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簡評 / Nike LeBron 13 初探

LeBron James 在今天迎接生涯里程碑,透過一記空中接力拿下在 NBA 的第 25000 分,以 30 歲又 307 天之姿,打破由 Kobe Bryant 保持的 31 歲又 151 天紀錄,成為史上最年輕達到此成就的球員,球鞋部分最新的 LeBron 13 其實仔細觀察,可視為近幾代的轉折點,Nike LeBron 13 透過鞋面整合還有氣墊運作進化帶來輕量貼合的包覆感還有直接的爆發力,跳脫了總是給人厚重感覺得穿著印象,目前穿過 LeBron 13 的人大都給出了正面的回饋,透過下方簡介影片就可初步了解設計重點。

籃球鞋尖端科技的總集

Nike 鞋面整合了 Posite發泡成型鞋面、一體式內靴鞋身還有 Dynamic Flywire,透過各種結構的互補創造出非常周全的穿著感,但目前普遍收到的資訊還有自身穿著經驗都顯示了楦頭偏寬,因此可以的話建議去試穿是否需要小半號以上。

LeBron 系列鞋款對於鞋面科技材質的嘗試相當多元,其中被暱稱為「太空鞋」的 Posite 發泡成型鞋面更在這個系列上多次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從 LeBron 4 保護性十足的鞋身、LeBron 5 構成部分鞋身的 Phyposite 到 LeBron 12 輕量化的 Hyperposite,都能看到為鞋款帶來的幫助,但 LeBron 13 將 Hyperposite 配置於需要支撐的重點位置,輕量卻依然擁有適切包覆效果,給人感覺是其中實戰效能最佳的做法,鞋身網布具備透氣性能,並且具備充分的活動範圍,與鞋帶整合的 Flywire 纜繩的支撐與飽滿的填充能迎合不同的腳型,但優缺點往往僅是一體兩面,透過柔軟鞋身與阿基里斯腱切削而大幅提高的靈活度,讓腳踝與部分側向支撐不若先前那般的強大,但是說真的,這樣的強度或許比較能夠迎合非職業球員需要的強度吧?其中差異各位不妨自行試穿體會。

承繼 12 代的六角形 Zoom Air 氣墊,切割設計除了具備更佳活動範圍,個人穿起來前掌的三個獨立可見 Zoom Air 氣墊極為貼地,雖然是依照 LeBron James 的腳掌壓力分佈圖決定所在位置,但其實打球時腳掌落地的方式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如果看過解剖圖就會發現掌腹那塊氣墊的中底是挖空的,在鞋墊下幾乎就直接踩到 Zoom Air,也難怪反應那麼清晰了。而根據官方資料,腳跟與掌腹的氣墊分別厚達 13 公厘,這兩塊氣墊的總體積就已經超過 LeBron 12 所有氣墊的體積加總,在最容易於落地、起跳時承受全身壓力的區域帶來豐沛的保護,也是很多人甘願用高價入手的主因。

細節與故事 各位勘履者買單嗎

LeBron James 雖然球技了得,不過生涯轉隊的過程相信有很多勘履者不是很能認同,編輯部由於都是群鞋痴,對於這些過往倒不是太在乎,姑且不論 LeBron 13 有很大一部分靈感是來自於體現他與故鄉淵源,但不得不佩服 Nike 能夠透過縝密的溝通讓球星簽名款往往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與細膩的設計,目前為止曝光的 LeBron 13 都各具特色,至截稿為止拍攝的本月上市配色也有諸多讓人愛不釋手的細節,屏除性能面不談,單就外型 LeBron 13 其實也有不少獨到之處。

與博焱的 Nike LeBron 13 共同簡評

nike-lebron-13-first-impression詢問過目前有套過或是實戰 LeBron 13 的使用者,再加上編輯部的心得,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它「不好穿」,但請注意,鞋子沒有十全十美的,腳型跟打球習慣也是百百款,還是有些人覺得 LeBron 13 不適合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希望接著的資訊能讓大家在取捨的同時能夠有些參考。

值得期待:
1. 反應性非常好的 Zoom Air 氣墊,LeBron 系列上次有此表現應該是 LeBron 2 了
2. 如果能找到合腳型的尺碼,包覆既牢靠又不壓迫雙腳
3. 在這種保護性下能夠輕量至此實屬難得

值得觀察:
1. 如果真的找不到合腳的尺寸,那其它性能你就無緣享受了
2. 嚴格來說是沒有比較給力的透氣構造,全內靴鞋身的宿命就是會容易悶熱
3. 氣墊很厚+反應性很好但也因為厚度造成貼地性有些不良,甚至有些穿習慣場地感清晰鞋款的朋友覺得過高以致於不穩定

延伸閱讀
官方新聞 NIKE LEBRON 13 為更強爆發力而生
NIKE LEBRON 13 ‘WRITTEN IN THE STARS’ / 性能摘要與試穿第一印象
NIKE LEBRON 13 / 動態貼合鞋面與 ZOOM AIR 氣墊展現強悍性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