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By registering with us, you'll be able to discuss, share and private message with other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SignUp Now!

跨越界線:PUMA Clyde Court

NoahChen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14-11-23
帖子
77
原文連結:https://bit.ly/2PdQNae



近年陸續有許多運動品牌重返籃球領域,像是 PUMA、New Balance 及 Converse,而 PUMA 的產品較早亮相,PUMA Clyde Court 這雙鞋子就是該品牌重返籃球市場的先鋒。

不是石破天驚的出現,以重返的姿態歸來,或許一時之間難以與 Nike、adidas 抗衡,但是確實為籃球愛好者提供更多選擇,在實戰球鞋領域注入活水,PUMA 的歸來令人期待。

在街頭領域打滾多年,以厚實的的文化底蘊創造了廣為人知的 PUMA Suede 之外,Disc Blaze 或是 R698 等鞋款都是歷久不衰的鞋款,而且每一季都充滿創意的 PUMA Select,更讓人期待公布的聯名作品。

所以 PUMA 對我來說自然會與搭配新潮街頭、活潑等關鍵字聯想在一起。

PUMA 創造了能夠搭配的籃球鞋,並不是說先前的都不適合搭配,而是他能讓那些不打籃球的人一看到這雙鞋款不會直接聯想到「嘿!你要去打球喔?」而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自然而然的存在。

PUMA 過去在街頭滑板鞋、訓練鞋、跑鞋甚至是賽車鞋多有耕耘,究竟 Clyde Court 作為先驅者,加上了哪些經典元素,又夠為市場帶來多少衝擊?這雙鞋子的優劣勢分別在哪裡,一起一探究竟。




側面一覽


側邊的經典線條與整體輪廓、編織鞋面與襪套式設計,每個面向都沒有過度誇張的設計,並使用 Hybrid,結合 NRGY 與 IGNITE 的中底科技藏在橡膠外底與中底外殼之內,外觀簡單修長,帶有 PUMA 經典鞋款的影子,第一眼確實很難聯想「這一是雙籃球鞋」。













實戰心得




這雙鞋子去年年底就收到了,半年後才動筆開始寫評測文章,中間也帶著這雙球鞋走訪美國等地,有打球、有長走,測試起來應該還算中肯,中間也歷經暫停訓練,再重新開始的過程。

打球習慣
以三對三來說,沒有多餘的運球,所以不會有誇張的變向,絕大多數是接球後直接出手,抑或外線不小心投開後,切入上籃。


五對五則是有時擔任控球,帶球過半場會用到一些瞬間加速與急停,除了控球之外,利用大量跑動尋找空檔,接球後投籃或拋投為主,輔以大量的防守。


接下來會就反應 / 支撐 / 抓地 / 緩震,最後是實戰動作等不同面向分享這雙鞋子的心得。



一雙鞋子的反應可以來自中底高度,這一點你在試穿時應該就能感受到,也是絕大多數的第一印象;其次有關中底的軟硬,決定施加力量後的回彈或是力量直接被中底吃掉,這也是決定反應性的一部分。

Clyde Court 的反應性,不算頂級優秀,在我穿過所有鞋子中大約有 PR值 (註1) 75 至 80 左右的表現。從側面來看前低後高滿明顯,不過穿上之後,倒覺得比想像中「平穩」很多,前後高低差並不會有那種讓你身體亟欲前傾的感受,所以有時候還能直接穿著去做一些深蹲或是硬舉動作。





以上腳之後的第一印象,前掌貼地是及格的,但仍比不上 adidas Crazy Expolsive 之流的極致鞋款,但我認為還是高了一點,我個人對貼地反應比較嚴苛,可能對大家來說還好。

但中底材質某程度彌補了這一點,HYBRID 科技,將 NRGY 加上 IGNITE 置於中底,我個人對於 IGNITE 運用在慢跑鞋上的印象很好,但結合 NRGY 之後偏硬的中底感受讓施力更加順暢,良好的反應讓我覺得滿意,籃球鞋現在對我來說像當初 Nike KD9 的腳感現在對我來說反而是有些拖沓。



比較另一雙近期我非常喜歡的鞋子,就前掌厚薄度來看, Clyde Court 不輸。




我想用編織材質的球鞋的鞋面支撐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會有點持保留態度。

但這雙鞋子其實也是用上雙層材質,在編織的內襯還有一層較富彈性、較厚的質料鋪墊其中,所以鞋面透氣度也是一般水準,並沒有因為外層是編織所以變得比較好。

但內層材質對支撐絕對是加分,否則像上圖來看,側面形變絕對不止於此,第二層內襯給予更好的支撐,或說防止過度形變。


側後方往下延伸的鞋帶孔,繫緊之後帶來更好的包覆與支撐感受,甚至我覺得刺繡的流線型 Logo 也有些許幫助。

但是整體來說,鞋面支撐還是偏弱的,對於腳踝有傷的朋友來説,建議穿戴護踝或是貼紮,面對高強度的比賽較無疑慮,雖然我目前沒有因為這樣受傷。




上面所述是以整體來論,接下來我要提出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前掌的包覆沒有想像中的好,也就是說前掌我覺得還寬了一些,所以當你左右橫移時,可能會有些微滑動情形發生,相反的對於腳寬的朋友來說應該是利多。

由於當初是從美國官網直接購買,所以無法試穿,但等台灣實體店上市之後,我會去試試看 US 9 的尺寸,看看這個問題是否能夠改善。(但也可能碰上另一些問題)

編織鞋面的延展性本來就會比皮革製要好上一些,所以我其實對於編織鞋款,尤其需要實戰的鞋款,都會試穿再三,尤其是趁下午或晚上,腳比較腫 (因為走了一天),去購買鞋款。 如果還會滑動那可能就代表這雙鞋子可能得換個尺寸試試。




鞋面編織也隨著不同部位有所不同,編織鞋面玩法比較多元,也能創造出比較有創意的圖案。



我覺得他的鞋領不算是襪套式,因為看起來貼合雙腳,但其實不完全如此,只能算是半套。




最後我想提一下球鞋的防側翻,一雙好的籃球鞋關鍵之一。

Clyde Court 整體算瘦長型,但防側翻給的也不吝嗇,這是他在多年後再度跨足籃球鞋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上面圖片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再往上滑比對一下鞋底圖,而相對突出的防側翻之外,中底的外殼 (Cage) 也相對「硬」,也有塑型的弧度,對於鞋子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不易形變的中底外殼給予鞋子從下而上的支撐也較足夠。

這點我覺得大家可以去親自體會一下,雖然鞋面支撐不夠,但是從中底的外殼 (Cage) 到防側翻給人的支撐與穩定,穿進去之後可以感覺到一點點中底外牆略高於內部的感受,整體而言是不錯的體驗。



喘口氣讓眼睛休息一下,頭腦消化一下。







抓地而言,以三角形方塊做為主要設計,我認為表現合格,在普通的 PU 室內外,都有及格的表現,沒有打滑的情形發生,倘若在充滿灰塵的室內場地就要注意一下,總之還是適用於大部分的球場。

抓地的反面,耐磨也及格,這雙鞋子除了打球之外,我還滿常穿著逛街或出遊,一週出勤約 3 至 4 天,包含今年去美國 20 天的行程都帶著,因為也只有這雙鞋子能兼顧日常穿著與臨時起意的下場打球。目前只有後腳跟外側明顯磨損,將底部的紫色部分磨平之外,幾乎還保持著不錯的抓地力。





看過上面對於反應性的評價,應該能大略知道緩衝的評價了吧!

確實,對於緩衝派的人來說,這雙鞋子的確稱不上是合格表現,但我自己覺得比外型相似的 PUMA Suede 好一些 (一定要的吧),至少將中底墊高一些對於籃球員跳躍、著地需要的緩衝,有正面的幫助。





偏硬的中底調整,提升反應的另一面就是犧牲緩衝,對於輕量級的朋友們說也許不會有太大影響,對於體重較重的朋友或是膝蓋曾經受過傷的,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Hybrid 混合材質中底,有各種不同的調整方式,在這雙上就是偏硬。

但是即使偏硬,因為他的中底較高,所以搶完籃板後落地也不會也明顯的「頓挫感」,這點是我比較推薦的,還有因為中底外殼的相對硬實,讓腳踩的中底不會相對死硬。





實戰動作




以投籃動作來說 ,不論接球後直接投籃或帶一步跳投整體感覺都算流暢,鞋面沒有太多的干擾,即使中底外殼 (Cage) 偏硬仍沒有太大影響。



持球跑動後減速變換方向,跑起來不能算是輕快,因為其實他的中底並不會讓你歸類在輕的那一塊,但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換手橫移時,側向的施力讓前掌鞋面外擴有些微滑動;同樣在防守時,有時候會因為要重踩進攻者下一步而輕微滑動。



上籃最後一步的重踩到落地,中底的潰縮足夠不會讓人感覺到明顯的頓挫感,落地時亦然。


眼睛再休息一下,準備收尾囉!



總結



跨越界線,
從籃球場走向街頭不難,就像 Air Jordan 1;
從街頭走回球場同時兼顧個性就不太容易,

但 PUMA Clyde Court 已經邁出第一步


Clyde Court 自曝光開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以這一代 20 多歲年輕人來說 (包括我) 都只聽過 Puma 馳騁籃球場的時期,而未親眼所見。

但這次重返看得出來他們下了十足功夫,以手繪、底片照片及復古電玩介面的方式宣傳,當然還有那隻長得不太可愛,但很有識別度的美洲獅布偶 (XD),有別於其他品牌,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認真的讓人會心一笑,又很有記憶點,要帶大家走回以前的那個屬於 PUMA Hoops 蓬勃發展的年代。

而且鞋款也會在台灣上市,這是最令人開心!

https://www.instagram.com/p/Bq27c_kHkwV/?utm_source=ig_embed

https://www.instagram.com/p/Bsp4py9D5E0/?utm_source=ig_embed

https://www.instagram.com/p/Bsx5SIiHHcx/?utm_source=ig_embed



前言結束,回歸鞋子本身,如果去觀察 Clyde Court 的配色,大部分都有關注在某些議題,比如: Reform 關注的就是美國司法改革;Peace on Earth 關注的就是槍枝暴力的問題,更別說他們本身就經常運用的聯名曝光 Def Jam X PUMA Clyde Court 等。(連結轉自勘履)

在籃球之外,透過大眾議題與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讓大家知道 PUMA 回來了,這是我個人相當推崇的一點,雖然可能不會所有人都仔細去看他們所與講述的議題,但是願意用自身影響力擴及伸張社會不公不義,何嘗不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呢?

Def Jam 現任董事兼首席執行長 Paul Rosenberg 曾說:「自從嘻哈早期的 B-boy 時代以來,PUMA 一直是文化的主要部分,為籃球領域注入活水,也為街頭派對帶來風格。我們很自豪能在 Def Jam 35 週年之際與 PUMA 合作慶祝。」(截錄自勘履)

Clyde Court 所能帶來籃球場上的影響目前可能有限,但是如果我說的,他再次從街頭歸來、跨界,同時在街頭與球場融合,鞋款簡單卻很有自己的型格。

這雙鞋款在實戰上可能不如一線大品牌 Nike、adidas 其他鞋款,目前還不能打對台,但細看他正以他獨樹一格的格調走回籃球界。

期待接下來 PUMA 推出的鞋款,不論是直接復刻或是借用舊設計玩出新滋味,多出多看,你也渴望有個性嗎?試試看 PUMA Clyde Court 這個鬼靈精怪的朋友吧!





因為這次篇幅太長,所以簡單用條列式總結一下 Clyde Court 的優缺點。

Clyde Court 優點
・防側翻結構與中底外殼 (Cage) 帶來的穩定效果
・抓地力與耐磨皆及格
・同時具有外型與籃球鞋性能,休閒實戰兩相宜

Clyde Court 需要注意
・鞋面支撐偏弱
・緩震偏硬
・前掌偏寬,建議試穿後再購買



推薦閱讀勘履特輯:籃球熱情再續高峰 / PUMA HOOPS 經典歷史巡禮

〈註1〉PR值為為百分等級,是先將測驗所有鞋子的量尺總分排序後,依照鞋子均分成一百等分,該鞋大約會落在第幾個等分中。簡單來說,若某雙鞋子的 PR 值為 75, 即表示該鞋的分數高於該次測驗約 75% 的鞋子,也就是 100 名中的第 25 名。

 
頂部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