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S METASPEED TOKYO 設計專訪 / 史上最輕跑鞋,卻說「我們不覺得滿意」?
129克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對亞瑟士 C-PROJECT 團隊來說,這是一趟五年的履程,打造 METASPEED RAY 成為史上最輕碳板競速鞋的背後,是開發團隊與運動員之間合作無間的攻頂過程。這次專訪中 Shuhei Takemura 就提到「與運動員的關係,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而亞瑟士一雙雙鞋子不斷成長過程中,也暗示著背後的歷練。「其實在新鞋發表會的同時,我們的開發人員也正與這些世界各地飛來的運動員們開會討論新鞋款的回饋。」我們在這次 ASICS METASPEED TOKYO 發表會裡,利用難得的機會與開發人員及運動員分別聊了聊,分享屬於他們的跑鞋觀點。

C-PROJECT Leader
竹村周平
亞瑟士 C-PROJECT “頂上計畫”負責人 竹村周平(Shuhei Takemura),是許多鞋款包含 Kayano、Cumulus、Metaspeed 背後的推手。從這位開發老將身上,我們從第一視角感受到設計團隊的精神,以及「我們不夠滿意」的設計魂。
請提醒我們,不能停下鞋款開發的腳步
在專訪開始之前,Shuhei Takemura 先生以「台中?台北?」親切地詢問了我們來自何方,原來因為開發工作而曾經造訪台灣。這麼多年的經驗背後,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在開發我們穿的鞋呢?他帶領的開發團隊是什麼感覺呢?
「WOW!很重要」Shuhei Takemura 先生提到「我常常向我的同仁提到要做出讓人 WOW! 的東西;而那是什麼呢?簡單來說,那是超出對方期待、想像的鞋款。」
這次發表的 METASPEED RAY 無疑地讓大家「哇」了出來,我們問了 Shuhei 説「若以爬山或是跑馬拉松來比喻的話,您覺得目前 C-PROJECT 頂上任務進行到什麼階段?」
我們不滿意於現況
略經思考之後,Shuhei Takemura 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他說「當我們開啟 C-PROJECT 時,跑者們正在離開亞瑟士,穿著我們跑鞋的選手變少了。現階段我們的確獲得了一些成果,像是在這期間拿下兩面奧運馬拉松獎牌的 Bashir Abdi,我們與選手之間的互動也非常正向,這是個好的循環,我們也持續推動著。但我們並不滿足,因為我們知道,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跑者就會離我們而去。所以,請提醒我們不能停下鞋款開發的腳步。」
東京奧運馬拉松銅牌
巴黎奧運馬拉松銀牌
Bashir Abdi
為了 METASPEED TOKYO 發表會飛來東京的 Bashir Abdi, 在巴黎奧運穿著 ASICS METASPEED EDGE PARIS 以 2:06:47 成績拿下銀牌,在活動上他提到「when I train for an important goal, an important race, I train with a big group. And without them, I’m nothing.」打破了傳統印象中,跑步是「一個人」的運動這件事。
跑完自己的賽事後,回頭等待跑友的經驗,是馬拉松同好們的一種默契,因為我們知道那段路有多難熬。這段友誼也存在比利時長跑選手 Koen Naert 與 Bashir Abdi 之間。
Bashir 也與我們聊到他自己整理鞋子的習慣「當我收到新鞋,我會把他們擺進家裡的鞋櫃。最上面的層架會放比賽用的跑鞋,下面是訓練的鞋款;我是喜歡穿全新跑鞋比賽的人,所以新鞋確認過尺寸沒有問題之後,我就這麼擺著,比賽當天直接上場!」
「關於比賽過的舊鞋,大部分時候我的鞋子都會送走,可能是有賽事組織收走或是送給粉絲,除了奧運得獎的跑鞋,那是我的,哪裡也不會去!」
台灣長跑好手
與世界同步 全新競速體驗
包含媒體也組隊參加之外,透過東京馬拉松基金會的報名,TOKYO : SPEED : RACE 現場從早上由家庭組的路跑活動開始,下午進入組隊參加的半程馬拉松接力賽、然後是市民跑者的 5K 體驗賽,最後重頭戲是晚上的破紀錄挑戰。參賽的跑者總計超過三千名,前一天站在台上的精英選手也出現在半程馬拉松接力路跑之中,與大眾跑者一起站在同個起跑線出發,其實有種超現實的感覺。
鞋面更舒適之外,後跟中底輪廓也是這次 METASPEED TOKYO 不同的地方
長跑運動員 周鴻宇
這次除了跑鞋,有帶什麼其他鞋款來嗎?
我之前上網買了一雙亞瑟士的滑板鞋,就當一般走路穿;好看之外,也比較硬、有貼地感,讓腳掌稍微轉換一下。
METASPEED TOKYO 的穿著感受
拿到實鞋發現,他的外型有些明顯的改變,像是後跟的中底設計,之前比較凸出來,現在變成是切進去。
再來是他的整體彈性與包覆度都在更舒適一些,我覺得鞋面的材料比較舒服,我穿 METASPEED PARIS 時,小指會有壓迫感,METASPEED TOKYO 鞋面感覺較輕柔。
TOKYO : SPEED : RACE 活動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我想配速員是最特別的部分,沒有遇過10公里可以配三十分的配速員,然後還有力氣跟你說「加油」的!
METASPEED TOKYO 比 PARIS 的回彈性能更好,落地時的觸地感受也更柔軟
長跑運動員 江彥綸
METASPEED TOKYO 的穿著感受
舒適度很好,我自己是會在賽前就一直把比賽鞋穿著的人,我希望我能抓住他的腳感。所以這次三天我幾乎就是一直穿著 METASPEED TOKYO。
實際跑起來,感覺他比 PARIS 的推動感又更好,落地的感覺更軟一些。
TOKYO : SPEED : RACE 活動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暖身時有遇到太田智樹(這次打破日本五公里紀錄),他在暖身時的速度比我們還要慢很多,這是我發現的事。
METASPEED TOKYO 比 PARIS 的回彈性能更好,落地時的觸地感受也更柔軟
長跑運動員 江彥綸

METASPEED TOKYO 的穿著感受
我從 PLUS 開始穿 METASPEED,PLUS 比較沈穩一些,PARIS 推動感就比較暴力,METASPEED TOKYO 的腳感有點結合兩者。
TOKYO : SPEED : RACE 活動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可以跟世界級好手同場競技,平常只能在 IG 或電視看到的菁英跑者,實際體驗他們的速度感,有驚艷到。大賽過後,身體還是有疲憊感,後面掉速,最後一圈更是直接被要進終點的跑者刷過,這才有機會實際看到他們的速度「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