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有人喜歡,有人討厭...但是對我而言,他只是一個熱愛籃球的選手。從以前剛進湖人隊的青澀小伙子,和大歐一起拿下三連霸,性侵案的發生,湖人晉級不了季後賽,到近兩年的得分王.....KOBE經歷了籃球員的巔峰與低潮,或許這兩年的KOBE依然很獨,但是自己的隊友不爭氣,KOBE如果不獨一點,湖人隊今年還不知道能不能晉級季後賽???只是KOBE還在學習與等待,去學習如何去相信隊友,等待能與他搭配的好隊友.....只是KOBE對勝利的執著與付出,才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地方,不管對KOBE是愛還是討厭,這就是KOBE。
本次鞋評就以2K4來與KOBE II做比較,來看看是否長江後浪推前浪
評論組:AIR ZOOM KOBE II(KOBE最新戰靴)
對照組:AIR ZOOM HUARACHE 2K4(KOBE於NIKE的第一雙代言鞋)
1.身高:170cm
2.體重:60Kg
3.穿鞋習慣:打得分後衛,但是切入慢,急停跳投也不準,三分拼命吃麵包,那我要怎麼得分?....沒關係,我還會籃下擦板!!!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9分
2K4與KOBE II的屁屁
2雙高度比
Y字型的TPU
第一次穿KOBE II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我的天啊!!!怎麼這麼硬?但是經過實戰後,才發現可能是我穿習慣了2K4了,從圖可以看出KOBE II與2K4在腳踝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2K4當初的設計,是以輕量化為設計重點.因此在腳踝包覆上,是以一杯狀的TPU,和腳踝上的魔鬼氈來作為保護,在腳踝包覆方面極佳,但是在支撐性就不行了,由於輕量化的關係,因此扣掉塑膠板與魔鬼氈,與腳踝的接觸面就只有一片的皮料,如果在扣掉腳踝挖空的透氣面,那就更少了。雖然如此,但是也因為2K4在外底的優良設計,要造成翻船的機會,其實是微乎其微。但是由圖中可以看出2雙鞋子事實上是差不多的高度,但是KOBE II在腳踝包覆與支撐上,卻是大大地提升了。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KOBE II在後跟使用的Y字型的TPU,其實在我第一眼看到KOBE II時,對於後腳跟的第一映象,就是怎麼會跟LeBron II設計這麼像,當時LeBron II是使用I字型的固定器,只是這次KOBE II用的是比I字型更大,更能貼緊你腳踝的Y字型的TPU。當穿上KOBE II後,馬上可以感覺到在Y字上方的兩條以飽滿的內襯包住你的腳踝,然後在Y字其他部分,則以雷射雕刻做的透氣孔來以散熱,而在阿基里斯腱的部份,也以內靴來包覆,避免受傷。當然也不能忘記傳統,KOBE II依然有一條魔鬼氈緊緊包住,誠如ED老大所說,在市售版的部份,的確有加長,當然在實戰時,也就不易鬆脫了。使用Y字型的固定,不但能在保護上有極佳的表現,在輕量化上,也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2. 抓地力(Traction): 10分
鞋底圖
小弟是在學校的PU場地所做的測試。2K4與KOBE II外底刻紋皆是以魚骨紋作為設計,只是分布的區域不同。其實2K4的抓地力已經算是非常好了,從圖中黑色區域可以看出,在當初設計時,把切入時所需要的地方作三角形的刻紋,就力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在切入時,會有一種將力量往前送的方式,讓你切入時總比防守者快一秒!而在外底白色部份,則是在你橫向移動時,在停止時,能將停止的力量藉由鞋底來分散,讓小拇指減輕受力,當然也是有防止翻船的效果。但是.....在KOBE II面前,這些設計都黯然失色,都是因為擁有了類FREE的設計。記得當初FREE所訴求的是讓鞋子能像人類腳掌般的彎曲,跑步鞋與訓練鞋做到了,籃球鞋卻不行,因為籃球鞋還必須考慮到橫向移動,在2K5與KOBE I時,在前腳掌的位置有一排牙齒,牙齒下方在黏上外底,但是也因為外底的緣故,彎曲的程度受到限制,但是在KOBE II上,NIKE做到了,儘管彎曲的程度不像Free 5.0那麼大,但是也超過了2K5與KOBE I。在前面提到的橫向移動,NIKE也沒忘記,KOBE II外底除了有橫向的切痕,也有了直向的切紋。在實戰時,誠如ED老大所說,不管是切入或是跳投,最先碰觸到地面的鞋底,就能先上班,馬上緊緊抓牢。而在彎曲性提高的情況下,更有人鞋合一的情況。在之前Kenlu看到KOBE II的解剖圖時,小弟是不知道2K4與KOBE II的CARBON設計是否一樣,但在外底中段的CARBON,是不會忘記他的存在,又輕又韌的它,一直在默默做的它的工作,除了支撐外,在轉身時,連接前腳掌與後腳掌的工作就靠它了。
3. 舒適度(Comfort):9分
2K4前腳掌
KOBE II前腳掌
KOBE II內靴
2K4內靴
首先談到氣墊的避震效果,在2K4的後腳掌部份,給滿分其實不為過,但是前腳掌....為了屈就於貼地性,只搭配了一顆雞蛋大的ZOOM AIR,在避震上其實算是不及格的。而KOBE II的含zoom air氣墊的PU鞋墊,讓避震上加分許多。其實在避震的部份,中底也是佔了一個很大的因素,KOBE II與2K4採用相同的設計,整個中底是採用相同材質組成,按起來很軟,不過小弟才學疏淺,不知道是何種材質.......只是在前腳掌的部份,KOBE II比2K4在中底部份增加提高了許多許多。而在透氣的部份,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在2K4雖然在鞋身內側有許多的散熱孔,但是由於其內靴設計的關係,在腳與散熱孔之間還隔著一層內靴,散熱的效果就打折扣了。而KOBE II雖採用的是全內靴的設計,但是由於在腳踝以下的部份,有許多挖空的散熱孔,而散熱孔過去就是接觸到腳掌,在散熱上比2K4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鞋舌部份,KOBE II比2K4加厚許多,保證能給予你充實的飽足感。而在KOBE II的zoom air這次給我的感覺,其實有點偏硬的感覺,在實戰的時候,前腳掌的感覺反而比後腳掌明顯,在切入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前腳掌的zoom air不像之前的一樣,會把你的力量給抵銷,反而有種給予你一反作用力的感覺,而後腳掌的zoom air則是安靜地做好它避震的工作。而也因為zoom air偏硬的關係,在實戰3小時後,腳掌也沒有酸痛或不適的症狀。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10分
KOBE II前腳掌Free部分
KOBE II後腳掌Free部分
只有一種感想,當穿去實戰時,才真正感受到Free的感覺。當切入的時候,以往就是會被整片外底所拘束,而力量則決定於鞋底刻紋分布的區域,但是在KOBE II上,加入Free的設計,讓外底和中底一起給予你前進力量,也由於KOBE II的外底被區分好幾塊,因此在做動作時,每塊區域都有不同作用。像小弟在往左邊切入時,首先可以感受到在右腳大拇指的地方,已經緊緊地抓住地面,而在左腳相同的地方,已經準備好要幫你快速的踏出第一步了,也由於不用再像以往受限於整片式鞋底,腳的力量可以完全釋放在某一點,不會像以往整片式鞋底一樣而被稍稍分散。但是誠如ED老大所說,KOBE II彎曲最明顯的地方還是在前腳掌,因此不論在切入過人,急停跳投,和在搶籃板的時候,腳掌的確可以感受到彎曲的感覺,而在後腳跟的部份,和2K4的圓屁屁的方式不同,2K4的後腳跟是利用以圓形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來分散力量。而KOBE II的後腳跟因為被切割的關係,讓落地時的力量不會是呈現垂直的狀態,反而會是有一種呈45度角的方式來分散力量。而在實戰時,可以發現KOBE II每個部份都會發揮到,從腳踝的魔鬼氈,腳後跟的Y字型的TPU和全長式內靴負責保護,而類Free的中外底的設計,則負責給予腳掌的動力,每個部份都是環環相扣的。2K4與KOBE II給人的感覺,2K4就像一個把殺氣隱藏起來的殺手,而KOBE II則是完全不隱藏,尤其是鞋後跟KOBE的mark,更是有一種宣示的味道。
5. 耐用性(Durability):8分
從購入至今,由於虎尾一直在下雨,所以真正去實戰也才2次,因此在耐用性上,小弟是覺得還OK,看鞋底刻紋也好像沒有磨損多少,而在鞋面與鞋身的折痕,可能是因為黑色的關係,並不明顯,在耐用性的部份,也請Kenlu的朋友再做補充。
6. 重量(Weight): 9分
拿2K4與KOBE II來比重量的話,KOBE II的確是有吃虧,但是KOBE II的Free設計,卻能讓重量的差距消失。
7. 總評(Overall):10分
其實KOBE II是小弟最近3年多才買的新球鞋,記得上次買球鞋的時候,是在當兵的時候,當時一口氣連買了AZG和2K4兩雙,只是後來到退伍後,從回學校唸二技才有開始打球,到最近也開始感覺到該是將2K4除役了,才又入手KOBE II。但是KOBE II給予我的,卻是一種新的體驗,而且KOBE II的外底模具,也是小弟的表哥來開發的,更讓小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而鞋頭與魔鬼氈的鱷魚皮壓紋,更是讓小弟第一眼就愛上它的原因。穿著自己心愛的戰靴去實戰,對小弟而言,也是一種小小的幸福!!!
後記
這篇鞋評,是小弟在Kenlu的第二篇鞋評,第一篇因為上次主機的關係,沒有保留,而小弟自己也沒有備份,在小弟心中有小小的遺憾。因此這次小弟是秉持認真的態度來寫本篇,如果在文章上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包涵。接著小弟在完成二技學業後,也準備去中山大學繼續深造,或許接下來打球的時間會變少,但也讓我更珍惜在球場上與KOBE II並肩作戰的時光。
感謝
首先要感謝ED老大,沒有Kenlu,也就沒有這篇鞋評,接著感謝借我相機的同學,沒有他大力相助,就變成沒圖沒真相,也要感謝陪我實戰的朋友,更要感謝觀看本篇鞋評的朋友,感謝你們能有耐心地看完這篇不專業的鞋評.........謝謝大家。最後附上:
讓小弟魂牽夢縈的4個字
本次鞋評就以2K4來與KOBE II做比較,來看看是否長江後浪推前浪
評論組:AIR ZOOM KOBE II(KOBE最新戰靴)
對照組:AIR ZOOM HUARACHE 2K4(KOBE於NIKE的第一雙代言鞋)
1.身高:170cm
2.體重:60Kg
3.穿鞋習慣:打得分後衛,但是切入慢,急停跳投也不準,三分拼命吃麵包,那我要怎麼得分?....沒關係,我還會籃下擦板!!!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9分
第一次穿KOBE II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我的天啊!!!怎麼這麼硬?但是經過實戰後,才發現可能是我穿習慣了2K4了,從圖可以看出KOBE II與2K4在腳踝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2K4當初的設計,是以輕量化為設計重點.因此在腳踝包覆上,是以一杯狀的TPU,和腳踝上的魔鬼氈來作為保護,在腳踝包覆方面極佳,但是在支撐性就不行了,由於輕量化的關係,因此扣掉塑膠板與魔鬼氈,與腳踝的接觸面就只有一片的皮料,如果在扣掉腳踝挖空的透氣面,那就更少了。雖然如此,但是也因為2K4在外底的優良設計,要造成翻船的機會,其實是微乎其微。但是由圖中可以看出2雙鞋子事實上是差不多的高度,但是KOBE II在腳踝包覆與支撐上,卻是大大地提升了。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KOBE II在後跟使用的Y字型的TPU,其實在我第一眼看到KOBE II時,對於後腳跟的第一映象,就是怎麼會跟LeBron II設計這麼像,當時LeBron II是使用I字型的固定器,只是這次KOBE II用的是比I字型更大,更能貼緊你腳踝的Y字型的TPU。當穿上KOBE II後,馬上可以感覺到在Y字上方的兩條以飽滿的內襯包住你的腳踝,然後在Y字其他部分,則以雷射雕刻做的透氣孔來以散熱,而在阿基里斯腱的部份,也以內靴來包覆,避免受傷。當然也不能忘記傳統,KOBE II依然有一條魔鬼氈緊緊包住,誠如ED老大所說,在市售版的部份,的確有加長,當然在實戰時,也就不易鬆脫了。使用Y字型的固定,不但能在保護上有極佳的表現,在輕量化上,也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2. 抓地力(Traction): 10分
小弟是在學校的PU場地所做的測試。2K4與KOBE II外底刻紋皆是以魚骨紋作為設計,只是分布的區域不同。其實2K4的抓地力已經算是非常好了,從圖中黑色區域可以看出,在當初設計時,把切入時所需要的地方作三角形的刻紋,就力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在切入時,會有一種將力量往前送的方式,讓你切入時總比防守者快一秒!而在外底白色部份,則是在你橫向移動時,在停止時,能將停止的力量藉由鞋底來分散,讓小拇指減輕受力,當然也是有防止翻船的效果。但是.....在KOBE II面前,這些設計都黯然失色,都是因為擁有了類FREE的設計。記得當初FREE所訴求的是讓鞋子能像人類腳掌般的彎曲,跑步鞋與訓練鞋做到了,籃球鞋卻不行,因為籃球鞋還必須考慮到橫向移動,在2K5與KOBE I時,在前腳掌的位置有一排牙齒,牙齒下方在黏上外底,但是也因為外底的緣故,彎曲的程度受到限制,但是在KOBE II上,NIKE做到了,儘管彎曲的程度不像Free 5.0那麼大,但是也超過了2K5與KOBE I。在前面提到的橫向移動,NIKE也沒忘記,KOBE II外底除了有橫向的切痕,也有了直向的切紋。在實戰時,誠如ED老大所說,不管是切入或是跳投,最先碰觸到地面的鞋底,就能先上班,馬上緊緊抓牢。而在彎曲性提高的情況下,更有人鞋合一的情況。在之前Kenlu看到KOBE II的解剖圖時,小弟是不知道2K4與KOBE II的CARBON設計是否一樣,但在外底中段的CARBON,是不會忘記他的存在,又輕又韌的它,一直在默默做的它的工作,除了支撐外,在轉身時,連接前腳掌與後腳掌的工作就靠它了。
3. 舒適度(Comfort):9分
首先談到氣墊的避震效果,在2K4的後腳掌部份,給滿分其實不為過,但是前腳掌....為了屈就於貼地性,只搭配了一顆雞蛋大的ZOOM AIR,在避震上其實算是不及格的。而KOBE II的含zoom air氣墊的PU鞋墊,讓避震上加分許多。其實在避震的部份,中底也是佔了一個很大的因素,KOBE II與2K4採用相同的設計,整個中底是採用相同材質組成,按起來很軟,不過小弟才學疏淺,不知道是何種材質.......只是在前腳掌的部份,KOBE II比2K4在中底部份增加提高了許多許多。而在透氣的部份,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在2K4雖然在鞋身內側有許多的散熱孔,但是由於其內靴設計的關係,在腳與散熱孔之間還隔著一層內靴,散熱的效果就打折扣了。而KOBE II雖採用的是全內靴的設計,但是由於在腳踝以下的部份,有許多挖空的散熱孔,而散熱孔過去就是接觸到腳掌,在散熱上比2K4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鞋舌部份,KOBE II比2K4加厚許多,保證能給予你充實的飽足感。而在KOBE II的zoom air這次給我的感覺,其實有點偏硬的感覺,在實戰的時候,前腳掌的感覺反而比後腳掌明顯,在切入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前腳掌的zoom air不像之前的一樣,會把你的力量給抵銷,反而有種給予你一反作用力的感覺,而後腳掌的zoom air則是安靜地做好它避震的工作。而也因為zoom air偏硬的關係,在實戰3小時後,腳掌也沒有酸痛或不適的症狀。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10分
只有一種感想,當穿去實戰時,才真正感受到Free的感覺。當切入的時候,以往就是會被整片外底所拘束,而力量則決定於鞋底刻紋分布的區域,但是在KOBE II上,加入Free的設計,讓外底和中底一起給予你前進力量,也由於KOBE II的外底被區分好幾塊,因此在做動作時,每塊區域都有不同作用。像小弟在往左邊切入時,首先可以感受到在右腳大拇指的地方,已經緊緊地抓住地面,而在左腳相同的地方,已經準備好要幫你快速的踏出第一步了,也由於不用再像以往受限於整片式鞋底,腳的力量可以完全釋放在某一點,不會像以往整片式鞋底一樣而被稍稍分散。但是誠如ED老大所說,KOBE II彎曲最明顯的地方還是在前腳掌,因此不論在切入過人,急停跳投,和在搶籃板的時候,腳掌的確可以感受到彎曲的感覺,而在後腳跟的部份,和2K4的圓屁屁的方式不同,2K4的後腳跟是利用以圓形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來分散力量。而KOBE II的後腳跟因為被切割的關係,讓落地時的力量不會是呈現垂直的狀態,反而會是有一種呈45度角的方式來分散力量。而在實戰時,可以發現KOBE II每個部份都會發揮到,從腳踝的魔鬼氈,腳後跟的Y字型的TPU和全長式內靴負責保護,而類Free的中外底的設計,則負責給予腳掌的動力,每個部份都是環環相扣的。2K4與KOBE II給人的感覺,2K4就像一個把殺氣隱藏起來的殺手,而KOBE II則是完全不隱藏,尤其是鞋後跟KOBE的mark,更是有一種宣示的味道。
5. 耐用性(Durability):8分
從購入至今,由於虎尾一直在下雨,所以真正去實戰也才2次,因此在耐用性上,小弟是覺得還OK,看鞋底刻紋也好像沒有磨損多少,而在鞋面與鞋身的折痕,可能是因為黑色的關係,並不明顯,在耐用性的部份,也請Kenlu的朋友再做補充。
6. 重量(Weight): 9分
拿2K4與KOBE II來比重量的話,KOBE II的確是有吃虧,但是KOBE II的Free設計,卻能讓重量的差距消失。
7. 總評(Overall):10分
其實KOBE II是小弟最近3年多才買的新球鞋,記得上次買球鞋的時候,是在當兵的時候,當時一口氣連買了AZG和2K4兩雙,只是後來到退伍後,從回學校唸二技才有開始打球,到最近也開始感覺到該是將2K4除役了,才又入手KOBE II。但是KOBE II給予我的,卻是一種新的體驗,而且KOBE II的外底模具,也是小弟的表哥來開發的,更讓小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而鞋頭與魔鬼氈的鱷魚皮壓紋,更是讓小弟第一眼就愛上它的原因。穿著自己心愛的戰靴去實戰,對小弟而言,也是一種小小的幸福!!!
後記
這篇鞋評,是小弟在Kenlu的第二篇鞋評,第一篇因為上次主機的關係,沒有保留,而小弟自己也沒有備份,在小弟心中有小小的遺憾。因此這次小弟是秉持認真的態度來寫本篇,如果在文章上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包涵。接著小弟在完成二技學業後,也準備去中山大學繼續深造,或許接下來打球的時間會變少,但也讓我更珍惜在球場上與KOBE II並肩作戰的時光。
感謝
首先要感謝ED老大,沒有Kenlu,也就沒有這篇鞋評,接著感謝借我相機的同學,沒有他大力相助,就變成沒圖沒真相,也要感謝陪我實戰的朋友,更要感謝觀看本篇鞋評的朋友,感謝你們能有耐心地看完這篇不專業的鞋評.........謝謝大家。最後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