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FF BLAST PLUS 科技進軍球場 ASICS NOVA SURGE 3「彈」出新高度?

2019 年底 發行初代 NOVA SURGE 後,奠定了品牌近年旗艦型鞋款的模樣,紮實用料加上清晰定位,讓背後的付出如實轉換成使用者好評。期間歷經了二代以及系列作首雙低筒版接力登場之後,今年 迎來全新里程碑,首次導入常見於跑鞋、強調回彈效能的 FF BLAST PLUS 中底,既展現了品牌旗艦款的高規格製作,也讓人嗅到 ASICS 想強化「回彈」腳感的企圖,本篇就來分享編輯部近期測試的感受。

基本資料

  • 身高體重:170cm / 78kg
  • 習慣打法:無球跑動,多外線出手及快攻箭頭
  • 測試場地:戶外 PU 球場為主,室內木地板一次
  • 測試時間:約 10 小時

鞋款重點

  • 首雙採用 FF BLAST PLUS 泡棉中底的籃球鞋
  • 鞋身以透氣網面及皮革打造,兼顧散熱與支撐強度
  • 前掌外側 TPU 支撐片
  • 後跟、中足都有內嵌塑料穩定結構
  • 男鞋 US9 單腳約 435 公克

版型與尺寸建議
要注意的是鞋領?

編輯多年來選鞋極少遇到版型困擾,自認腳型算是普通,第二趾略長於大拇趾、腳背和足弓也沒有偏高或扁平,比較在意的是鞋頭空間,兩側寬度是否留有餘裕能伸展腳趾,以及高度不感壓迫。就我的標準來說,NOVA SURGE 3 無論寬度或鞋內長都沒有太偏,如小半號會覺得趾頭塞得太剛好,大半號鞋頭兩側又略寬,選擇原尺寸 27cm 最為恰當。

實穿下來我認為需要注意的,反倒是在鞋領兩側最高點對應踝關節的區域,記得剛收到鞋僅僅試穿走動就發現左腳外側有異物感,後續下場實戰也時不時會卡一下,不過右腳完全沒問題,應該是跟我本身步伐姿勢有關,幸好不到痛或直接被磨破皮,建議試穿時可多留意。幾回穿下來慢慢習慣合適的下腳幅度,鞋領皮革也開始穿軟,算是彼此互相適應了。

鞋身包覆與支撐
異材質分布的靈活運用

NOVA SURGE 3 鞋身材質的組合與 2 代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前段以網布面料為主,延伸到後段拼接上皮料材質及泡棉填充環繞腳跟,強化支撐的同時皮革表面也用於塑形,做出流線視覺效果,讓整雙鞋看起來不會顯得厚重。

所有鞋帶孔繫到頂的狀態下,造就鞋面與腳背緊密貼合、腳跟包覆承托極厚實的結果,且並未就此完全捨去腳踝靈活性,鞋領兩側曲線呈前高後低,依然保有一定的自由度,拿捏得挺剛好。

綜觀 NOVA SURGE 系列 1 ~3 代,編輯最喜歡 NOVA SURGE 3 鞋身材料配置的比例,初代因為表面有一層薄博的塑料,讓鞋身略硬需要些時間磨合;來到 2 代減少塑料塗層使用更容易駕馭上手,3 代則延續了此做法,並把後跟保護做得更紮實,有如 Pro 版的存在。

FF BLAST PLUS 球場初體驗
完整 ASICS 籃球鞋矩陣的那塊拼圖

NOVA SURGE 3 曝光已來各界最大的期待,莫過於籃球鞋首見的 FF BLAST PLUS 泡棉了,將此前普遍用於跑鞋的中底科技放到籃球場上,而且一口氣就全腳掌給好給滿,光用手按壓便已經可預見回饋效果的展現,那麼實際上究竟如何?

整塊 FF BLAST PLUS 泡棉不但緩震足夠給力,潰縮後回彈的勁道亦相當澎派,光是跑動間已非常帶感,收球、跨步到起跳過程的推進更不用多說,十分活潑。有別於其它 ASICS 籃球鞋中底多半給人偏韌之印象,用「Q 彈」形容 NOVA SURGE 3 的腳感絕對不為過,材料特性、厚度再加上對應腳掌長度的全範圍應用,讓 FF BLAST PLUS 在籃球場上的初登板留下亮眼印象。

籃球屬多方向運動,不單單彈性點滿就完事,支撐穩定也要相輔相成才能應付場上狀況,可見到前掌外側加入 TPU 片抑制過度形變,同時 Outrigger 外擴結構也能幫上忙;不過後半段則完全裸露,沒有其它材質包裹限制,鞋跟觸地後中底受壓潰縮 → 回復原狀的高度差蠻明顯,前期測試時花了些時間摸索其個性。

ASICS 此次導入 FF BLAST PLUS 的嘗試,無疑讓性能定位清晰、各類選擇多元的籃球鞋家族更顯完整,追求充沛緩震且喜愛強勁回彈的球友,NOVA SURGE 3 絕對值得一試!反之,因為此款定位屬於「緩衝彈跳型」,偏好場地感的話可挑選如 GLIDE NOVA FF 3 或 GELHOOP V16 等系列。

外底抓地力
一如往常的高水準

ASICS 籃球鞋的止滑表現向來讓人不用多分神,NOVA SURGE 3 也不例外,新鞋剛碰地就有尖銳的摩擦聲響回應,雙腳同步接收到隨煞即停的俐落;無論跑動間快慢的頓點轉換、螃蟹步橫向位移或轉向折返,外底抓地的能耐都有滿足到我,甚至幾次自己練投時會刻意加進一些急停出手、交叉運球變向切入,並非平常打球擅長慣用的動作,純粹想要享受 NOVA SURGE 3 帶來的操控快感。

近半年來編輯幾乎都在室外球場出沒,幾雙輪替的球鞋若碰到沙塵較多時難免會滑,而相同場地穿 NOVA SURGE 3 卻沒有發生類似狀況,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我認為可能跟紋路間隔較寬有關,不太會卡進小碎石或泥沙,讓抓地力能如常發揮。

最近因為測 NOVA SURGE 3 的緣故,又把初代翻出來回味,看到四年多前我在鞋評裡提到對 NOVA SURGE 抓地力給出肯定,最新第三代可說是延續了優異基因。

心得總結

常說選鞋只有最合適沒有最好,性能表現跟打法、需求如果對上頻率,就什麼都對了,NOVA SURGE 3 亦是如此,針對該系列主打的「緩震回彈」特點,第三代確實又達到另一波新高度,保有充足避震的優勢下再強化了彈性的展現,好比場上爆發力十足的飛人型選手,不難想像 ASICS 為何會以「空中制霸」作為宣傳標語。

NOVA SURGE 系列與 FF BLAST PLUS 擦出新火花的同時,也不禁開始想像 ASICS 將其用於其它鞋型,畢竟泡棉長度、厚度甚至密度都能視產品定位調整,並非僅有單一方案,期待看到不同配置的變化。

同場加映
NOVA SURGE 家族比較

趁著這回做鞋評報導的機會,我們收齊 NOVA SURGE 系列至今的四款鞋型,以下就包覆感受、中底軟硬、楦頭寬窄、筒身高低和重量來比一比,提供勘履者們參考。

  • 包覆感受:
    NOVA SURGE 3 > NOVA SURGE LOW > NOVA SURGE 2 > NOVA SURGE
  • 腳感軟彈 (從 Q 彈至紮實):
    NOVA SURGE 3 > NOVA SURGE 2 = NOVA SURGE LOW > NOVA SURGE
  • 楦頭寬度 (由寬至窄):
    NOVA SURGE = NOVA SURGE 2 = NOVA SURGE LOW > NOVA SURGE 3
  • 實測重量 (由輕到重):
    NOVA SURGE LOW > NOVA SURGE 2 > NOVA SURGE 3 > NOVA SURGE
  • 筒身高度 (由高至低):
    NOVA SURGE 3 > NOVA SURGE = NOVA SURGE LOW 2 > NOVA SURGE LOW

ASICS NOVA SURGE 3
臺灣定價:5,580 元
發售日期:已於臺灣 ASICS 官網及指定店點登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