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NoahChen 鞋評 / 跑步的快樂從 MIZUNO WAVE SKY 5 身上找回來

編輯的話
繼上次勘履會客室訪問 NoahChen 後,再度邀請他鞋測 MIZUNO 新初階跑鞋 WAVE SKY 5,官方設定上是給初馬或以完賽為目的之跑友,這也相當符合 NoahChen 當前的使用需求。編輯很喜歡 NoahChen 鞋評文章裡的形容很貼切且生活,例如以往貼地派的他穿上緩陣型的 WAVE SKY 5,NoahChen 比喻就如同轎車開了 10 年突然開休旅車上路一樣,好像自己突然長高不少。我想有在開車的朋友很能投射想像,也讓一篇鞋評更輕鬆好懂。

在運動習慣停擺許久之後,重新繫緊鞋帶、戴上口罩出門慢跑前內心充滿期待,一方面因為能夠重新找回運動流汗的感受,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體驗與新朋友 MIZUNO WAVE SKY 5出遊的興奮感。

筆者是首次體驗 MIZUNO 跑鞋,這雙為初級跑者設計,以挑戰馬拉松完賽,樂趣優先的高緩震型跑鞋。過去挑選跑鞋的經驗,緩震與舒適感從不在考慮優先選項中,喜歡的腳感為中底偏薄、貼地感優於緩震感的鞋款。

本次評測以初級跑者的角度出發,適逢疫情稍緩、回歸運動的階段,因此上路前並不為自己限制時間與速度,全然放心跑,以舒適、悠閒的步態與呼吸前進,文章會以鞋款科技為主軸,還有整體的跑感,最後會提出幾點建議供各位跑者參考。

筆者身高體重 175 公分 / 65 公斤,本次評測的總時間約 5 小時左右,每次出門跑步 15-30 分鐘,測試路段多為公園平坦的柏油路及磚石路段,跑完後回看數據,平均速度落在 6 分半至 7 分/公里左右。

中底:MIZUNO 緩震三部曲

從照片來看,外側只能看到白色 MIZUNO ENERZY 及黑色 FOAM WAVE 結構,至於最核心的 MIZUNO ENERZY CORE 則藏在兩者中間,得從底部才得以窺見紅色外觀。

三部曲是先由外層面積最大的 MIZUNO ENERZY 接受力量再由核心緩震科技 MIZUNO ENERZY CORE 回饋給上層的 FOAM WAVE,FOAM WAVE 則是將緩震與穩定感平衡給跑者,三者平衡運作。

首次穿上的感覺是非常澎湃的,中底的回彈感不需要大體重才能感受,這點與近年的 adidas Ultra BOOST 相似,後跟中底的潰縮確實不太明顯,因此實際感受也非塌陷,而是能在還沒感受到中底全部的壓縮行程時,就能把你推回去。

緩震即便如筆者 65 公斤重量都能明顯有感,前後跟差達到 8 mm緩震型中底,有種深不見底的感覺,一開始是非常不習慣的,另外也像是轎車開了 10 年突然開休旅車上路一樣,好像自己突然長高不少。

這雙鞋子幾乎不用適應,穿上大概就能掌握七成調性,剩下的就是跑者個人跑鞋的轉換,筆者漸漸的在穿上第三、四次習慣之後,也能調適在高重心的鞋款上抓到穩定的甜蜜點,放慢腳步,讓緩震中底與步頻達到個人最協調的狀態,用最自在的方式前進。

緩震與穩定感,難以兩全,幾乎所有鞋款皆然,過去優先選擇跑步的穩定性大於緩震,不過這雙鞋子以初級跑者為考量的情況下,以緩震回彈感優於穩定,跑起來是沒有壓力的。多數初級跑者步頻慢、步幅小,以緩震優先的情況下,方能感受比較多樂趣,疲憊程度較少,施加的能量由中底回饋邁出下一步。

對於剛開始接觸跑步的人來說,體能跟不上腳步,中底又不能給予相對回應,那麼就很容易變成意志力天使與惡魔的戰爭,再經過一段陣痛期把體能往上提升之後,才能進階到跑得更遠的程度,因此在嘗試跑步的人如果能藉由結構設計或是緩震調整到適合狀態,長久的跑下去並在其中找到樂趣再往下個階段提升,那是最重要的。

不過能夠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提供穩定性,我覺得不單是口碑好的 WAVE FOAM,從前掌的寬度來看也有幫助,因為前掌大面積也為穩定性帶來幫助。

鞋面:不一樣的鞋身包覆

慢跑鞋最常見的是網布鞋面,WAVE SKY 的前幾代也確實用上網布鞋面,而這一代改版使用比較厚實 Stretch Smooth Woven 提升包覆性,但鞋面延展性比較低,雙腳被鞋面牢牢包覆,纖維之間的縫隙更細,即便沾上泥土,清理上也會比網眼輕鬆許多,唯一的缺點是在散熱性上可能會比較差一些。不過筆者每次慢跑不超過 30 分鐘的跑量下,我覺得雙腳都還在正常狀態中,並不會有襪子濡濕的情況。

對初級跑者來說,少量的使用時間中能夠以較好的包覆取代部分散熱,亦是一種取捨,尤其筆者都選在清晨或是夜間慢跑,在溫度不若正中午的情況下,這雙鞋子的透氣性還算中規中矩。

另外一點,尺寸的選擇。

這雙鞋子本身有寬楦與一般兩種選項,這次選擇的是一般版,雖然前面提到前掌較寬,不過再往前延伸至鞋尖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收束的線條。對自己來說,頭兩次慢跑的路上,都要花些時間適應左腳小拇指處,會稍微感覺壓迫而造成不適,等到雙腳與鞋面磨合完成之後,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

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這雙鞋子的一般楦頭可能還是偏窄一些些,但還是可以穿著與平時相符的跑鞋尺寸,建議還是要試穿過才容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楦頭。

其他:不經意的驚喜

鞋舌與外底的設計其實這次也包含在內,WAVE SKY 5 的鞋舌在鞋身中段多做了彈性帶設計,一方面能夠增加包覆感,另外就是讓跑者在過程中不必擔心鞋舌會往左、往右擠,跑沒多久就得停下來調整,一開始我並未覺得有什麼特別,後來在官網瀏覽設計細節時才發現,雖然是個不經意的細節,但也讓人覺得貼心。

在外底耐磨度的測試,我想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實驗,因此在大底上未能琢磨太多,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在青苔路滑過一次之外,在每一次慢跑的過程中,他都能發揮應有的功用,安心上路、平安回家。不過在前掌大底有著橫向設計,這多少能讓跑者在路途上由腳跟至前掌的彎折與啟動更為自然。

跑後心得

對首次穿緩震型跑鞋的感受,還是覺得很新奇,並不會如我想像中的難以適應,在性能的取捨上也確實符合初級跑者,以緩震的輕鬆感取而代之追求紀錄、與時間限制的壓力,讓人跑起來少了框架的前提,更能以自然的步伐與身邊環境或是自己互動。

這雙鞋子在走路時中容易感受到中底後跟的緩震感,但在跑步的回彈感比走路時要少,加上速度之後,能夠給予跑者兼具穩定的流暢回彈感。經過坑洞時還是需要注意,緩震型鞋重心較高,環境高低落差大的情況,確實容易造成重心不穩。

這雙鞋子在前掌拉起的幅度也不若近期流行的跑鞋,反而讓跑者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跑,不會透過重心的移轉被鞋子帶著走。初級跑者確實可以選用這雙鞋子做為第一次嘗試,或是進階的跑者在恢復跑時選穿這雙鞋子出門,重新享受「慢」跑的樂趣。

雖然是初級跑者,我也嘗試幾次將速度提升到 5 分鐘/公里,不過如果步頻加快的情況下,因為速度變快,大底觸地時間變少、接觸面積也是變小,反之後掌到前掌的傳送流暢感必須更好,才能達到與原本相同的感受。但這一點因為中底緩震的設計下,本身就有其天花板,所以在力量前後過度的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這點也不能說可惜,因為產品定位的關係,本來就能預測到。

這雙鞋子在疫情的影響下,沒有意外還是我作為輕鬆慢跑的首選,畢竟出門戴口罩跑步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希望透過慢跑找回運動的感覺,也不要過度限制自己的目標與時間,完成每一次愉悅的跑步作為首要目標,這樣就很好了。

值得推薦

  • 後跟緩震回彈感明顯,適合初級跑者享受跑步樂趣
  • 在慢速的步頻仍能帶來一定的穩定感
  • 適合不帶時間壓力的跑者,跟隨心中自在的步伐前進

需要注意

  • 楦頭偏窄的情況下,建議試穿不同楦頭與尺寸,尋找自己的黃金尺寸
  • 鞋面材質不若網面材質空氣容易流通
  • 中底緩震為主的設定可能不太適合進階跑者作為日常練跑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