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胡謅 鞋評 / adidas Harden Vol. 8:我穿上場打球的 Yeezy

Harden Vol. 7 問世後,Yeezy 感的外型加上優異性能,讓人驚呼「adidas 回來了!」 adidas 承襲了 7 代特色,甚至可以說,兩代套用了同一套設計語言,這次鞋評把 Harden Vol. 7 和 Harden Vol. 8 放在一起,讓擁有 7 代的鞋友們更直觀了解評測心得。

靈活表現

同樣是襪套系統,Harden Vol. 8 整體筒身比 Harden Vol. 7 更低了一些,釋放腳踝帶來的就是更靈活的表現;外底方面 Harden Vol. 8 圓潤一些,橫移、前後跑動依然順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和 一樣要後撤步,但這樣的設計對於移動流暢度,毫無疑問是加分的。

Harden Vol. 8 US 9.5 單腳約 470 克,換言之穿上它差不多是多了一公斤在腳上,這是 JET BOOST 的硬傷,不過實戰並沒有因為重量而有拖沓感,反之帶來的是令人安心的底盤穩定感。

包覆性

都設計成襪套了,包覆性怎麼會差(笑)

adidas 鞋前幾年坊間有個「祖傳不跟腳」的說法,但…很難想像穿上襪套還會滑,也確實 Harden Vol. 7、Harden Vol. 8 兩代都提供了極佳的包覆性,8 代視鞋帶的鬆緊度,甚至可以提供比 7 代更扎實的包覆感。

有鞋評說過 Harden Vol. 8 的鞋帶太長、綁緊時楦頭處會擠壓空一塊出來,自己穿著心得是,不用綁到最緊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畢竟我腳掌偏寬,不用繫到緊繃包覆性就很足了。

反應表現

Harden Vol. 8 中底使用全掌 JET BOOST,緩震回饋上自然比 Harden Vol. 7 前 LIGHTSTRIKE 後 JET BOOST 有感,Harden Vol. 8 JET BOOST 不是頂 Q 彈那種腳感,整體在緩震回饋和落地啟動上抓到不錯的平衡,中底設定很符合鞋款要走靈活的思維。

Harden Vol. 8 中底 JET BOOST 前後掌有感的比較厚實,雖然物理上它沒有前後掌分離,但卻帶來了前後掌分離的效果,這點對啟動、反應有加分,加上前面提到的包覆性,不用擔心運動時鞋子會跟不上動作。

穩定性

抓地、防側翻、腳踝鎖定放一起說。

正常狀況下,Harden Vol. 8 室內木地板抓地力沒有問題,要停要走,隨心所欲,有疑慮的是在室外拍照完後,鞋底沾灰狀況多,同天晚上打室內場偶爾會出現打滑情況,是說那天在場的大家都很滑,除了穿隔壁棚歷史三分球王簽名鞋的球友之外,無一幸免。

防側翻部分,7、8 兩代同樣前掌外擴、同樣鞋底膠底延伸上翻,效果至今沒特別有感,不過也從沒翻下去過就是了。

腳踝鎖定這塊,我對低筒鞋的要求就是需要鎖死腳踝的安定感,低筒又要鎖死腳踝好像有點玄,來試過 Harden Vol. 8 就懂了。

尺碼選擇,很玄喔

平常穿 US 9.5,試穿時覺得包覆很讚、腳也不會滑動,沒多想就選了原尺寸,第一次實戰才發現前掌留的空間太多,間接導致腳趾發力過多痠痛的情況,不過磨合過後狀況改善很多,這邊建議大家,試穿時記得小半號的也試看看。

打球時鞋子有借朋友試套,從 US10 到 US10.5 的朋友都穿得進去,他們知道我拿大了都說很(厶ㄨㄥˋ)好(ㄨㄛˇ)穿(ㄅㄚ˙),這也傳達了一個事實,Harden Vol. 8 是一雙鞋身偏長的鞋子。

EVA 雙面刃

Harden Vol. 8 鞋身上的大面積 EVA 是把雙面刃,造型加分、整體穩定也起到作用,但這塊材質用在鞋面,帶來的問題就是摺痕容易出現,而在著用約 6 小時後,鞋面甚至出現明顯刮痕,另外整體質感和一些細節做工上,個人覺得 7 代是勝過 8 代的。

場上很 easy,下場擬 Yeezy

Harden Vol. 7 散發出一股 Yeezy 的既視感,Harden Vol. 8 這種感覺又添一層,與 7 代相比,Harden Vol. 8 更低筒,鞋身拿掉皮革改用大面積 EVA,整體視覺感更流線,加上去 logo 化,第一眼很難在鞋子上找到 adidas 的標誌,在其他品牌走著球鞋復古思維、來讓人願意下場也穿它時,adidas 大膽地走出了另一條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adidas 選擇了大步向前。

我沒有把籃球鞋融入日常穿搭的習慣,不過 Harden Vol. 8 讓我跳出框架,好玩的是,一直提到 Yeezy 感,實際上我對正統 Yeezy 滿無感的,鞋櫃裡一雙都沒有。

後記

這次特別請了兩位朋友來幫我拍評測,他們兩位都是會打球、但不挑鞋的人,問了穿 Harden Vol. 8 的朋友心得,他不加思索回答好穿、包覆好、抓地很好三個答案,相比我穿了很多鞋、會往細節鑽的人來說,他的回答就像初心者的第一直覺,絕對是有說服力的。

原文出處: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