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ber05
Well-Known Member
- 註冊日期
- 2006-08-04
- 帖子
- 42
Air Flightposite One 榮獲Time 雜誌 1999 年~~~ 最差設計獎項的球鞋, 真有那麼差?
評測者資料:180CM/100KG
尺寸:US10.5 到US11 這雙風一 是US11
著用時間:實戰約6h+2h. 走路10h 以上
著用場地:室內木地板 +室外橋下PU 場地
打法:5投2切3內線,大前鋒/中鋒,中距離投籃跟內線單打,或是45度角面框進攻.
前言:
這雙Air Flightposite One,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呢? 回到1999 年時, 它的代言人可是曾經在Nike 旗下的狼王.
也是最近試著入股灰狼隊,想當狼老闆失敗的 Garnett..而當時這雙鞋還有一個最大的事蹟...
就是.. Time 雜誌給了這雙鞋... 1999 年最差設計的評價...要知道.. 在1997年時, Air Foamposite One才剛拿下最佳設計而己...
而大部份的朋友可能知道Nike在2000 年左右開始了很著名的Alpha Project, 但網友可能就不知道... 這雙風一.
當時可是跟著Zoom GP 一起做為Alpha Project 籃球鞋的領頭羊啊. 1999年這雙貶多於褒的球鞋, 到底復刻後的實戰表現如何呢?
【中底緩震】《7.5/10》(圖1)
在Foamposite One 推出後, Flightposite One 就背負著Foamposite 系列的名聲尋求升級.
而首要的升級就在於氣墊位置的更動, 從Flightposite One 開始的foamposite 系列.
前後分離的氣墊都直接轉移到鞋墊上, 為的就是更直接的讓使用者感受到氣墊的回饋.
不過畢竟是20年前的設計, 如果是追求氣墊彭湃回彈的朋友, 可能Air Jordan 35 或是Lebron 18能帶給你更好的感受.
但不代表著這雙鞋的氣墊無感喔~
可能也是氣墊位置在鞋墊上的原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前掌回饋比較侷限在定點位置.
腳指那沒有感受到氣墊回饋,不過前掌啟動時的回彈有給我一種有點接近Kyrie 6 Zoom Turbo 的回饋.
而後跟落地時的緩震則有一種讓我感覺剛剛好的狀況, 不會像Kyrie 6的過硬,也不會像Lebron 18 代的Q軟.
反而這雙鞋後跟的緩震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
【反應】《6.5/10》(圖2)
這雙鞋一上腳後, 第一個感覺就是中底的高度果然是老式球鞋的風格, 就是中底高度是相對比較低的.
當天同場比較的球鞋為Jordan 30代, 從Jordan 30 代換成風一後, 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腳掌高度的下降, 通常中底高度越低, 反應的狀況應該要是越好的.
但風一有個問題是,在中間足弓處的TPU 抗扭片的延伸,還有加上鞋身Foamposite比較硬的狀況下, 導致鞋體縱向的部份,抗型變較強.
讓我在向前跨步時,常常有腳尖被鞋體向下帶的感覺,, 跑一跑就有全腳掌貼著地面的感覺. 會有點中斷啟動時的節奏.
【版型】《4》分為1~10段, 5是剛好, 向上偏大,向下偏小
風一版型: 高腳背的朋友, 請選大半號開始, 不然那個拉鍊, 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拉到最高固定.
在系完鞋帶後, 也記得順一下鞋帶位置,會減少很多拉上拉鍊的阻力. 不然.... 可能拉沒幾次,手指先沒力.
【抓地力】《8/10》(圖3)
鞋子外底由橡膠底跟波浪型紋路組成, 雖然不是最有保障的人字型紋路, 但實際室內室外場的表現還滿讓人訝異的, 打滑的狀況沒有發生過.
而且因為鞋底紋路相當的分散加上橡膠材質比較硬,風一的鞋底不太會黏灰塵,讓這雙鞋可能更適合室外使用.
【包覆性】《6.5/10》(圖4)
這雙風一是採用了內外靴的系統, 而且內靴還用了當時Nike 升級後的 Dynamic-Fit inner sleeve.
其實就是所謂四面彈的布, 因為在Foamposite One 時, 雖然也是使用了DFISI(Dynamic-Fit inner sleeve) .
但是Foamposite One 只有單向彈, 導致了鞋內靴的包覆性不是很好, 不過風一內靴材質的改善.
其實沒有對包覆性有太大的升級. 雖然能感覺到內靴,但還是沒有那麼服貼. 而前腳指outrigger 的部份,剛上腳會有一些擠壓感.
不過因為foamposite 特性(溫度變高後,會微微的更服貼腳型),在鞋面熱開後,這個感覺就會消失了.
【透氣性】《4/10》 (圖5)
Foamposite 系列,跟透氣性是沒有相關的..雖然這次內側部份還開了2個散氣窗...可是整體鞋面其他地方,完全沒有孔洞.
只能說在透氣性上 Flightposite One 跟Foamposite One 比起來,雖然是升級, 不過還是比較適合冬天實戰穿.
【支撐性&抗扭】《6/10》(影片)
在支撐性部份: 這點就是自己覺得Flightposite One 最可惜的地方了, 因為內外靴的設計, 加上內外靴中間有一定的空間.
導致腳體在移動時,鞋面對於橫向移動的抵抗力, 沒辦法相輔相成... 而是各自獨立.
本來內靴就比較軟了, 在橫向形變撐不住後, 反而變成了加壓在外靴上的壓力. 整個安全感大大的降低. 在橫向測試影片中.
強度一拉上來,我都覺得我的腳體快要滑出去了. 是鞋底把我抓回來的.
如果是強度一般的打球, 這次比較薄的foamposite材質, 能給予不錯的支撐,不會像老大哥Foamposite One 太硬.
可是強度一拉上來時, 那腳鞋不一體的不安感就出現了.
【耐磨性】《8/10》(圖7)
這雙鞋因為鞋底橡膠的硬度較高, 而且紋路分佈很寛, 耐磨性相當良好.
我都打了8個小時,加上走路10小時以上, 鞋底還是新的跟什麼一樣.想找室外鞋的朋友, 這雙看到不錯的價格可以考慮啊~~
【重量】《6/10》 (圖 8 )
US11 單隻520克重, Flightposite One 跟Foamposite One 比起來, 算減輕了不少, Foamposite One 單隻570 克重.
不過Foamposite 材質的球鞋,好像也沒有在比輕的.畢竟未來感十足~~而且鞋身沒什麼空洞的地方.
【外觀】《不評分》(圖9)
這雙Flightposite One 的外觀直到今日都還是相當前衛的設計, 真的只能說見仁見智.
我自己是還滿喜歡整體流線跟流體的造型. 再加上這個漸變的Foampsoite, 放著真的很吸眼球啊~~
上腳時... 我要找哪雙襪子跟球褲來搭呢? 這點是比較頭痛....
【CP值】《6/10》
這雙flightposite One 如果是原價6600 收的話, C/P 值算是很低的, 因為太空鞋在2015年後... 整個聲勢大跌.
絕大部份都是進outlet的狀況. 現在20多歲的年輕朋友, 可能沒辦法想像, 在2008~2015年之間. 太空鞋的熱度,完全不亞於現在當紅的Sacai.
不過太空鞋的盛世,目前看來也是一去不復返. 不過如果你是像我一樣, 用2500元收到一雙二手的鞋子. 這雙鞋的C/P值就是9分啦~~
光是鞋墊可以抽出來拿去升級任何一雙你有興趣的鞋子就是一個大大的加分.
例如今天你要去試穿Kobe protro的鞋子, 你就直接帶著這雙風一的鞋墊, 當下就可以試出(加了這雙鞋墊後), 最適合你的尺吋.....
等等... 試穿Kobe Protro 的鞋子?? 是不是想太多了.... 搶都搶不到了...
【總分】《70》雖然高強度實戰可能不足, 但鞋墊實在太好用.
總評:
時間是最好的一把尺,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雖然Flightposite One 在1999 年時被Time 雜誌給出了最差的設計.
不過20多年後來看這雙鞋, 設計思路還是相當的超前.也很難有後起之秀能取代這雙鞋的地位.
更不用說... 當時還是Nike 拿來準備吸引Kobe 簽約的秘密武器呢. 而 Flightposite One 帶給我更多的是讓我回到當時在NBA 史上,只出現過一次的大前鋒盛世.
KG, TD, Nowitzki & Chris Webber 當時四位同場較競的比賽到現在還是相當值得看重播.
回到球鞋本身, 20多年前設計的籃球鞋...現在復刻都放在sportwear category 裡了... 實戰的部份還是留給後起新秀吧
不過~~嗯 Air Flightposite One 的鞋墊還是不錯用喔~
如果對於這雙鞋的設計, 還有跟Kobe 相關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到我的頻道鞋來無恙
評測者資料:180CM/100KG
尺寸:US10.5 到US11 這雙風一 是US11
著用時間:實戰約6h+2h. 走路10h 以上
著用場地:室內木地板 +室外橋下PU 場地
打法:5投2切3內線,大前鋒/中鋒,中距離投籃跟內線單打,或是45度角面框進攻.
前言:
這雙Air Flightposite One,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呢? 回到1999 年時, 它的代言人可是曾經在Nike 旗下的狼王.
也是最近試著入股灰狼隊,想當狼老闆失敗的 Garnett..而當時這雙鞋還有一個最大的事蹟...
就是.. Time 雜誌給了這雙鞋... 1999 年最差設計的評價...要知道.. 在1997年時, Air Foamposite One才剛拿下最佳設計而己...
而大部份的朋友可能知道Nike在2000 年左右開始了很著名的Alpha Project, 但網友可能就不知道... 這雙風一.
當時可是跟著Zoom GP 一起做為Alpha Project 籃球鞋的領頭羊啊. 1999年這雙貶多於褒的球鞋, 到底復刻後的實戰表現如何呢?
【中底緩震】《7.5/10》(圖1)
在Foamposite One 推出後, Flightposite One 就背負著Foamposite 系列的名聲尋求升級.
而首要的升級就在於氣墊位置的更動, 從Flightposite One 開始的foamposite 系列.
前後分離的氣墊都直接轉移到鞋墊上, 為的就是更直接的讓使用者感受到氣墊的回饋.
不過畢竟是20年前的設計, 如果是追求氣墊彭湃回彈的朋友, 可能Air Jordan 35 或是Lebron 18能帶給你更好的感受.
但不代表著這雙鞋的氣墊無感喔~
可能也是氣墊位置在鞋墊上的原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前掌回饋比較侷限在定點位置.
腳指那沒有感受到氣墊回饋,不過前掌啟動時的回彈有給我一種有點接近Kyrie 6 Zoom Turbo 的回饋.
而後跟落地時的緩震則有一種讓我感覺剛剛好的狀況, 不會像Kyrie 6的過硬,也不會像Lebron 18 代的Q軟.
反而這雙鞋後跟的緩震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
【反應】《6.5/10》(圖2)
這雙鞋一上腳後, 第一個感覺就是中底的高度果然是老式球鞋的風格, 就是中底高度是相對比較低的.
當天同場比較的球鞋為Jordan 30代, 從Jordan 30 代換成風一後, 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腳掌高度的下降, 通常中底高度越低, 反應的狀況應該要是越好的.
但風一有個問題是,在中間足弓處的TPU 抗扭片的延伸,還有加上鞋身Foamposite比較硬的狀況下, 導致鞋體縱向的部份,抗型變較強.
讓我在向前跨步時,常常有腳尖被鞋體向下帶的感覺,, 跑一跑就有全腳掌貼著地面的感覺. 會有點中斷啟動時的節奏.
【版型】《4》分為1~10段, 5是剛好, 向上偏大,向下偏小
風一版型: 高腳背的朋友, 請選大半號開始, 不然那個拉鍊, 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拉到最高固定.
在系完鞋帶後, 也記得順一下鞋帶位置,會減少很多拉上拉鍊的阻力. 不然.... 可能拉沒幾次,手指先沒力.
【抓地力】《8/10》(圖3)
鞋子外底由橡膠底跟波浪型紋路組成, 雖然不是最有保障的人字型紋路, 但實際室內室外場的表現還滿讓人訝異的, 打滑的狀況沒有發生過.
而且因為鞋底紋路相當的分散加上橡膠材質比較硬,風一的鞋底不太會黏灰塵,讓這雙鞋可能更適合室外使用.
【包覆性】《6.5/10》(圖4)
這雙風一是採用了內外靴的系統, 而且內靴還用了當時Nike 升級後的 Dynamic-Fit inner sleeve.
其實就是所謂四面彈的布, 因為在Foamposite One 時, 雖然也是使用了DFISI(Dynamic-Fit inner sleeve) .
但是Foamposite One 只有單向彈, 導致了鞋內靴的包覆性不是很好, 不過風一內靴材質的改善.
其實沒有對包覆性有太大的升級. 雖然能感覺到內靴,但還是沒有那麼服貼. 而前腳指outrigger 的部份,剛上腳會有一些擠壓感.
不過因為foamposite 特性(溫度變高後,會微微的更服貼腳型),在鞋面熱開後,這個感覺就會消失了.
【透氣性】《4/10》 (圖5)
Foamposite 系列,跟透氣性是沒有相關的..雖然這次內側部份還開了2個散氣窗...可是整體鞋面其他地方,完全沒有孔洞.
只能說在透氣性上 Flightposite One 跟Foamposite One 比起來,雖然是升級, 不過還是比較適合冬天實戰穿.
【支撐性&抗扭】《6/10》(影片)
在支撐性部份: 這點就是自己覺得Flightposite One 最可惜的地方了, 因為內外靴的設計, 加上內外靴中間有一定的空間.
導致腳體在移動時,鞋面對於橫向移動的抵抗力, 沒辦法相輔相成... 而是各自獨立.
本來內靴就比較軟了, 在橫向形變撐不住後, 反而變成了加壓在外靴上的壓力. 整個安全感大大的降低. 在橫向測試影片中.
強度一拉上來,我都覺得我的腳體快要滑出去了. 是鞋底把我抓回來的.
如果是強度一般的打球, 這次比較薄的foamposite材質, 能給予不錯的支撐,不會像老大哥Foamposite One 太硬.
可是強度一拉上來時, 那腳鞋不一體的不安感就出現了.
【耐磨性】《8/10》(圖7)
這雙鞋因為鞋底橡膠的硬度較高, 而且紋路分佈很寛, 耐磨性相當良好.
我都打了8個小時,加上走路10小時以上, 鞋底還是新的跟什麼一樣.想找室外鞋的朋友, 這雙看到不錯的價格可以考慮啊~~
【重量】《6/10》 (圖 8 )
US11 單隻520克重, Flightposite One 跟Foamposite One 比起來, 算減輕了不少, Foamposite One 單隻570 克重.
不過Foamposite 材質的球鞋,好像也沒有在比輕的.畢竟未來感十足~~而且鞋身沒什麼空洞的地方.
【外觀】《不評分》(圖9)
這雙Flightposite One 的外觀直到今日都還是相當前衛的設計, 真的只能說見仁見智.
我自己是還滿喜歡整體流線跟流體的造型. 再加上這個漸變的Foampsoite, 放著真的很吸眼球啊~~
上腳時... 我要找哪雙襪子跟球褲來搭呢? 這點是比較頭痛....
【CP值】《6/10》
這雙flightposite One 如果是原價6600 收的話, C/P 值算是很低的, 因為太空鞋在2015年後... 整個聲勢大跌.
絕大部份都是進outlet的狀況. 現在20多歲的年輕朋友, 可能沒辦法想像, 在2008~2015年之間. 太空鞋的熱度,完全不亞於現在當紅的Sacai.
不過太空鞋的盛世,目前看來也是一去不復返. 不過如果你是像我一樣, 用2500元收到一雙二手的鞋子. 這雙鞋的C/P值就是9分啦~~
光是鞋墊可以抽出來拿去升級任何一雙你有興趣的鞋子就是一個大大的加分.
例如今天你要去試穿Kobe protro的鞋子, 你就直接帶著這雙風一的鞋墊, 當下就可以試出(加了這雙鞋墊後), 最適合你的尺吋.....
等等... 試穿Kobe Protro 的鞋子?? 是不是想太多了.... 搶都搶不到了...
【總分】《70》雖然高強度實戰可能不足, 但鞋墊實在太好用.
總評:
時間是最好的一把尺,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雖然Flightposite One 在1999 年時被Time 雜誌給出了最差的設計.
不過20多年後來看這雙鞋, 設計思路還是相當的超前.也很難有後起之秀能取代這雙鞋的地位.
更不用說... 當時還是Nike 拿來準備吸引Kobe 簽約的秘密武器呢. 而 Flightposite One 帶給我更多的是讓我回到當時在NBA 史上,只出現過一次的大前鋒盛世.
KG, TD, Nowitzki & Chris Webber 當時四位同場較競的比賽到現在還是相當值得看重播.
回到球鞋本身, 20多年前設計的籃球鞋...現在復刻都放在sportwear category 裡了... 實戰的部份還是留給後起新秀吧
不過~~嗯 Air Flightposite One 的鞋墊還是不錯用喔~
如果對於這雙鞋的設計, 還有跟Kobe 相關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到我的頻道鞋來無恙
Last ed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