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y23forever
New Member
- 註冊日期
- 2006-07-04
- 帖子
- 850
追隨Lebron的腳步,莫名其妙的也9代了,外觀不斷推陳出新,整體設計不僅科技化、輕量化、也更符合人體工學,Lebron9外觀看起來很結實,會有很厚重的錯覺,但實際穿起來,卻比AML8輕上許多,讓穿著Lebron9的人,更能充分的於球場上奔馳,還在考慮入手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小弟的實測情況,或許會讓你更了解Lebron9。
一、測試者基本資料
1.身高:167cm
2.體重:90kg
3.我的三重威脅:切入、助攻及中距離跳投,小弟我身寬體胖個子矮,只能在長人間求生存。
二、測試地點:
(1)勘履桃園戰區的水泥地(表面平滑)
(2)國小半室外場(表面較粗)
(3)德霖室內戰區(木質地板)
三、測試方式:
三對三鬥牛及燃燒生命的全場...
四、實測心得: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踝部支撐:: 10分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鞋舌處的”凸”字造型,對於脛骨於切入時,也有些許支撐性,腳踝處的Nike Pro Combats內襯(如圖一),完全的服貼腳踝及阿基里斯腱,腳跟部杯狀的TPU支撐片曲度也有與上兩代差異的調整,更貼近腳踝,巧妙的避開作動區,減少了反應時間,讓跳耀及切入時不會有干涉感,TPU支撐片位置也有填充物,穿起來不會有違合感,感覺格外充實(如圖二~四)。
2. 抓地力(Traction): 8分
圖五
腳掌6跟9的組合紋路,搭配前腳掌類似FREE曲度的凹槽及腳後跟Y字型放射型菱形紋路,所搭配出來的抓地力果然非同凡響,其抓地力的強弱由於在不同場地也有不同的回饋感(如圖五),大致的測試如下:
桃園戰區的水泥地屬光滑地質,當天測試時地面灰塵較多,實測結果讓我意外,當現場的鞋都在打滑時,Lebron9卻能穩穩的切入,急停跳投也得心應手。
國小半室外場地屬粗糙地質,抓地力更不用說,但會有些許”沾黏感”,這種感覺很微妙,在跳躍時會有一點點黏住的錯覺,但都不影響在球場上的爭戰。
德霖站區的木質地板,由於當天下雨,場地些許潮濕,有些動作會有些遲緩,但都能在預期下做出想做的跳投動作,等天氣放晴,我再駕馭Lebron9看看。
3. 舒適度(Comfort)::9分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鞋身設計為FUSE與FLYWIRE技術,首次穿上時,充分感受到鞋面帶給腳背的包覆感(如圖五),這種稍微服貼的密合度,猶如球鞋界的NIKE PRO,根本沒有滑動的多餘空間,兩側的紮實的特殊尼龍纖維,也大大提升鞋身整體的穩定性及充實感,讓需要上護具才敢上場的我,意外的放心。與前兩代於足弓不同的地方式,Lebron9多了足弓碳纖維片(如圖七~九),對於有足弓的朋友,這設計除了固定之外也多了穩定性及支撐性,不知扁平足的朋友是否可以接受。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9分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Lebron9的氣墊配置為前zoom後max 180,我熟悉的腳感回來了,被zoom寵壞的雙腳,在試穿鞋的時候,還開心的不得了,Lebron9這次max較為飽滿,形成前貼地後撐高,這個攻角差異很玩味(如圖十),連續跳躍及切入時可以更得心應手,第一步就能踏進敵人的禁區,而且Lebron9腳拇指的圓弧設計,讓切入的角度沒有限制甚至能在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心臟地區得分(如圖十一~十三)。
5. 耐用性(Durability):9分
圖十四
由於鞋帶配置,根據腳背做了些許傾斜的設計,也較偏外側(如圖十四),幾場征戰下來鞋身部分,被踩、被刮、被扭,鞋面及鞋型幾乎跟新鞋沒啥差異,除了鞋墊的logo掉了,一些摩擦的痕跡,一些男人的味道跟幾根毛,大致上沒啥變型,這是令人開心的地方。
鞋底部分,三個場地零零總總共十多餘次激鬥,鞋底還算耐磨,畢竟在室外打過,Lebron9果然耐操。
6. 重量(Weight):9分
穿了AML7&AML8作甩腳的動作,即可得知Lebron9真的有比較輕,這種輕盈的腳感,好險有結實的包覆感存在,要不然真的以為穿了NIKE FREE打球。
7. 總評(Overall):小弟我給他9分
Lebron9的氣墊配置及紋路設計,於三種場地的測試,我只有驚喜及讚嘆,不論是性能反應或避震系統的回饋,都令小弟我佩服Jason Petrie的對於外觀的大膽設計,及對於人體動態的細節也非常細心,這種柔韌兼併的設計,小弟我給予很大的肯定。
14mm
19mm
29mm
RD個性使然~一些針對腳踝包覆物質的量測...
一、測試者基本資料
1.身高:167cm
2.體重:90kg
3.我的三重威脅:切入、助攻及中距離跳投,小弟我身寬體胖個子矮,只能在長人間求生存。
二、測試地點:
(1)勘履桃園戰區的水泥地(表面平滑)
(2)國小半室外場(表面較粗)
(3)德霖室內戰區(木質地板)
三、測試方式:
三對三鬥牛及燃燒生命的全場...
四、實測心得: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踝部支撐:: 10分
鞋舌處的”凸”字造型,對於脛骨於切入時,也有些許支撐性,腳踝處的Nike Pro Combats內襯(如圖一),完全的服貼腳踝及阿基里斯腱,腳跟部杯狀的TPU支撐片曲度也有與上兩代差異的調整,更貼近腳踝,巧妙的避開作動區,減少了反應時間,讓跳耀及切入時不會有干涉感,TPU支撐片位置也有填充物,穿起來不會有違合感,感覺格外充實(如圖二~四)。
2. 抓地力(Traction): 8分
腳掌6跟9的組合紋路,搭配前腳掌類似FREE曲度的凹槽及腳後跟Y字型放射型菱形紋路,所搭配出來的抓地力果然非同凡響,其抓地力的強弱由於在不同場地也有不同的回饋感(如圖五),大致的測試如下:
桃園戰區的水泥地屬光滑地質,當天測試時地面灰塵較多,實測結果讓我意外,當現場的鞋都在打滑時,Lebron9卻能穩穩的切入,急停跳投也得心應手。
國小半室外場地屬粗糙地質,抓地力更不用說,但會有些許”沾黏感”,這種感覺很微妙,在跳躍時會有一點點黏住的錯覺,但都不影響在球場上的爭戰。
德霖站區的木質地板,由於當天下雨,場地些許潮濕,有些動作會有些遲緩,但都能在預期下做出想做的跳投動作,等天氣放晴,我再駕馭Lebron9看看。
3. 舒適度(Comfort)::9分
鞋身設計為FUSE與FLYWIRE技術,首次穿上時,充分感受到鞋面帶給腳背的包覆感(如圖五),這種稍微服貼的密合度,猶如球鞋界的NIKE PRO,根本沒有滑動的多餘空間,兩側的紮實的特殊尼龍纖維,也大大提升鞋身整體的穩定性及充實感,讓需要上護具才敢上場的我,意外的放心。與前兩代於足弓不同的地方式,Lebron9多了足弓碳纖維片(如圖七~九),對於有足弓的朋友,這設計除了固定之外也多了穩定性及支撐性,不知扁平足的朋友是否可以接受。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9分
Lebron9的氣墊配置為前zoom後max 180,我熟悉的腳感回來了,被zoom寵壞的雙腳,在試穿鞋的時候,還開心的不得了,Lebron9這次max較為飽滿,形成前貼地後撐高,這個攻角差異很玩味(如圖十),連續跳躍及切入時可以更得心應手,第一步就能踏進敵人的禁區,而且Lebron9腳拇指的圓弧設計,讓切入的角度沒有限制甚至能在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心臟地區得分(如圖十一~十三)。
5. 耐用性(Durability):9分
由於鞋帶配置,根據腳背做了些許傾斜的設計,也較偏外側(如圖十四),幾場征戰下來鞋身部分,被踩、被刮、被扭,鞋面及鞋型幾乎跟新鞋沒啥差異,除了鞋墊的logo掉了,一些摩擦的痕跡,一些男人的味道跟幾根毛,大致上沒啥變型,這是令人開心的地方。
鞋底部分,三個場地零零總總共十多餘次激鬥,鞋底還算耐磨,畢竟在室外打過,Lebron9果然耐操。
6. 重量(Weight):9分
穿了AML7&AML8作甩腳的動作,即可得知Lebron9真的有比較輕,這種輕盈的腳感,好險有結實的包覆感存在,要不然真的以為穿了NIKE FREE打球。
7. 總評(Overall):小弟我給他9分
Lebron9的氣墊配置及紋路設計,於三種場地的測試,我只有驚喜及讚嘆,不論是性能反應或避震系統的回饋,都令小弟我佩服Jason Petrie的對於外觀的大膽設計,及對於人體動態的細節也非常細心,這種柔韌兼併的設計,小弟我給予很大的肯定。
14mm
19mm
29mm
RD個性使然~一些針對腳踝包覆物質的量測...
Last ed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