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特搜 / 編輯的初馬跑錶選擇困難筆記
This is custom heading element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
就像極了愛情
馬拉松對我來說是項惡名昭彰的運動,不比打籃球、滑蛇板或是丟飛盤,也不像露營或是逛街,馬拉松是自成一格的活動,我甚至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運動,馬拉松在我心目中更接近衝浪,帶點修行意味在內,是一種心態或是姿勢上的準備,要花很多時間跟自己講話,大多時候無關勝負。
四十二公里的開始不是在凌晨活動揭幕時,有些人說鳴槍起跑那刻代表的更像是結束;在確認報名後,我正式成為了初馬小菜菜,特別去跑了一個兩小時 LSD 測了測自己的狀態跟勇氣,感覺這些年的閱讀、拍攝或是訪談甚至各種跑鞋的評論都像是將要流入淡水河的景美溪,才剛準備暖身流入新店溪。
–
反正就是,在拖拉裝死數年,終於決定試試看「馬拉松」是怎麼一回事。
時
間
跑步真的是個幾乎什麼裝備或場地都不需要的一項活動,此話不假,但即使你赤足也能開跑,如影隨形包裹著跑者前進的就是「時間」這項元素,可以說是亦步亦趨沒有一秒離開過你。了解時間並不全然是為了最終成績成績,而是了解跑步與自己。
三
個
月
在起跑與結束之間,馬拉松是個至少三個月起跳的事。
其實九月底的勘履編輯部正忙得七葷八素,撇開即將掛點的主機硬碟不說,有 Under Armour Embiid One 的球聚活動、是 AIR JORDAN 35 的發表,再加上 MOVE TO ZERO 活動,也許就是這麼一個頭暈,我的2020台北馬拉松的參賽確定。
也是因為有句話說得好 “Someone who is busier than you is running right now.” 我們就摸摸鼻子不要太多廢話了。
雖然說平常就有跑步的習慣,但是在離台北馬拉松剩下三個月的時決定參賽,對於初馬跑者來說,是個壓底線滑進漩渦的開始,平常雖然有亂跑,但直到此刻才開始 GOOGLE 起課表,一眼望去不是16周就是12周,擺明了警告大家沒有三個月準備、就別妄想上馬拉松這座梁山。
跑
錶
與
課
表
再仔細看一下課表的內容,無一不與「時間」有關
像是對跑者來說有如身高體重一般的「幾分速」
就是「每一公里花費的時間」
PACE 與 SPEED 的不同 也是國中物理觀念的展現(無誤)
而很像是汽車型號的 E90 T40 E140 等等的課表代號
前面代表了訓練強度
後頭的數字就是今天需要跑的分鐘數
所以當我跳入了跑馬課表漩渦之後
弄一隻跑錶來搞清楚自己的跑步數據也變成是很清楚的事
CASIO G-SHOCK GBH1000
CASIO 對我來說是個擁有極大吸引力的品牌,身為一個血液有70%是水份、生活有70%是球鞋的人,要想出一個比 G-SHOCK 與運動鞋更「速配」的錶款簡直是強人所難;所以當今年 CASIO 首度推出了「專為訓練而生 只為強悍而活」的 G-SHOCK GBH1000 時,這款智能運動錶真的讓人熱血。
強烈的結構感是 G-SQUAD 難以超越的強項,包含這顆 GBD-H1000-1A7 首發配色也是相當具有質感與辨識度,這隻在金屬錶殼與樹脂零件之間的交錯運用,都十分讓人讚賞;GBD-H1000 的螢幕使用 MIP 液晶,是一個你看起來以為是 LKK 的 8Bit 顯示,但實則充滿未來感,這是一個細微的實際使用感上的差異,像是在僅有微弱路燈的大安森林公園裡,只要稍微有吃到光線,閱讀起來是十分清晰而且舒服,跟 APPLE WATCH 發光螢幕的觀看感受大不相同。
GBD-H1000 可以說是一隻充滿了「戴錶」感受的作品,高階的設計質感搭配充滿份量的用料,你知道手上的這個配件幫你彰顯了自己的個性,而不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
但可惜的是也因為在材質與強化上的高標準,讓 GBD-H1000 的重量讓人有點難以招架,在實際跑步的過程之中,雖然不至於跑到手酸,但是一上手就明顯的有感,對於要佩戴著它跑上四五個小時的馬拉松賽,重量這點是致命的重要因素。
我覺得可以
- 首款智能訓練腕錶完成度很高
- MP液晶螢幕清晰易讀
- 太陽能充電讓人超級安心
- 製作維持 G-SHOCK 工藝水準
- 樹脂零件扎實佩戴易上手
- 訓練監測資訊豐富完整
- G-SHOCK MOVE 手機程式充滿企圖心
我覺得不行
- 對於超過一小時的長跑使用來說 存在感太明顯
- 液晶螢幕雖然清晰 但手機訊息通知字體超小
- GPS 需要在空曠場地靜止等待訊號連結
按 RUN 鍵可強制開始活動
但活動過程中抓到GPS的成功機率不高 - 與手機的藍芽連結和資料更新速度可以更快些
- 訓練課表自訂彈性不足
APPLE WATCH series 2
APPLE WATCH 智慧型腕表上市至今已經四年歷史,現在都已經出到了第六代;我也帶了四年。對於我一般日常甚至運動使用來說,上了年紀的二代表款依然頭好壯壯,包含清晰漂亮的全彩螢幕、與 iPhone 與 iOS 各種 APP 幾乎無縫連結的特性,健康管理跟訊息管理跟他的反應與記錄的速度一樣,都仍屬於讓人滿意的狀態。
我一度對於這隻手錶的性能深信不疑,可以獨自上路不需要手機的特性,讓我樂得把黏著一整天的手機丟在家裡,享受清閒的四十分鐘;電量方面雖然有些下降,但是每天記得充電的話,日子仍過得去;黑色的金屬錶殼與旋鈕摩擦的部分有些掉漆了,經過這麼多年,我也就把這些當成歲月的痕跡。
能夠使用這麼久,也可能是因為比手機換殼還快還方便的錶帶更換特性,我替這隻錶訂做了 WOTANCRAFT 的植鞣皮革錶帶,與原本的 NIKELAB 運動錶帶交替著使用,儀式性地錶帶切換,切換了心情也滿足了喜新厭舊的慣性,就這麼樣跑了四年。
但隨著馬拉松課表的展開,越來越多疑問浮現我手上,譬如說用 APPLE WATCH 跑間歇實在是麻煩,必須要手動新增區段;步頻的部分僅有平均值,沒辦法跟自己的速度與時間匹配上…等等,對於 APPLE 軟體能力有很大信心的我,其實有「這些 APPLE 怎麼可能做不到」的疑問,但是他就真的沒做進去….
APPLE WATCH series 2
我覺得可以
- 四年耐用品質沒話說
- 獨特的錶帶家族 可視需求更換
- 完整的 APP 支援貼近生活
- 精細漂亮的全彩螢幕
- 基礎運動需求沒問題
- 戴上一隻錶 跑步隨按隨走
我覺得不行
- 進階分段式的課表設定有困難
- 部分監測數據不夠(如步頻)
- 不支援從網頁觀看 Fitness 數據
- 觸控式錶面濕掉就不好操作
- 電力僅夠支持一天 每天都要記得充
GARMIN Forerunner 745
一直知道 GARMIN 是個技術實力深不可測的牌子,但到底有多厲害也僅只是耳聞沒有實際去感受,畢竟我過了好幾年有跑就好、沒跑也沒煩惱的日子(咦),隨著馬拉松備賽的開始,進入沒跑或是跑錯會煩惱的階段,我終於下定決心弄了隻 GARMIN Forerunner 745。
我挑了黑色的 Forerunner 745 入手,戴在手上頗有裝上某種實驗儀器的感覺,精密可靠不出錯,紀錄的數據跟報表之多,相信可以滿足大部分數字控,在喘與不喘之間,所揭露的身體狀態可以不只是靠感覺,在給出整趟運動的平均值之外,隨著時間發展的數據走向很能幫助自己回想當時遇到的狀況,比對心律、速度甚至是步頻之間的關係,努力找出這趟課表的效率與否。
我認真的老婆是名認真的跑者,在她領先我起跑三四年的跑馬日子裡,不只是 GARMIN 跑錶,連心率帶都使用過,她就曾帶著狐疑的眼神評論過我的課表計畫說這沒有一隻認真的跑錶怎麼吃得完,我在實際使用了 745 之後才真的理解那種感覺。
GARMIN Forerunner 745 除了單純是一隻跑錶之外,他也代表了 GARMIN 在跑步運動上多年投注的資源,GARMIN Connect 或是 GARMIN ConnectIQ 裡面都有相當豐富的資源,在跑者需求上的功能提供十分完善,對於我這樣的初馬小菜菜來說,有種劉姥姥逛到大觀園的感覺,其中最關鍵的大概就是訓練課表上的安排,依你所需求,利用時間、心率區間或是長度等等條件,去安排自己訓練的長度、設定課表要求的強度,增減區間或是設定循環,甚至連起跑前的暖身與收操都可以設定進去,提供你為自己量身打造課表所需的所有工具。
而這還只是跑步方面的功能,GARMIN Forerunner 745 的功能跟數據一樣讓人眼花撩亂;自己短時間內戴上 745 應該就只想好好跑步,聽音樂、付款等等的就沒有想要多研究,我甚至有點懷疑自己會想要把 745 戴在跑步以外的時候使用,Forerunner 745 的確有如科學儀器一般值得信賴,但是在外觀設計或是材料上的選用,就顯得不是那麼具有融入日常使用的優勢。
GARMIN Forerunner 745
我覺得可以
- 環繞跑者需求打造完整機能
- 專業運動體驗
- 穩固且舒適的錶帶 即使稍微壓出錶痕也不會有任何異物感
- 輕量錶款 長時間運動配戴沒有問題
- 數據與課表設定十分專業
- 線上資源豐富
我覺得不行
- 錶帶材質很軟穿入錶帶環時需要多調整一下
- 運動導向明顯 日常配用少了些感覺
- 數字與選項超級多 初上手需要熟悉
使用下來,每一隻錶都有他讓人喜愛與覺得不足的地方,但是錶款就如鞋款,在擁有自己特色的同時,你就很難要他面面俱到,而是該要在適當的時機使用適當的錶款。
CASIO G-SHOCK GBH1000 擁有驚人的誇張電量,會是我覺得出遊跟輕量跑步的日常使用,錶面的MP液晶螢幕更是讓人上癮;APPLE WATCH 多變面貌幾乎是無所不能,但是電量的吃緊很難讓人放心,觸控式螢幕還有精緻的全彩畫面有其正反兩面,在日常使用十分有幫助,但是在重度訓練之下,反而顯得有些累贅;GARMIN FORERUNNER 745 有他精準的市場定位,但也就因為如此,整個網頁全部使用了「她」這樣的設定讓人一開始有點猶豫,當然使用與配戴上自己是相當滿意,但不可否認,精準的運動導向也把這隻錶款推離了穿搭或是正式的場合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