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UNDER ARMOUR CURRY 4 結構再革新 MVP 特質入魂

大約 4 年前開始,籃球鞋編年史應該要好好記上一筆,因為新世代簽名鞋從那時開始陸續誕生,能夠從頭開始參與簽名鞋款的演進,對於喜愛探究籃球鞋性能的勘履編輯部成員來說,這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從其脈絡中甚至能夠發現許多細節還有與球星息息相關的訊息,今天的主角 Under Armour Curry 系列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有同樣想法,覺得結構與面料應用相當有趣,一直以來都是鞋款亮點,官方釋出的影片中可以從設計圖看出一些端倪,鞋身組成的方式看得出來有過多方嘗試。

最後雖然選擇近年顯學採用襪套式結構呈現,然而仔細觀察即可看到處理方式與迄今諸多鞋款有所差距,彈性鞋身加上像是太極圖案般半披覆的 TPU,方式環繞外側鞋身,而這個設計的確決定了很多 Curry 4 穿上後被感受的調性,而這次的評測就會以 Curry 4 在編輯部同仁腳下實戰的感受來呈現,透過嘗試做出場上 Stephen Curry 會應用的動作與大家分享這雙鞋的實戰心得。

First Step / Triple Threat

Stephen Curry 的第一步屬於刁鑽類型,配上極快出手速度與後發先至節奏,讓他的三脅變得難以預測,在跨出第一步與做出三脅試探態勢時,前掌抓地力與穩定是很重要的課題,從過去實戰下來的經驗讓編輯部發現,Stephen Curry 的簽名鞋款都非常注重這點,Curry 4 則是其中特別顯著的例子。

所有的 Curry 簽名鞋款都有前掌向外延伸,幫助做出上述動作時能夠有清晰的支點,低頭看看腳上 Curry 4 就能看到特別擴張的結構,如果你打球時有相同習慣,那麼你肯定會喜歡這樣的設計,不過因為如此讓鞋頭的 TPU 鞋面下壓程度增加,我無法很明確地說 Curry 4 究竟屬於寬或窄楦頭,每個人定義跟腳型都會有所不同,不過就穿著到目前為止的印象,Curry 4 有可能成為歷來的款式中最需要注意尺寸選擇的代數,除了鞋面下壓,後面也會再提到其它原因,總的來說,前掌外擴確實帶來很棒安心感,然而尺寸課題也隨之產生。

Crossover

Stephen Curry 的運球過人肯定是他難以防守的原因之一,要形容其風格的話個人覺得「出其不意」是滿恰當的詞彙,特別的節奏或奇妙的變向,你會注意到順暢的搖擺身體是 Stephen Curry 在他的 Crossover 中常使用的習慣動作,而這樣的過人方式其實需要大量腳踝與腳掌的彎折旋轉。

襪套鞋身貼合方式跟 Curry 2.5 的一體式斜向包覆又有所不同,小腿到腳踝這段的鎖定感,Curry 4 做得非常出色,在運球過程進行各個方向變換可以感覺到鞋子輪廓隨之變化,而 TPU 則肩負著讓形變不要過度的支撐角色,但也因為這樣密實的貼合,某些角度我會感受到 TPU 鞋面拗折帶來的異物感,Curry 4 具備的服貼包覆是整個系列作我最喜歡的,另外前掌外側的切割對於腳掌靈活度也有所幫助,然而異物感的存在實在令人無法忽略,個人感覺是打球不會被影響到,但每個人腳形不同,建議購買時務必進行試穿,並在合理範圍內適度的彎曲,確保穿起來的舒適度。

Jump Shot

雖然說要我模仿 Stephen Curry 本來就是難以有高完成度的一件事,不過跳投尤其感受到他在場上有多可怕,隨心所欲沒有死角,快速以及隨時能夠出手的火燙感覺,如果照著做我的隊友肯定會殺死我,因為我絕對沒有辦法有相同的高命中率,不過針對他最常使用的急停跳投 (其實以 Curry 本人角度來形容應該是隨時隨地變化節奏的冷箭出手,但我辦不到),覺得 Curry 4 就是為這個動作而生,至少在我穿起來是如此。

仔細觀察籃球場上幾乎所有出手,都是一隻腳停下前個動作接著透過另一腳的力量延伸,完成進攻動作,能夠把前面提到 Curry 4 的優勢結合,前掌能夠穩定身體態勢,接著襪套式結構能夠貼合雙腳讓動作更順暢,要加以補充的是,TPU 鞋面除了在過程中帶來支撐,形變後的回復過程由於材質韌性,有種加速整體動作的感受存在,另外由於整體抓地力在水準以上,更提高 Curry 4 在進行急停跳投的表現分數,另外在起跳落地時也能感受到中底調性,很明顯是前掌反應佳,後掌的避震就是個中規中矩的存在,但如果很要求避震感受的朋友潰縮的程度我認為是還有加強空間的,Curry 4 中底官方一直沒有相當明確的說明雖然是有點讓人困惑,不過穿上之後,性能分布均衡,我就先把這件事放一邊,因為目前看來的確在這塊沒有太大進展,且至少 Curry 4 的中底對我的打法而言相當夠用了。

Spin Move

除了換手運球,Stephen Curry 在擺脫防守時會用到大量的轉身動作,相信大家對不少防守者被弄得暈頭轉向的鏡頭都還記憶猶新,他的轉身分為兩種,一種為轉身後繼續前進,另外一種就是左右變向轉身,純熟交互應用是讓 Stephen Curry 受到包夾或是在底線單兵作戰時常可用意想不到角度突破重圍。

對於轉身來說,Curry 4 襪套結構跟側向支撐能幫助動作順利完成以外,腳跟圓形紋路還有前掌同心圓紋路對於常在一波動作中就會同時作出左右兩個方向轉身的 Stephen Curry 來說,這樣的設計實在是相當合用,個人也對這樣的設計情有獨鍾,不僅外型線條好看,Curry 4 外底與中底的配置可以說相當適合後衛,跟其它許多元素搭配起來相得益彰,尤其穿起來擁有系列作最佳的貼地性,單就這層面而言可謂戰力十足。

總評

Under Armour Curry 4 相信大多數人都同意,是一款為整個系列帶來轉折的作品,不論要跟 Curry 3 或是 3Zer0 作比較,都令人感覺到有大幅度的更新,設計師 Kort Neumann 認為這次的襪套式結構有趣又實用,藉由工程編織在不同部位達成不同的需求,鎖定、靈活還有透氣等性能一次搞定,實際上看來這並不是官方說法,先前 Curry 2.5 的鞋身也讓我驚豔,這次則以更細膩的方式呈現,這部分的穿著感跟表現是非常好的,相對其實戰好表現而言,要穿進去有點需要訣竅,不過大多襪套式鞋款都是如此,耐心找到好角度絕對比硬塞快得多。

TPU 鞋面在實際的運作上表現絕對是好的,對於柔軟的襪套式結構的支撐與保護絕對是很大幫助,正因如此,在尺寸選擇上建議多費心思,建議務必試穿,同時一定要做一些球場上習慣動作來確認鞋面彎折對自身影響有多大,除此之外倒是沒有太大的挑角問題,乍看之下相當窄的足弓其實只是進行了切割,並透過 TPU 片進行支撐,個人有些微扁平足,但穿來並沒有任何困擾,而系列作最佳的貼地性令人滿意,中底的表現要實際給出評價可能還是透過比較或許會比較精準?前掌的話反應性比 Curry 3 更佳,但相對吸震能力就很平均,腳跟避震應該跟 Curry 2 差不多,也就是比較有彈性的吸震感,如果喜歡落地時有點下沉潰縮,那麼 Curry 4 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調校,整體性能天平還是承襲系列作品大幅偏向反應性,不過如果有興趣可以回頭再看看前述的穿著感受,這次中底在大多時候我都是滿意的,甚至覺得如果不是那麼需要吸震的話,這樣反而比較好,我剛跟朋友說,鞋子只要找到使用說明書並讓適合的人穿才會有加乘效果,對於避震要求高的人真的不用強迫自己,但另一方面至少 Curry 4 是我目前系列作心目中名列前茅的作品,我個人覺得是跟 Curry 2.5 各擅勝場,如果你也在場上有著跟 Curry 類似或者我上面提到的打法,那麼 Curry 4 是可以考慮的戰友。

值得推薦:
1. 工程編織襪套式結構,針對不同需求打造各區域圖案與密度,穿著非常貼合
2. 非常適合進行轉身動作的外底紋路,搭配前掌切割,是很機能導向的設計
3. 前掌外擴設計帶來許多時刻的穩定感,貼地性出色

必須注意:
1. 中底緩震回饋感低
2. TPU 鞋面硬度增加尺寸選擇的考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