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這件事 / 古典簡約的機能籃球鞋款重生 PUMA Sky Dreamer

差不多十年之前,低筒球鞋成為了主流,更強的靈活度,讓跑動更加順暢靈活,但同時也減低了重要的腳踝包覆。但也沒有說哪種筒高才是最優秀的鞋款,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自己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像我自己多年來還是喜歡高筒設計,小時候多次傷痛總是有些陰影,選擇上還是不自覺得喜歡上高筒球鞋。所以正當 Kyle Kuzma 穿上 上場,帶點復古外型,卻又有實戰能力,大大擊中了我的心坎。

這雙源自於 八十年代 PUMA 的籃球鞋款   LX  的設計,同樣以高筒與魔鬼氈綁帶的當代流行,多材質拼接組合的元素打造。而今日,Sky 再度重回球場,以新的素材將 Sky LX 重生而成 Sky Dreamer ,中底也換成了新素材全腳掌 ProFoam 科技,帶來現今場上所需要的回彈與緩震。

這兩年 PUMA 在籃球場上捲土重來,而推出了一系列球鞋中,除了 Clyde Hardwood 與 Legacy Low 低筒鞋款沒試過之外,其他鞋款都穿過了一輪,尤其是首發的 Clyde Court ,更是常備的心頭好,對於這種復古外型,又有實戰能力的鞋款,完全沒有抵抗力。其他像是 Uproar、 Legacy 等等,都是比較帶點現代線條與科技的鞋款。 Sky Dreamer 與 Clyde Court ,比較像是致敬經典的升級鞋款,保留線條與大量外觀,在這個講求搭配機能的世代,除了在球場上,平日著用也相當的有個性。

對於球鞋的魔鬼氈,總是又愛又恨。雖然喜歡黏上強力包覆,卻又常有卡腳的缺點,造成靈活度大減。不黏的話,一根東西在那邊晃來晃去也討厭。雖然第一眼看到 Sky Dreamer 的魔鬼氈有點抗拒感,但是實際套上著用之後,猛然發現在內側連結鞋身的部分,是用鬆緊帶來做連結,使得包覆上可以固定之外,還有彈性調整,少去了死硬的包覆感,也能有效讓高筒鞋身的鞋領更能收縮包覆雙腳,帶起最高的保護感。有點像是九十年代籃球鞋款帶來的扎實安心感。

而這麂皮魔鬼氈綁帶,是從鞋身外側的 PUMA Formstrip 尾端延伸,像是美洲獅的尾巴,環繞包覆著腳踝處,頗有新意。

高筒鞋身,強調的強大的包覆度,在尺寸選擇上,也可以嘗試一下大半號會比較舒服。第一節鞋帶孔的位置比較特別,直接連向中底,我都會放鬆鞋帶孔一點,讓前腳掌楦頭稍寬鬆,不過後跟 TPU 的腳踝包覆十分有感,鞋領的填充物也很舒適,將雙腳固定在一個舒適的位置,魔鬼氈一上,包覆度更是完美。 偏重的鞋身是需要習慣一下,但穿上後實戰的重量平衡就沒有太大負擔的感覺。

靈活度上,雖然沒有低筒來的自由,但在強大包覆下的可動度還是非常夠力 ( 看看 Kuzma 還是能夠又跑又跳),是個進化過的高機動坦克,起碼給我很大的安心感,不論是心理層面或是實戰層面。

抓地力方面,外底採用放射狀橫紋與格紋搭配,雖然沒有太過深刻記憶點,但在室外與室內場地都沒有打滑現象,該停的也都煞得著。而側向支撐表現上頭,在一片白色鞋身上,還是有低調的微向外推出,外身的麂皮也這位置補強了一塊。雖然說看似簡練的鞋身,不過細節上毫不馬虎,是說 「 Less is More 」正是如此。

最後一點來聊聊緩震部分,全腳掌 ProFoam 中底,是需要多一點時間來馴一下。重心偏高一些,場地感會稍延薄弱,雖然剛穿上腳感偏韌,幾場下來,卻有越踩越軟的取向,回饋感也相當鮮明。很多朋友都會以穿上的一次感受來評斷鞋款,不過我一直覺得 PUMA 的籃球鞋款是越陳越香的路數,從 Clyde Court 到 Sky Dreamer 都是如此,給他一點時間,多一點嘗試,他會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