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hChen
Active Member
- 註冊日期
- 2014-11-23
- 帖子
- 79
https://noahchenloveswade.blogspot.com/2020/04/nike-by-you-kyrie-6-mont-blanc.html

Kyrie 正代系列作就像球星本人ㄧ樣,慢慢從第 1 代初生之犢,外露鋒芒不怯戰,但同時有些無法忽略的缺點進化到成熟、穩定的第 6 代。

關於球鞋每一步、每一步的開發,每一次、每一次的進步,都是為了登峰造極,你不可能要求一步登天,但是可以從過程中經驗錯誤。
刺人的鋒芒需要時間去淬鍊,在過程中可能被打磨破碎或是也可能變得更加無懈可擊。
這一代我個人「非常」喜歡,不是一眼愛上的類型,是那種需要時間慢慢互相適應後,找到真愛的感覺,讓這一年幾乎沒穿過新 Nike 球鞋的我重新驚艷。
這雙是從 Nike By You 下訂的版本,因此楦頭跟台灣發的 EP 略有差異,主要硬體配置並未相距太遠,雖然鞋墊不同,但是整體踩踏的反應差距不大,但是客製細節更多。
下面先簡單談一下配色命名的緣由吧。
側面一覽 & 配色概念

Source: WallpaperAccess
仔細回想,配色概念其實是看到可以用的幻彩後跟穩定片後聯想起一個電視上一閃而過很粗略但是深刻的白朗峰印象。
在海拔標高 4810 公尺的阿爾卑斯山脈上,白朗峰白雪終年覆蓋,白雪與水氣繚繞山巔,遠遠地眺望總是只有黑色巨石與靄靄白雪。
但是在天氣多變的山上,下一個片刻視線所及被白雲遮掩,眼前所見竟奇妙的透出隱隱的紫色,不久白雲散去,光線灑落在冰晶上的折射出迷迷濛濛的奇幻色彩。

這個角度最像白雪覆蓋的山巔,下面就是鎮立萬年的巨石,加上高山本來就有著神秘的色彩,搭上迷幻的紫色,我個人覺得最能表現出白朗峰的味道。

這雙鞋子後跟的皮面與一路延伸的鞋帶孔讓整體包覆更為穩固,中段的鞋身綁帶則平衡了整體前面偏重的色調,可惜的是在網路上看以為是白色的,但拿到手之後才發現夜光材質偏綠。

飽滿的紫色,鞋面的隱隱紋路讓細節更多。


這雙在鞋子後段白色區塊選用的是波浪紋路,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細節。從內側來看,誇張的外底紋路包覆上前端內側也是這一代強調,且歷代血緣一脈相傳的代表。

外底雖然不能各區塊分別上色,但是單一色調的生膠底另有一番美感。

雖然一開始不是很習慣這雙鞋子,大概一個月過後慢慢能感受這雙鞋子的優點,以今年來說是我最喜歡的鞋子毋庸置疑,如果還有不錯的配色還會想入手一雙,原本這雙只想用來室內著用,但是因為太喜歡了,室內外全天候都穿著打球了。
鞋楦來說,一開始非常擔心花了錢卻穿不下去或是很勉強,好險自己的腳不寬,鞋楦也剛好,比起 EP 版稍窄一些,但還在同尺寸的範圍。
這次同樣會用 反應 / 緩衝 / 防側翻 / 抓地 / 包覆,及實戰動作與心得分別闡述。

能夠快速反應球場上的瞬息萬變,無論是急停、變向或是加速切入,這就是 Kyrie 系列一如既往的特色。
6 代調整過後,反應較前幾代沒那麼鮮明「有個性」,不過水準依舊,坦白說前幾代個性過頭也是一個令人怯步的點,而且這次將鞋楦高再降低 0.5 公分的設計加上 Zoom Turbo 不厚實卻能給予老實的踩踏感,讓人在球場奔馳時,路感明顯且能輕鬆應對球場上各種情況。
但是貼地感不是一上腳就讓你嚇到的類型,需要慢慢與這雙鞋子磨合,慢慢能體會調校的優異。

反應就不再贅述,一雙鞋子能夠延續其性格又能於大眾需求中找到最大公約數,難能可貴,光這一點,我就推薦大家去試試看這雙鞋子,比起前作,更成熟、內斂。以反應先決的球友,不會對這雙鞋子太失望,但跟 3 代以前相比,還是感覺得出差距。
差距值得嗎?要看你對於緩衝的取捨了。

這雙鞋子對於反應的表現,於我個人而言無可挑剔,甚至在碎步時也俐落而洗練。
平心而論,Kyrie 6 雖然不是把中底壓縮到最薄的類型,像是 adidas N3XT L3V3L直接把反應這一項數值點滿了,但是整體搭配起來,水準並不會差太多,於此同時他也給了你一些「樂趣」,樂趣也需要一些時間體驗。


緩衝的調整,不能說是最有感,其實 4 到 5 代進步就滿明顯的,而此回是將前面所有的經驗結合起來,調整最「剛好」的一次。
前掌有 Zoom Turbo 加持,雖然官方已經將鞋楦高降低,而這一塊新的氣墊,也應該比以往 Zoom Air 稍薄一點,才能適合彎折,第一腳踩上去還是能感受中底的厚度,我是對前掌反應比較敏感的人,所以其實前幾次上腳,我的印象沒有特別好。
如果你很在意緩衝,雖然稱不上很軟、很彈,至少是可以接受、慢慢嘗試的。
恰巧是因為這厚度的關係,讓前掌的緩衝恰有其份,如果再多一些,緩衝感會更好,不過一定會犧牲反應,所以我想也沒得嫌了。

雖然後跟沒有氣墊,僅有一般泡棉中底,按壓的回饋韌一些,在後掌落地的動作也不會震腳,提供了一般的緩衝需求,如果是對大氣墊有著強烈愛好與需求的人,對這雙鞋子應該不會有太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在這邊也不太敢保證適合每一個人,畢竟體重量級還是有差別。
對輕、中量級的選手來說,應該都是能夠接受的。


這雙鞋的中底不算高也不算低,在防側翻的設計上也沒有別出心裁的設計,但是依舊能打造及格的防側翻功能。
首先,一雙中筒鞋,比起低筒的鞋款本來就多了先天優勢,還記得在上一篇 New Balance OMN1S 提到的缺點—腳踝包覆,反之在同樣的中筒高度,Kyrie 6 的腳踝包覆成為了這雙的優勢,也間接影響了防側翻的優劣,能夠藉強韌的鞋身,拉住雙腳。
所以看到上圖,在橫向側踩後,鞋子中底側面幾乎成了一條垂直面,看起來有點擔心,但是它的對角處,踝部內側能夠被牢牢抓住,不讓重心再往外傾斜。
其二,抓地力也幫了很多忙,會於後面的段落闡述。

這雙鞋子防側翻其實是很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而變成的結果,比起刻意為之的設計,隱藏在其中靠著不同部位的化學反應,也能有很棒的效果,所以在這邊提出來談一下。


提起 kyrie 系列的招牌,除了反應之外你會想起什麼?
應該滿多人會跟我ㄧ樣回答「抓地力」。
既然為球星代言款,他也很直截了當的反應在鞋子上,除了既有的大底紋路外,前掌內側也延伸上來,不過打球強度畢竟不像 NBA 球員那麼極限,一般用到的機會少之又少。
大底的紋路雖然不是傳統人字紋,但是透過各方向線條勾勒,也有不錯的效果,總之抓地力不需擔心,即便多灰塵的場地,基本上也只要用手稍微擦拭一下鞋底,很快就能恢復到應有水準。

另外,針對抓地力,還記得我在防側翻項目提到過嗎?
這邊要岔開說明一下,為什麼這雙鞋子的抓地部位—大底的設計,使這雙鞋子產生很不錯的化學效應。
從內側來看,這雙鞋子前掌與後掌上翹的幅度比一般鞋款角度更大,但是在前掌主要發力的蹠骨處直接接上了厚實平穩的中底、大底。能夠再發力後,不論前後左右都能夠更自然、流暢的轉換方向,就像不倒翁ㄧ樣,重心擺定後,不論做試探步或是大跨步,那些弧度給你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讓你更自然的導向該處,而抓地力只是在必要之處協助你煞車,再任由你轉換方向,行雲流水。
一開始穿上這雙鞋子時,還停留在上一雙鞋子的習慣,所以自然地忽略了這一點,但是穿越久越能感覺設計用意,也更習慣這雙鞋子,需要時間磨合。



最後包覆其實是我在反應、抓地之外,最喜歡的部份,也是這雙鞋子最出色的地方。現在回頭來看還好尺寸選的剛好,沒有過大或過小,才能感受到這雙鞋子最剛好的包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從表面上外側的兩條綁帶、中段內藏式鞋帶綁孔、內靴到後跟填充與皮質表層,這些都是這雙鞋子再包覆與支撐出眾的因素之一,積累成大器。

鞋身後段大面積的皮質外層加上內裡襯墊與穩定片,後跟包覆感很好,即便不要緊緊繫上鞋帶都能感受到兩側貼緊雙腳包覆的感覺,比較可惜的是我覺得中段的綁帶還是視覺效果大於實際功用,對於支撐與包覆效果並不大。

鞋身中段的內鞋帶孔設計,雖然不是有拉伸功能的作用,但是有效地把雙腳貼在腳背上,使中足穩定也有很好的效果。

內靴設計與鞋頭外側的鞋帶孔實際功倒還好,即便拉到最緊,能調整幅度還是有限,比較像是畫龍點睛而不是雪中送炭的類型,為什麼覺得功能還好呢?因為我實際上認為這雙鞋子的楦頭已經符合我自己的需求,不太寬不太窄,所以穿起來有不錯的包覆感。
相對的在透氣性上就會有點小犧牲,如果可以我都會帶著球鞋,上球場前再穿上去,雖然不會悶到非常不適,但每次打球下來,也可以感受到球鞋內襯確實有點濕了。


就像一開始說的,這雙鞋子我也磨合了一個月才真正適應。真正下場大概是在農曆年左右,除了中底高度之外,第一印象就是對包覆很有感覺。
而且一直以來都是投射偏多的球員,所以自然對 Kyrie 系列作所要強調的運球快速變向等動作較不能體會。
但是這雙鞋子在球鞋重心的保持上,加上大底圓弧的設計,跑動起來是越來越流暢,所以在防守側踩等動作倒是還滿習慣。

改變的契機是過年後,看了一些街頭籃球的解析與腳步的訓練,所以慢慢開始做一些運球突破、切入腳步、時間差的訓練,甚至是調整從過去以來切入重心過高的問題,雖然目前成效還沒出來,但是能慢慢體會到這雙鞋子當初設計的目的。
對於切入的大量使用者,我真的能體會到那種刁鑽、圓滑同時也俐落的進攻動作是如何進行,雖然說個人訓練還是佔絕大部分,不過穿上去真的能體會差異。

在評測後期,有時候跑動時,面對突然急煞的進攻者,碎步趨前防守,可以感受到鞋子都跟得上我,但是腳踝肌力跟不上的情況,會朝某個方向拐一下,但是因為鞋子本身包覆夠好,拉到一定程度就會被鞋身兩側拉住,所以都沒有真正扭下去過,但腦袋裡真的有跑馬燈(汗)。

在投射方面習慣後抓到鞋子的重心,不論是定點及 Catch & Shot 都相當流暢了。

最後一不小心就把這篇心得寫得太長,實在非常抱歉,不過簡單來說,一直以來都穿著 Kyrie 系列的朋友,還是可以體驗抓地力及反應;至於新嘗試的人,整體的包覆感是不會失望的,在慢慢嘗試新動作時,他能夠給予很棒的後盾。
最後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我在文中一直提到的,整體的化學效應。
不止是大底重心與鞋子外底弧形的搭配,包覆系統的調整等等,都是很棒的體驗。



這是我去年第一次下訂 Nike By You 的心得,用了生日的 85 折券,還好尺寸選得對,心臟真的要夠大,整體的細節我個人都很滿意,如果今年再給我券,天時地利人和,我應該會再試試看。
第一次擔任配色設計師,然後歷經無法下定,(可能是因為訂單太多?),每天追著官網看的膽戰心驚,到真正到手,回味起來還是很棒。
同時也因為自己沒有紫色系列的搭配服裝,所以順便買了一件國王隊復古球衣與一組 Ballaholic 的紫色球襪組,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Kyrie 6 真的是積跬步成千里的最佳例子,慢慢調整、嘗試,直到最好。
7 代之後應該又會有新的設計主軸吧。
我以前也曾經試過系列鞋款,但是後來真的太有個性,所以決定讓給別人,但是這次給我的反饋真的很好,如果有打中的配色我真的會毫不猶豫,還好目前......,還是自己配的配色最喜歡,尤其幻彩穩定片,耐用性也不俗,本來以為很容易會掉漆,但是目前打了兩三個月,依舊沒問題。




總之,謝謝大家看完這篇文章,我是 Noah,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