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我們敢說 PUMA FUSION NITRO 非常有競爭力

第一雙搭載 NITRO 中底籃球鞋、足球鞋科技 FUZIONFIT + 面料跨領域現身、四副鞋帶孔、加上 PUMA BASKETBALL 好評如潮,發售前對 PUMA FUSION NITRO 有太多期待;因為台灣較晚發售,因此國外發售後我們看到不少質疑,重心高度、側向支撐、中底表現,尤其是防側翻這一塊,最早網路有支測試影片是側向蹬地後鞋面大幅度變形(畫面有點恐怖請慎入),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試過才知道。

這次鞋評會分成三個大家常討論的性能評比、兩個編輯特別感觸地方,在開始前可以先看 NITRO Foam 勢力再擴大 氮氣中底闖籃壇 / PUMA FUSION NITRO 球場開戰鞋款介紹,有基礎認知方便進入狀況。

 

基本資料

身高體重:173cm / 70kg
習慣打法:無球跑動、外線多
測試場地:室內木地板、室內 PU 球場、室外 PU 球場
測試時間:約 13 小時

 

 

NITRO 中底首張成績單
期待與擔心的都沒發生

期待 PUMA FUSION NITRO 將跑鞋的 Q 彈調教成適合籃球運動,延續去年網友一致好評的 Clyde All-Pro 軟彈腳感;但同時也擔心完全比照 NITRO 跑鞋的大幅度潰縮,造成中底穩定度無法負荷籃球多變向需求。這些都沒有發生在 PUMA FUSION NITRO,中底並無太多變形量反應快速球風,但厚實中底又達到吸震效果。整體來說 PUMA FUSION NITRO 偏向緩震定位,同時切入不洩力,類似 ASICS NOVA Surge 緩震極限高兼具反應性,實戰性能給予高度肯定。

但還是期待 NITRO 籃球鞋能有比 Clyde All-Pro 更多形變量帶來豐沛回饋感,不論成效如何,至少 PUMA Basketball 有寬廣光譜產品線供我們選擇。

側向支撐
足以應付多數情況

PUMA FUSION NITRO 其實跟 Clyde All-Pro 使用相似底盤,為什麼到它身上就翻車了?主要原因是 Clyde All-Pro 當初側向表現就已經偏弱,不少網友提到少了外擴中底讓整雙鞋很”自由奔放”,並且相較之下 PUMA FUSION NITRO 鞋面更具伸展,PUMA 當然懂這個淺在因素,所以用大面積熱熔材質強化穩固,前兩鞋帶孔還使用連接至中底的織帶輔助,但結果是還不夠。雖然在直線跑動為主的全場鞋面強度是能夠支撐,在側向後撤步第一拍前腳煞停也足以應付,不過問題就在對抗性比較強的半場,幾次防守時被動跟上對方,落地角度有限情況下差點翻腳。

側向支撐確實是 PUMA FUSION NITRO 較弱環節之一,但換個方向想 NBA 球員切入時每雙鞋都被擠到歪七扭八,他們下次還是毫不猶豫往籃下打,並且換到更高靈活性。只要找到 PUMA FUSION NITRO  使用說明書,用中心靠內的施力角度,側向支撐是可以應付一般球友們需求。

鬆緊帶影響有限
但四副鞋帶孔就可以

除了新中底之外,鞋身中段 FUZIONFIT + 動態鎖定科技也是重點科技,PUMA 為此鞋帶孔還刻意避開中段處,僅留下前後各二副鞋帶孔,就是要讓我們好好感受其科技威力。但就像布魯斯鞋評早期在形容有沒有氣墊一樣,FUZIONFIT + 要很用心感受才能發現,老實講基本場上都是四副鞋帶孔在擔綱重責,PUMA FUSION NITRO 卻沒有包不緊問題。

PUMA FUSION NITRO 也讓人思考中段鞋帶的必要性,只要版型對就能帶來完美包覆,當然已經看到 N3XT L3V3L 這樣實驗性產品的證明。不過 PUMA FUSION NITRO 為求包覆將鞋身收窄,犧牲掉寬腳和高腳背客群,也許未來針對各種腳型的鞋楦設計會比鞋帶系統怎麼走還重要。

耐磨與訓鞋
編輯注意到的兩處表現

比較少人提到 PUMA FUSION NITRO 耐磨性並不理想,美國論壇評比綜合分數中,耐磨數值是最低,本身就淺的刻紋在室內外交叉使用 13 小時,後跟內側磨損有感。相對換來 PUMA FUSION NITRO 可圈可點抓地力,不會發出巨大摩擦聲,屬於內向勤奮努力類型,在沾灰塵厚抓地力不會大幅度衰減,室外表現一流,讓人很頭疼該不該穿 PUMA FUSION NITRO 打室外。

另外 PUMA FUSION NITRO 中底內置 Y 形抗扭片,鞋身剛性過強前後掌轉換過快,幾乎是前後掌同時觸地,前掌反衝力過強下編輯與部分受測者都發生脛骨附近肌肉緊繃酸痛情況。幸好約莫五小時訓鞋後就無問題,目前鞋身結構具有彈性,即便中底有一定厚度亦可流暢的傳導力量。

我們喜歡它

  • NITRO 中底少形變反應快,緩震極限又高
  • 抓地安穩不暴力,順順煞車
  • 外底黏灰塵抓地力不會下降太多
  • 抗扭片串聯前後掌,跑動流暢度十足

如果有____就圓滿

  • 側翻支撐結構
  • 外底耐磨性
  • 不同楦型

需要注意

  • 建議原尺寸開始往下試穿,編輯穿著大半號,剛開始蠻舒適,但最近幾場後跟略空,其他受測者反應要額外花心思控制腳趾不滑動。
  • 需約五小時訓鞋(因人而異)後就會開始感受到底盤流暢傳導。

延伸閱讀:NITRO Foam 勢力再擴大 氮氣中底闖籃壇 / PUMA FUSION NITRO 球場開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