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Albert Tung 鞋評 / adidas T-MAC 3 Restomod

場地:室外 epoxy
身高/體重:181/82
size:US 12 (同nike size)
位置: stretch 4延(養)伸(生)4號


顏值:
在T-mac與Kobe同屬Adidas的年代,2位得分機器在球技上熟強熟弱實在難分軒輊,但T-mac 2、3代那具指標性及和流線型的多條彩跡道明確襯托出T-mac聞名的第一步,在簽名鞋之爭之中似乎寫意闡述他就是那個時代的先驅領頭羊,3代延續2代的速度感將外側5條線移至內側變成11條線,搭配類蛇鱗皮質,整個就是外冷內熱的悶騷貨,加上當年明星賽翻玩的鴛鴦配法,實在令人魂牽夢縈。

本回的新色young man乍看會覺得是勇士配色,其實是T-mac就讀的Auburndale High School配色(3秒內回答馬上區隔出是老屁股),採用白皮革+藍麂皮+黃內襯點綴的異材質拼接,並將鞋頭logo改為高中背號3號的搭配,,如果可以,真想弄一雙個人logo融入小小1號的迷人小腿束套,想像穿上它之後如T-mac那修長纖細的小腿比例(鞋型上3代比2代視覺效果來得修長),卻能奔馳出讓對手目送車尾燈的第一步殘影,完全投影在中年大叔利用下課10分鐘測試摸框高度的往日情懷PPT上,女鵝問我怎麼閉著眼睛在聽音樂,一看手上的隨身聽竟然在播last dance!? 情感上已被蒙蔽,理智上實在很難再去考慮實戰性能如何,以上優點到此說明完畢(喂~~想入手進行高強度實戰的鐵粉們,大概看到這邊即可XD)。(顏值:10/10)

實戰體驗

Part I場地感

抓地&啟動:
外底部份OG版本的放射狀紋路完整回歸,戶外抓地力不錯,但刻痕淺,部分易卡碎石,不是戶外好選擇,但,老爹:你一生最光榮時刻是什麼時候? 我只有現在(還打得動)了,耐磨不會是這雙鞋的考慮項目,抓地力部分雖然非curry 9那種八爪章魚吸盤款,而是樸實無華無聲作業的類型,沒有比較沒有傷害,跟前者比的話大略屬中上水準。

動方面,相信很多人幻想在套上它之後如Rose般那雷電風馳的第一步,但跟「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片頭女主角的OS一樣,有些事情,放在心裡就不會事與願違了,外底乍看很貼地,實際上腳感覺中底稍微厚、鞋身略重,雖然是實戰中並不會造成影響的重量,只是在啟動感方面無法達到人鞋一體的感受。(抓地:8/10,、啟動:5/10)

Part II 彈跳感

緩震&反應:
本次Restmod的避震材質由OG的 前掌adiPRENE+升級成全掌BOUNCE,腳感偏硬,但沒有震腳感,實戰中與抓地力如出一轍的低調可信賴,如果需要腳感可以換個鞋墊,原廠設定為絲毫感覺不到他存在的好自在鞋墊。

前面提到腳感偏硬,心想反應性應該會不錯,但實際上場地感沒有想像中好,加上bounce的調校跟PG5代有點像,有默默吸震,但沒有彈,所以反應性普普,這點可惜了。(緩震:7/10,、反應:7/10)

Part III 穩定感

包覆&支撐:
包覆性原本是最期待的點,畢竟OG可是全掌內靴,但Restmod取消了這個設定,加上鞋身屬於低筒,腳踝處完全放空,所幸這雙不是adidas主線的3等親以內,完全沒有遺傳到不跟腳,否則包覆性大打折扣,換個角度想,優點是很靈活,幸好Torsion System 工作得宜,鞋底TPU延伸上包至後側及外側鞋身,搭上札實復古皮革,內部輔以厚實的填充,腳跟剛性及鞋底抗扭很穩固,腳踝以下支撐性滿分,但腳踝處的空洞須搭配強而有肌力的小腿才能駕馭,如果沒有的話就像我去抱球友大腿可能比較有安全感。(包覆:6/10、支撐:8/10)

簡評:
養生穿帥局夠用,稍微要拼輸贏或有強度的全場比賽絕對有更好的選擇,什麼!?有人問說為什麼不寫跟2代的對比,不了,寫出來會毀壞那些年的美好回憶。


原文出處: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