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Curry 11 是更傳神的實戰演繹?咖哩鐵粉 MiLton 測試報告說明白

和許多人一樣,編輯部好友 MiLton 是被 Stephen Curry 勵志的籃球歷程給吸引,進而成為這位頂尖球星的死忠球迷、鞋迷,從早期剛代言 Under Armour 時穿的 ClutchFit Drive 開始,到 2015 年 Curry 開啟個人專屬產品線至今,每一款正代簽名鞋他都沒有錯過,一雙接著穿過一雙,UA 牌咖哩的滋味再熟悉不過。

去年 MiLton 便曾測試分享 Curry Flow 10 鞋評,此次再度邀請他試試最新 Curry 11,因此心得內容中 MiLton 時不時有與 10 代做比較,除了從未接觸過 Curry 鞋或 UA Flow 科技的朋友想嘗鮮可以參考,也希望讓和他一樣是愛用者的球友們,能從中對兩代之間的相異點更有感受。

測試者基本資料

身高體重:162 公分 / 66 公斤
習慣打法:快攻、傳導,半場進攻多半自主持球,也會在外線開火。
測試場地:室內木地板 (3 次,共約 6 小時)、戶外 PU 球場 (1 次,約 1 小時)

上腳第一印象

版型的細微變化

整體沒有太長或偏寬,且鞋頭因為材質的拼接 讓腳趾多了些支撐,而不會有壓迫感,建議可以照著 Curry Flow 10 穿著的尺寸去選。要注意的是,Curry 11 鞋身內中足到腳趾這一段的高度感覺較低,腳掌厚實的朋友們建議親自試穿評估為佳。

鞋面強化看得見

Curry Flow 10 幾乎整個鞋身都用 UA WARP 2.0 科技面料建構而成,這款既輕量且高強度的面料 Under Armour 在跑鞋、籃球鞋、訓練鞋等領域都有應用,已經是相當熟捻,來到 Curry 11 選擇將 WARP 材質做策略性安排,搭配針織面料、合成皮等異材質拼接,能清楚感覺鞋面整體有強化,也較硬挺,就像選手在休賽季針對重點項目下去精進,而非整個砍掉重練。

Curry 11 把有如「安全帶」般的 WARP 材質放在鞋外側,是腳步橫移時受力的熱區,這個點 WARP 面料能有效穩定支撐,幫助腳掌發力瞬間更無窒礙。你看 Stephen Curry 比賽時經常用切入為誘餌,忽地急煞收球使出後撤步,清出空間外線破網,他甚至曾經是聯盟裡後撤步三分命中率及命中數最高的球員;而後撤步之前,Stephen Curry 經常會向前多踩一步,誘使防守者更沉退進而創造更大空檔,所謂的防側翻,對他來說無疑相當重要。

Curry 11 如此做法,也是希望能兼顧性能考量,並透過異材質組合讓整個外型擁有更多變化,給鞋迷帶來更多刺激。

雙層 UA Flow 的調整

連續第四年出現在 Curry 正代的 UA Flow 泡棉,儼然擁有當前最受 Stephen Curry 肯定的腳感,延續前一代的雙密度做法,Curry 11 同樣分為上、下層。據官方說法,靠近腳掌的部分 (藍綠色材質) 偏軟彈給予緩震回饋,而外部包裹、大面積外露的白色 UA Flow 主司穩定和抓地力,剛上腳試穿能感覺 11 代依然有回彈感,但調校得再韌一些。

實戰表現

鞋舌加了環差很多

Curry 11 鞋舌比上一代穩定很多,觀察其做法,雖然 10、11 都是半內靴式設定,基本上前半部是牢牢固定著的,而 Curry 11 鞋舌中間把固定用的織帶環給加回來了,與鞋帶一同綁定在跑動中不會造成歪斜。

異材質鞋面的細膩轉變

UA WARP 面料的表現依然夠水準,扛起了橫向支撐的重任,尤其 Curry 11 整個底盤不像前一代如此外擴,加上 UA FLOW 材質可是以抓地力著稱,要是鞋面不夠給力強度沒跟上,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有快要翻腳刀的疑慮,這點 Under Armour 處理得恰到好處,衝刺跑動間沒在分心的。

鞋領內裡的泡棉比上一代薄了一點,取而代之的是外層有皮料包裹加強硬度,一來一回反而支撐度更勝。不過有得就有捨,多材質拼接確實會犧牲掉部份透氣區域,這幾次測試下來在室內場不覺悶熱,但若到戶外球場打球,透氣度會是個考驗。

筒身降得更低沒問題?

是的,並非視覺上看起來「好像」更低筒,Curry 11 鞋領的兩側 V 型剪裁確實有再往下降一些,簡直把靈活度給放到極致了。這幾次測試 MiLton 刻意沒有穿戴慣用的腳踝護具 (與 Stephen Curry 同款的 ZAMST A2-DX),就是想要直球對決,畢竟多數人會是在無護具的狀況下使用。

然而實戰過程多方向的跑動都沒有發生不跟腳情況,加上鞋跟改用環繞式穩定片 (10 代是放在外側),保護性再提升;另外鞋帶孔位置也至為關鍵,最後那一孔是開在鞋領倒 V 處的頂端,相對 10 代又再往後移了一點點,這讓鞋領收口能更緊密,配合後跟 TPU 片的支撐,讓筒身高度幾乎已經跑鞋化的 Curry 11 仍然有足夠的鎖定感。

UA Flow 變韌了但絕不低調

同樣是 UA Flow 泡棉,同樣是雙密度設定,不過 11 代比起 10 代體感上變得更韌,並非踩不出 Q 彈腳感了,而是腳掌出力下壓會更快察覺到支撐度的展現,前掌場地感清晰且不震腳,後跟依然有明顯的回彈,中底穩定片的支撐度也很夠,左右橫移、變向急停都是那麼的流暢。有別於澎湃的爽感,Curry 11 帶來了反應敏銳的高調演出。

UA Flow 泡棉的另一招牌 – 抓地力,室內球場上的表現還是一樣那麼的驚人,不難想像為何 Stephen Curry 連著幾代都指定使用。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使用場地就相對侷限了,除了 UA Flow 問世以來就讓不少人遲疑的耐磨度,戶外沙塵多的球場亦會打折扣,像是把雙面刃,若使用得宜威力不容小覷,反之則體驗不會那麼好。

心得總結

「這幾年穿下來,會覺得 Curry 系列都有保持在一定的基本分,或許沒有突飛猛進但不會一下差到哪裡去,就看每代改變的重點如何再加分。」拍攝休息的空檔間 MiLton 與編輯聊到。

回頭想想,從 8 代搶在跑鞋之前率先應用,帶點實驗性的開局,歷經 9、10 再接到最新的 11 代,一次次把 Bug 修正試圖優化使用體驗,外型看似很像其實穿起來不一樣。以目前 UA Flow 還未打算多加橡膠外底的局面來看,或許對部分族群來說有點難以親近,不過 Under Armour 臨摹 Stephen Curry 打法轉化而成的戰靴,是一年比一年更傳神。

值得推薦

  • 極致低筒的腳踝靈活度。
  • 異材質鞋面解決單一 UA WARP 材質穿久會鬆軟的情況,並加強了支撐度與後跟鎖定感。
  • UA Flow 中底反應敏捷又有一定的緩衝保護。
  • 室內場抓地力一流,UA Flow 止滑表現依然驚人。

需要注意

  • 鞋內高度較低,厚腳背的鞋友建議試穿過再下手。
  • 異材質鞋面的散熱效果,戶外室溫約 30°C 會覺得悶熱,但不到燒腳無法忍受。
  • 遇到有沙塵的場地,UA Flow 外底抓地力表現會受影響。

Curry 11 ‘Future Curry’
臺灣定價:5,580 元
上市日期:9 月 27 日
產品型號:3027416-100
販售店點:臺灣 UA 官網及全臺 UA 店櫃、ISPO+ 士林旗艦、摩曼頓 IS 竹北文興店、摩曼頓宜蘭新月店、摩曼頓嘉義新光店均有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