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Ryu Joseph 鞋評 / adidas Harden Vol. 8

基本資料:

  • 身高177 公分、體重 60 公斤
  • 選鞋考量:緩震優先、球鞋整體防護性
  • 使用時間:16 小時
  • 腳型:非寬腳、腳背不算有肉
  • 鞋碼:US.9(Nike 尺寸小半號)
  • 阿迪達斯經歷鞋款:D Lillard 2、Crazylight boost 2016 primeknit(極短暫經歷)、Harden Vol.3、Marquee boost low(服役中)

尺碼選擇:

的尺寸選擇讓我有些糾結,先說 Harden Vol. 3 我選擇 US.9.5、Marquee boost low 我選擇 US.9。Vol. 8 因為鞋頭有收尖、及前掌楦頭較寬(對寬腳朋友較為友善),所以我是在 US.9 和 US8.5 兩個尺寸猶豫。最後因我前陣子去參加大甲媽繞境走了兩天,回來後大拇指有黑青且近期運動時會有輕微腫脹感,想讓腳較為舒適所以選擇 US.9(Nike 尺寸小半號)。

尺寸選擇真的非常重要,我會建議無論寬腳窄腳朋友,穿平時打球的襪子先從 Nike 小半號開始試穿;窄腳、習慣穿薄襪及喜歡極致包覆感的朋友甚至有機會 Nike 小一號。

最後是我個人新鞋的“儀式感”,新鞋回家後先聞個新鞋香、再來就將鞋帶全部解開重新再穿過,因為我覺得重新穿鞋帶一方面會更貼合自己腳型(這雙效果更明顯)、另一方面鞋子才有真正屬於我的感覺。

支撐性、包覆性:

襪套式鞋身包覆雙腳,再藉由拉緊鞋帶帶動外側淚滴狀 eva 向內貼合雙腳。襪套鞋身套上時雖剛好包覆腳踝上緣,但實際是靠外側 eva 作支撐,eva 支撐點正好在腳踝以下,能在有足夠支撐感同時並保有低筒靈活性!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設計,而且襪套式鞋身也不用煩惱鞋舌亂跑的問題。

再來是足弓支撐部分,鞋子中足附近設計內高外低,讓內足弓自然較高,雖無自己更換鞋墊後的那種明顯支撐感,但比起先前我穿過的 鞋款,Vol. 8 的足弓支撐感受真的是有進步。

最後要聊網友會提到 adidas 祖傳不跟腳問題,這雙我目前感受真的是沒有!襪套式鞋身、五個鞋帶孔而鞋帶又偏長,所以我選擇和 D Lillard 2 一樣正常綁鞋帶後再打一個結,這樣不僅不用擔心鞋帶長時間跑動慢慢變鬆包覆性下降、也真的讓鞋子更穩固沒不跟腳問題。

防側翻:

鞋子前掌外側向外延伸、並結合鞋底外側同心圓透明橡膠向上延伸而形成防側翻,也因前掌偏低還帶有點場地感的關係,在做切入變向、防守橫移時真的是很安心在做動作。

透氣性:

鞋子主要透過襪套式鞋身的網布做散熱,即便我搭配厚襪在早上、下午戶外場打球,也不會覺得悶熱。

中底反應及緩震表現:

第一次嘗試較小顆粒的 Jet boost,這次 Boost 外緣有包覆沒明顯外露,以我 60 公斤體重無法踩出潰縮。我覺得 Vol. 8 讓我意外的是前掌偏低且還能帶有一點場地感,在前掌發力時無論是投籃、跳躍、切入變向都很流暢靈活。全掌 Jet boost 在我搶籃板落地時不震腳不震膝蓋。真的要說這可能是我穿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 Boost 鞋中底!

抓地力及耐磨:

目前都只在戶外場打球,Harden Vol. 8 不像 Vol. 3 是即煞即停釘死在地面那種狀況,但無論是發力瞬間、或急停狀況都不用擔心!另外在目前 16 小時使用時間鞋底無明顯耗損,雖還無法在耐磨項目給大家肯定的答案,但起碼不是穿一次損失 50 塊的那種等級,綜合這兩點提供給想在戶外場使用的朋友參考。

還能再進化:

這邊要聊一下前後掌過渡問題,一開始走路發現會有“趴躂”一聲,導致第一次下場實戰不太適應,另包括球型後跟在第一次下場實戰防守後退時因不適應有點卡,不過在經過 6 小時的訓鞋實戰後,已經慢慢習慣,這點是我覺得下一代還能再進化的部分。

重量及靈活性:

老實說,如果單憑鞋子拿在手上的重量及外觀,我會覺得這雙鞋偏重可能不適合我,原先以為球形後跟會導致重量落在後方、及 Jet boost 重量會導致中底重量較重而影響腳步。但實際下場實戰,鞋子整體配重很好、並未感受到任一部位偏重;而且非常意外的鞋身重量並未影響我還未完全恢復肌耐力的雙腳,無論是 1 對 1 單打、兩小時的 3 對 3、甚至是起碼 7 場的全場跑動,這是 adidas 在 D Lillard 2 帶給我“中底”上的“驚喜”後,再一次在“重量”上帶給我“驚喜”!所以我想給因鞋子重量而猶豫的朋友一點信心,我也對鞋子重量很在意,但這雙鞋在這部分表現真的令我驚喜值得稱讚。

單純個人想法:

我覺得淚滴狀 eva 是整雙鞋最特別明顯的標誌,但目前看到只有端午節配色和 Jalen Willams 明星賽 PE,在淚滴狀 eva 上面有做上特別圖騰,個人期待後續配色能在淚滴狀 eva 上作更多特別的圖騰!

真心話結語:

當初因喜愛 D Lillard 2 實戰表現而一腳踩入 adidas 籃球鞋,也喜歡那時期無論明星鞋、團隊鞋的外型主題配色直到 Marquee boost low,但也從那之後因為失望而失去對 adidas 籃球鞋的好奇關注,直到去年 BYW Select、Harden Vol. 7 感覺好像還不錯但又抱著遲疑想法。

我想感謝 KENLU.net 給與這次測試 Harden Vol. 8 的機會,我抱持過去對 adidas 的熱情但又嚴苛的想法思考現正服役的 Marquee boost low 到 Harden Vol. 8 的改變。我覺得 Vol. 8 除了極具辨識度的外觀外,也給我與當初因重量預期而完全不同的實戰表現,雖然有前後掌過渡可再加強的小缺點,但對喜愛哈登打法、喜歡使用前掌發力、交叉運球、變向切入、橫移、歐洲步、後撤步有流暢靈活表現!起碼對我來說明明穿著重量較重的 Vol. 8 卻讓我比重量較輕的 Marquee 更想切入跑動!

最後我想呼喚一下跟我一樣因為某些原因近期沒再嘗試 adidas 的朋友,請您也一起回歸將目光再次關注 adidas,藉由 Vol. 8 的實戰表現,讓我開始期望當初那個兼具外型及實戰表現的 adidas 回歸、也期待接下來要現身的 A.E 1 low、Dame 9、及 D.O.N Issue 6!

可能會喜歡:

  1. 一號~四號位球員
  2. 寬腳、寬楦頭朋友
  3. 喜歡 Vol. 8 外型朋友
  4. 常用前掌發力朋友
  5. 喜歡運球尋節奏、切入變向、橫移、歐洲步、後撤步的朋友
  6. 對緩震有要求的朋友

原文出處: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