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LeBron XIII Performance Review
前言:
終於迎接系列中第13對簽名款式。
Lebron James 於暑假積極減磅,盡可能減低對身體的負擔,但同時保持爆發力及力量。
Lebron XIII 設計原意一樣,在保持保護性,支撐性,緩震能力的同時,盡量減輕鞋身重量令球員負擔減低。對比上一代足足輕了一個安士
本球季主題圍繞着Lebron James 的 Home Coming & Akronite。上至配色下至鞋身細節都跟Akron 這城市有著關係。
讀者可嘗試找出鞋身細節跟Lebron,跟Akron有著的關係!
必須留意***********
鞋身前掌較長較闊,十分十分建議先試穿。尤其腳背Hyperposite 物料如果鞋身太鬆,會包不住腳背,使整個表現大打折扣。
我如果穿著正常碼數(US11) 我要在厚襪外在穿著多對襪才可。 否則包覆及保護性應該要打個五折。
再次建議到門市試試碼數!!!!
評測資料:
鞋款: LeBron XIII (13)
測試鞋碼: US11*
註* 強烈建議親身到門市試一試,第13代內籠較薄,加上這代鞋帶的設計,穿小半碼會更貼服,包覆得更好
場地:室內,室外
評測過程: 室外3 vs 3, 全場聯賽比賽 2場,室內2小時練習
打球位置: SF/PF/C
應用技術:
全新13mm zoom air 的反應及緩震程度
一體式鞋身柔軟靈活
Hyperposite 對足踝保護性
鞋身Flywire + Hyperposite 對鞋面的保護及支撐
有待改善:
透氣問題
鞋領位有時會刮腳
價錢不算親民
誰會喜歡他?
體型較大,體重較重,但打法依然靈活,跑動較多的朋友,強調保護性之餘亦想減輕足部負擔的球員
13代可說是12的優化版, 所以喜愛Lebron 12代的,都應該不會失望!
詳細分析:
Traction 抓地力 9/10
抓地力主要依賴6個六角形與地面的接觸。變相由圖中可見,是大面積的多方向抓紋。室內室外表現相當理想,只是在室外黐塵狀況頗為嚴重,應該是因為使用透明物料所致。但即使是黐滿塵後,亦沒有什麼打滑發生.
Cushioning 緩震10/10
13代,13mm 厚Zoom Air,是巧合嗎?
我不清楚,但13mm 厚的Zoom Air 的確很彈
Zoom Air對比上一代緩震,彈力都有明顯改進。兩塊8mm的zoom air 反而效果不太明顯。但始終兩塊13mm覆蓋範圍很廣,差不多每步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回饋。加上這次他們中底雕空了前掌13mm的Phylon 物料及減少後跟腳掌跟Zoom Air 之間的Phylon, 使反應性更佳。
Comfort 舒適度 8/10
近年來系列中最輕的一款,鞋面柔軟不需太多break in時間。一體式內靴設計使足部沒有任何的不適,唯獨值得留意的是腳指公於急停時會碰撞鞋頭Fuse 物料,但穿上厚襪後問題明顯有改善。
對我而言其中一樣改進,是鞋帶的設計。這一代綁鞋帶較前幾代都輕鬆,不像上代般,綁到手指頭都紅起來。全因為鞋面物料柔軟,鞋帶亦較之前軟身。
留意! 腳踝鞋筒位置如果在不完全綁緊鞋帶的情況下,會有刮腳問題。
(與上兩代鞋筒的比較 )
(保護腳趾公的Fuse Layer )
在鞋面需要支撐部份加上層Fuse / TPU 物料,而在需要走動彎曲的位置則保持靈活。這樣可保持你在場上作轉向,突入等動作時可以保持双足鎖實於鞋床,而又不會導致足部在跑動帶來不適。
( 鞋面需要支撐部份加上TPU 物料 + 而在最需要的腳背位用上Hyperposite )
Fit & Support 包覆性及支撐性 10/10
緩震外,包覆及支撐是這款鞋款最強的一環。
首先在鞋面需要支撐的地方在網面下用上TPU物料,再於腳背及腳踝等保護性需求大的地區用上Hyperposite 物料去加強包覆及支撐。(題外話:鞋內側的Hyperposite物料實際用途是什麼?請大家指導一下我。因為我真的看不出他有什麼實際作用)
再者,中足的TPU大範圍穩定片可以提供結構性的支撐,防止受傷。
雖然不明顯,但腳跟亦有TPU穩定器以防止腳在鞋內滑動。
除以上項目之外,當然少不了Flywire 的功勞。
Flywire 這次亦保留一貫作風,沉實低調地給予使用者優越的保護性及包覆。
(腳踝兩側Hyperposite )
( 鞋面較為淺色的有TPU夾層,用以提高保護及支撐性 及 腳背Hyperposite物料 )
(比12代 Elite更大面積的中足TPU穩定器 )
Ventilation 透氣度 5/10
雖然是使用透氣網面,但為保持保護及支撐性,在鞋身多個區域都加上TPU/Fuse layer。導致透氣能力減弱。再加上一體式鞋籠偏厚,如圖中所示在鞋內側其實沒有透氣孔,降低了透氣功能。
( 一體式鞋籠內側其實沒有透氣孔 )
Durability 耐用度 9/10
在所有高耗損位置加上Fuse(鞋頭) / TPU(鞋身大部份位置) /Hyperposite(腳踝內外側,鞋面中足位置) 物料。即使是普通網面亦有相對較強的硬度,即使在室外場打了數場全場比賽,鞋面亦不見明顯損耗。
鞋面亦一樣,因為主要依賴六角形上的橫紋,二每條話問都很粗很深,這次用上的橡膠物料亦較硬身,相對一般透明外底耐磨。
唯獨鞋內側的Hyperposite 物料在與另一隻腳在跑動間有明顯磨損外,其他都相當耐用。
( 鞋內側的Hyperposite 物料在與另一隻腳在跑動間有明顯磨損 )
鞋款故事/設計靈感:
鞋身上很多細節的靈感來自Lebron James 及其家鄉Akron, Ohio.
二話不說去圖吧!
看看你們找得出那些
總結:
總括來說是第12代的一個全面改良版,由緩震,支撐,舒適度,統統都有改善。尤其緩震方面,特大13mm Zoom air 加上特別設計的Phylon 中底,對比起上代,有很顯著的進步。
鞋身亦比前身柔軟,靈活。
鞋帶設計亦比前代人性化及容易綁實。如果有第12代的會知道要把第12代綁好是多麼吃力的一回事。
除了價錢較為不親民外,其他範疇都相當優良。大前提是球員要有一定的重量及個子不能太小,否則有機會把這鞋著重的保護性及支撐性感覺成負擔,影響場上表現。
最後附上休閒上腳照 及落場照

前言:
終於迎接系列中第13對簽名款式。
Lebron James 於暑假積極減磅,盡可能減低對身體的負擔,但同時保持爆發力及力量。
Lebron XIII 設計原意一樣,在保持保護性,支撐性,緩震能力的同時,盡量減輕鞋身重量令球員負擔減低。對比上一代足足輕了一個安士
本球季主題圍繞着Lebron James 的 Home Coming & Akronite。上至配色下至鞋身細節都跟Akron 這城市有著關係。
讀者可嘗試找出鞋身細節跟Lebron,跟Akron有著的關係!
必須留意***********
鞋身前掌較長較闊,十分十分建議先試穿。尤其腳背Hyperposite 物料如果鞋身太鬆,會包不住腳背,使整個表現大打折扣。
我如果穿著正常碼數(US11) 我要在厚襪外在穿著多對襪才可。 否則包覆及保護性應該要打個五折。
再次建議到門市試試碼數!!!!

評測資料:
鞋款: LeBron XIII (13)
測試鞋碼: US11*
註* 強烈建議親身到門市試一試,第13代內籠較薄,加上這代鞋帶的設計,穿小半碼會更貼服,包覆得更好
場地:室內,室外
評測過程: 室外3 vs 3, 全場聯賽比賽 2場,室內2小時練習
打球位置: SF/PF/C
應用技術:
- 一體式內靴鞋身,鞋面使用透氣網面
- Hyperposite 物料置於中足及腳踝兩側
- Flywire
- Zoom L.E.A.P system + Phylon 全掌中底
- 4個獨立Zoom Air ( 2個厚8mm, 2個厚13mm!!)
- 大面積中足TPU 穩定片
- TPU Heel Counter
全新13mm zoom air 的反應及緩震程度
一體式鞋身柔軟靈活
Hyperposite 對足踝保護性
鞋身Flywire + Hyperposite 對鞋面的保護及支撐
有待改善:
透氣問題
鞋領位有時會刮腳
價錢不算親民
誰會喜歡他?
體型較大,體重較重,但打法依然靈活,跑動較多的朋友,強調保護性之餘亦想減輕足部負擔的球員
13代可說是12的優化版, 所以喜愛Lebron 12代的,都應該不會失望!

詳細分析:
Traction 抓地力 9/10

抓地力主要依賴6個六角形與地面的接觸。變相由圖中可見,是大面積的多方向抓紋。室內室外表現相當理想,只是在室外黐塵狀況頗為嚴重,應該是因為使用透明物料所致。但即使是黐滿塵後,亦沒有什麼打滑發生.
Cushioning 緩震10/10
13代,13mm 厚Zoom Air,是巧合嗎?
我不清楚,但13mm 厚的Zoom Air 的確很彈
Zoom Air對比上一代緩震,彈力都有明顯改進。兩塊8mm的zoom air 反而效果不太明顯。但始終兩塊13mm覆蓋範圍很廣,差不多每步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回饋。加上這次他們中底雕空了前掌13mm的Phylon 物料及減少後跟腳掌跟Zoom Air 之間的Phylon, 使反應性更佳。

Comfort 舒適度 8/10
近年來系列中最輕的一款,鞋面柔軟不需太多break in時間。一體式內靴設計使足部沒有任何的不適,唯獨值得留意的是腳指公於急停時會碰撞鞋頭Fuse 物料,但穿上厚襪後問題明顯有改善。
對我而言其中一樣改進,是鞋帶的設計。這一代綁鞋帶較前幾代都輕鬆,不像上代般,綁到手指頭都紅起來。全因為鞋面物料柔軟,鞋帶亦較之前軟身。
留意! 腳踝鞋筒位置如果在不完全綁緊鞋帶的情況下,會有刮腳問題。


(與上兩代鞋筒的比較 )

(保護腳趾公的Fuse Layer )
在鞋面需要支撐部份加上層Fuse / TPU 物料,而在需要走動彎曲的位置則保持靈活。這樣可保持你在場上作轉向,突入等動作時可以保持双足鎖實於鞋床,而又不會導致足部在跑動帶來不適。

( 鞋面需要支撐部份加上TPU 物料 + 而在最需要的腳背位用上Hyperposite )
Fit & Support 包覆性及支撐性 10/10
緩震外,包覆及支撐是這款鞋款最強的一環。
首先在鞋面需要支撐的地方在網面下用上TPU物料,再於腳背及腳踝等保護性需求大的地區用上Hyperposite 物料去加強包覆及支撐。(題外話:鞋內側的Hyperposite物料實際用途是什麼?請大家指導一下我。因為我真的看不出他有什麼實際作用)
再者,中足的TPU大範圍穩定片可以提供結構性的支撐,防止受傷。
雖然不明顯,但腳跟亦有TPU穩定器以防止腳在鞋內滑動。
除以上項目之外,當然少不了Flywire 的功勞。
Flywire 這次亦保留一貫作風,沉實低調地給予使用者優越的保護性及包覆。


(腳踝兩側Hyperposite )

( 鞋面較為淺色的有TPU夾層,用以提高保護及支撐性 及 腳背Hyperposite物料 )

(比12代 Elite更大面積的中足TPU穩定器 )
Ventilation 透氣度 5/10
雖然是使用透氣網面,但為保持保護及支撐性,在鞋身多個區域都加上TPU/Fuse layer。導致透氣能力減弱。再加上一體式鞋籠偏厚,如圖中所示在鞋內側其實沒有透氣孔,降低了透氣功能。

( 一體式鞋籠內側其實沒有透氣孔 )
Durability 耐用度 9/10
在所有高耗損位置加上Fuse(鞋頭) / TPU(鞋身大部份位置) /Hyperposite(腳踝內外側,鞋面中足位置) 物料。即使是普通網面亦有相對較強的硬度,即使在室外場打了數場全場比賽,鞋面亦不見明顯損耗。
鞋面亦一樣,因為主要依賴六角形上的橫紋,二每條話問都很粗很深,這次用上的橡膠物料亦較硬身,相對一般透明外底耐磨。
唯獨鞋內側的Hyperposite 物料在與另一隻腳在跑動間有明顯磨損外,其他都相當耐用。

( 鞋內側的Hyperposite 物料在與另一隻腳在跑動間有明顯磨損 )
鞋款故事/設計靈感:
鞋身上很多細節的靈感來自Lebron James 及其家鄉Akron, Ohio.
二話不說去圖吧!
看看你們找得出那些






總結:
總括來說是第12代的一個全面改良版,由緩震,支撐,舒適度,統統都有改善。尤其緩震方面,特大13mm Zoom air 加上特別設計的Phylon 中底,對比起上代,有很顯著的進步。
鞋身亦比前身柔軟,靈活。
鞋帶設計亦比前代人性化及容易綁實。如果有第12代的會知道要把第12代綁好是多麼吃力的一回事。
除了價錢較為不親民外,其他範疇都相當優良。大前提是球員要有一定的重量及個子不能太小,否則有機會把這鞋著重的保護性及支撐性感覺成負擔,影響場上表現。
最後附上休閒上腳照 及落場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