須注意:
1.楦頭偏窄、鞋身細長,挑選尺寸時務必考量周詳。
2.後跟填充結構鎖定感略顯不足,可視自身情形加佩護具。
3.外底半透明材質容易吸附沙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