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訪客 / 有堅持有新嘗試 adidas Trae Young 3 實穿第一印象

從 Harden Vol. 7 到 、D.O.N. Issue #5,近來 Basketball 幾雙簽名鞋都給人煥然一新之感,有種「我就是想跟前代不一樣」的決心,而其中 的戰靴要屬變化最多的了吧!不只中底首度採用新材質 COMPOSITE FOAM,連帶個人標誌也做了更換,為 Trae Young 3 注入嶄新氣象。

Trae Young 3 外型看似沒有太多圖騰或印記,直接用斗大地三條線貫穿鞋面打造視覺焦點,但拿到實鞋後編輯發現幾個細節蠻有趣的,比如鞋頭上 adidas 三線標特別朝內擺置,當頭低下看鞋時給了我們一個小驚喜,另外同樣在鞋頭,針織面料透過顏色排列做出三條線印記,既代表 adidas 的標誌,也象徵第三代簽名鞋。

簽名鞋就是代言人風格、特色的化身,Trae Young 3 也不例外,不曉得勘履者們有沒有注意到,目前為止幾乎每款配色的鞋面都以漸層效果呈現,這是設計師 Jalal Enayah 觀看 Trae Young 球賽時得到的啟發,當他全速推進時快地彷彿有殘影似的,adidas 設計團隊試圖在 Trae Young 3 身上創造出相同感受。

同時外底不規則的凹凸結構,也正是基於 Trae Young 本人的運動數據,也許不可能適合所有人的需求,但這何嘗不是更貼近 Trae Young 的一種體驗呢?就像 adidas Basketball 產品創新團隊的資深經理 Austin Coupe 對他說的:“This was your data”

尺寸版型

就鞋內長、楦頭寬度來說,編輯認為 Trae Young 2、3 代幾乎沒有差異,我都是拿原尺寸 27cm,搭配球襪後腳趾離鞋頭最前端還有約半個指節的空隙,是我個人認為最舒適的狀態。而有別於前一代採用針織結構且鞋內高度較低,容易產生壓腳背的狀況,Trae Young 3 改用半內靴式設計,把更多調整空間還給使用者,需要注意的是鞋舌較薄,若鞋帶收太緊,蠻明顯有被勒住的感覺,這點可以在試穿當下評估看看,達到適當的鎖定效果時,你是否覺得勒腳不舒服。

包覆鎖定

首先是鞋身前段,直接不用鞋帶系統可說是 Trae Young 簽名系列的特色了,目前 1~3 代都是如此,讓情況變得非常吃腳型 (笑),建議大家試穿看看最準。至於腳背、腳跟的鎖定感,編輯很喜歡 Trae Young 3 在後跟、鞋舌頂端塞進填充物的做法,澎澎地貼合宛如頸枕一般,挺有安全感。但是,實際上場跑動卻在某些角度會覺得腳跟滑動,究竟為什麼呢?我覺得是鞋領開口過大所致,假如最頂端的鞋帶孔可以往後挪,或乾脆多加一個鞋帶孔,讓鞋領收口範圍再縮小,相信鎖定感會更到位。

中底腳感

首度在鞋上使用的 COMPOSITE FOAM 是 Trae Young 3 一大亮點,這款發泡材質的腳感算是蠻討喜,首先不需要暖機馴鞋就踩得出彈性,體感上比 BOUNCE 更彈,然後又比 BOOST、LIGHTSTRIKE 再紮實一些,腳掌一發力便能獲得即刻回應的那種。這幾年 adidas Basketball 在中底配置上不斷嘗試,導入各式發泡材質之外,也看到有些如 BOOST + LIGHTSTRIKE 的組合,試圖在重量與耐用度之間找到平衡,或許 COMPOSITE FOAM 會是新一代的解答?

抓地表現

原本以為外底球狀突起的結構會有些不適應,然而事實證明那只是視覺上的心理作用,基本上完全不用磨合期!以人字紋為主體的紋路設計,在室內木地板球場表現中規中矩,雖非超利緊咬地面的那種,但也沒有讓我打滑分心,就是紋路隙縫容易卡灰塵,需要勤加清理。

adidas Trae Young 3

臺灣定價:4,290 元
產品型號:IE9303
上市日期:已於臺灣 adidas 官網及指定店點登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