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By registering with us, you'll be able to discuss, share and private message with other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SignUp Now!

未琢之玉:adidas Harden Vol.7

NoahChen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14-11-23
帖子
79
未琢之玉:adidas Harden Vol.7 | S.elect (sssselect.blogspot.com)





雖然已是這雙鞋子產品週期的末端,終於還是把這雙鞋子的穿著感受寫出來。

當初在剛發售就直接購入,穿了將近3-4個月,不過不是很認真地穿,一開始覺得尺寸不太合,後面發現烏龍一場,其實自己的鞋墊放反邊的烏龍。

很久沒有看到外觀這麼有趣的鞋子,在 adidas 沉寂好一段期間,決定重新梳理產品線時,有了好的作品,欣喜不已。

未琢之玉,就是還沒打磨成完成品的寶石,你可以體會到有趣的地方,但是一樣能感受到不足之處,尤其是 8 代已經現身的當下,會讓人更期待設計語言延續後,能夠在性能端加強。




在外觀上的評論,會是所有項目裡面最高 (超級不客觀),但還是來看一下側面一覽。


側面一覽

就跟 Harden 私人的穿著一樣,很有實驗精神,換句話說非常時尚,以服裝為概念加入球鞋設計,就像蓬鬆的外套,但是這個配色加上了銀色,會讓人更有種太空服裝的感覺,也是最打中我的地方。

而且仔細觀察,這系列鞋款幾乎會在鞋面用料上稍有不同,不是一個材料換色用到底,
所以就更有趣,真的像衣服,你可以按照當天打球的服裝搭配去選擇鞋子的外觀的搭配氛圍。











實戰分享




在尺寸選擇上,我選擇 27cm (US 9) ,因為太久沒穿 adidas 鞋子,無法對鞋子版型置喙,但我還是秉持著先穿過再買,這樣絕對不會錯,網路再發達,這點是絕對取代不了的。

在此之前,大家可以看一下因為我之前的評論,因為都穿著ASICS的鞋款居多,如果剛好有穿著 Gelburst、Unpre Ars、Glide Nova系列的朋友,可以參酌一下。


以反應來說,我覺得這雙鞋子算是及格,因為我本身是比較追求極致貼地感受的人,所以這雙合格,但並不突出。

貼地的反應感比我想像中少了一些,如果以比較多人穿過的 Glide Nova FF 3 來說,中底反應慢一些,因為這雙厚實、紮實一點。



如果這雙鞋子可以再少 10% -20% 左右的中底高度,我覺得就會達到理想標準 80%左右的鞋款。

(但球鞋設計我不懂,單純以最直觀的方向去看)









防側翻來說,也屬及格但不突出。即便他在防側翻的地方用上了一塊材質作為加強,我想是在結構設計上稍嫌不足,換個角度想,如果底盤剛性可以強一些,那麼會讓人感覺到更為安心。



但這點一樣與反應有著些微的關係,在腳底掌握感不算十分優秀的時候,好的設計也會打折扣。

雖然沒有因此受傷,但總會讓人懷著一絲不穩定感。

這一點也是我覺得,如果能夠稍作加強,就會讓鞋子從普通到優秀的關鍵之一。







這一點倒是做得很好,簡單同心圓,加上人字紋在部分區域的加強,征戰大部分場合都無礙。

讓我有了 ASICS 鞋款的既視感,這應該是非常不錯的稱讚,所以如果對這雙鞋子抓地力有疑慮的人,看到這邊可以先放心了。



前掌半透明外底偏軟,相對不耐磨,黑色人字紋偏硬,兩種結合起來,在材質的選用上,倒是相當不錯。有朋友分別在室內外場地實著,感受一致。







包覆與支撐性能上,我還是覺得差上一點,雖然用上的是襪套式設計,不得不說,在腳踝到後跟比起想要的鎖定感,大概有種奇妙的落空感,感覺明明有包覆住,但怎麼有種還好的感覺。

鞋子前段的包覆主要透過鞋帶,拉到最緊之後,我覺得有達到自己想要的包覆感(但是鞋帶變很長),就是後段落差感比較大,如果預期有90分,最後發現只有60分的感覺。

同樣是襪套式設計,Glide Nova FF 3 的強度就好很多很多。

所以如果想要有高強度鎖定感的人,這雙可能可以先......PASS。

如果在後跟阿基里斯腱兩側多放上填充物,抑或是在後跟環狀穩定片多加點填充,應該 會好上不少,總之簡單來說,前段我認為沒問題,後段跟前段的包覆感有落差。

支撐上面,這次鞋面選用的材質不會過軟,左右變向拉扯,加上底盤的X型穩定片設計,給到的支撐感,我覺得是不錯的,但還是覺得鞋面下空間比較多,有點有趣。










最後來到緩震,前掌的 LIGHTSTRIKE 與後端的 JETBOOST 科技我倒覺得這樣配合得很好,後跟給到的緩震很充足,我自己前掌本身就不太需要緩震,放上JETBOOST反而可能會拖沓,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我在反應提到的 LIGHTSTRIKE比較厚實,是不是想避免快速衰退,所以在密度調整上比較紮實呢?




跳躍與落地動作上不會讓人有安全疑慮。



真的要後跟踩踏時,BOOST給予的緩震感依舊很夠,加上部分包覆起來限制了潰縮,會讓腳感變得更韌一點。



實戰動作




這雙鞋子不算輕盈,底盤偏重,但在做出運球變向時,仍可輕鬆,但就像我所說,如果實際穿上會發現在防側翻支撐,稍嫌不足,踩防守步伐時,不時出現的不安定感,要實際穿過才能知道。
如同汽車高速輪胎過彎會叫的極限,只有親自操駕過的人才知道。

%E7%B6%A0%E8%89%B2%E8%83%8C%E5%BF%83%E7%B5%84-83.jpg


這雙鞋子在跑動的前後掌流暢度上沒有問題,我認為可以歸功於安置在中底 X 型穩定片,在處理跑動前後過渡的衝擊滿不錯的。


投籃動作來說,我也覺得落地感受還不錯,測試期間曾短暫困於後腳跟的疼痛,如果那段時間要打球,我會特別選用這雙鞋款,雖然他在某方面的缺點明顯,但是在腳跟跳躍落地的緩震上確實能夠給予我好的感受。




心得




設計風格強烈的鞋款,一定會愛恨兩極,但如果不這麼去做,就不有趣了,是吧!



這雙鞋子雖然我還是對他的防側翻耿耿於懷,但是因為他的設計風格對我來說足以掩蓋這些缺點,所以我還是會穿著,不過就不會再購入第二雙了。

adidas 在 Harden Vol.7之後繼續推出的其他鞋款,都在設計上用了不少心思,這點跟之前的鞋款比起來淺而易見。

希望可以繼續延續下去,AE 1 與Harden Vol.8 都挺不錯的呢!

 
Last edited:
頂部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