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By registering with us, you'll be able to discuss, share and private message with other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SignUp Now!

隨心所欲:adidas N3XT L3V3L

NoahChen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14-11-23
帖子
79

原文網址:https://bit.ly/2R2I0Hm







「沒有了鞋帶,球鞋反而不簡單。」



在頂級籃球鞋的世界,你追求的是什麼?外觀?緩衝?貼地?包覆?還是重量?

一雙籃球鞋擁有哪一項才能撐得上是年度最佳呢?於我而言,今年度最佳實戰鞋款就是 adidas N3XT L3V3L

在 Nike 持續向自動繫鞋帶系統邁進之時;adidas 則開發了無鞋帶的實戰鞋款,孰優孰劣,一時難以定奪。

由 adidas 的 Brooklyn Creator Farm 所出產的鞋子,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讓我在這雙鞋子曝光之始,就滿懷期待,它不像一般球鞋在外觀就展現出強烈的個性,如:Kyrie 系列以極致地板性能著名,這雙鞋子反而是以一種極簡的形式出現在大家眼前,卻帶來不同凡響的實戰感,簡單而不簡單。


側面一覽




這雙鞋子從左右兩側看來差異不大,頂多是 Primeknit 的表面紋路不同,然而可以觀察一下其表面紋路,藏著一些小秘密。

因為這雙鞋子已經穿著近 3 個月,所以可以發現貼合腳型產生的變化。

大底則是直截了當的使用不同方向的魚骨紋,能給的抓地力絕不囉唆,鞋子後跟延伸至足弓內側下凹的線條及前掌凹下的小圓則是讓穿著者因為不同方向的動作,如:突破、爭搶籃板後落地,提供更靈活的反應,這部分會在抓地力的方面詳述。
















實戰心得




這雙鞋子的版型,我認為偏大,我個人穿 9 號,平常都是 9.5 的鞋款,建議要試穿過再購買。

穿著期間,可以分為適應期及甜蜜期。在實戰過程前5個小時,幾乎都是在磨合,讓鞋面貼合包覆整雙腳,讓鞋子記住你腳的形狀,像我的腳背就稍高一些,看一下上面的側面圖可以發現。同時也讓雙腳調整,記住中底 Lightstrike 的感受,就像兩塊拼圖嵌在一起,這段時間對鞋子的優點感受不會太深刻。

接著才是慢慢適應進入甜蜜期,大約實戰過 10 小時之後,鞋子會變成你的形狀xD (不是),就會開始進入人鞋合一的甜蜜期,時間因人而異,這雙鞋子最大的優點是完全解除了任何有關包覆或是不跟腳的疑慮。

綜合起來這雙鞋子對我來說,在抓地反應穩定,都有頂級表現,弱點在緩衝,以下會細分,反應支撐包覆緩衝抓地等五大項評論。





首先是我最在乎的反應,絕大部分取決於中底厚薄度,這雙鞋子不論在前掌或後掌的厚薄度都不厚,先天帶來很棒的反應性。

「嗯?到底了?」

這種感覺一開始會很不習慣,因為腳上就像直接踩著地,如果你是習慣穿著中底較厚的鞋款,然後習慣用盡全力踩切入步伐,感受帶來的回彈,你可能會有些不習慣。

這雙鞋子會毫不猶豫的把這些還給你,Lightstrike 雖然官方並未太強調他的功能性,但是在這雙鞋子的調整之下,我覺得它給了極致的反應,中底成了配角,要用這雙鞋來討論 Lightstrike 的緩衝實用性會有失公允,穿過 Harden Vol.4 的感覺就知道截然不同。



另外,大面積的外底也是另一項讓這雙鞋子在反應勝出的關鍵,重心不高、大面積的中底外底側向外擴,其實就像擁有大輪胎的低底盤跑車一樣,讓你更好掌控這雙鞋子,更加隨心所欲在球場上發揮,不但提供貼地性,也提供穩定感。











關於支撐,我想分兩塊說明,第一是放置在外側的框型中空結構,第二是鞋身中段用了不同編織技法的那一圈布料,把雙腳足弓上方的部位環繞起來,這兩個結構都很值得一提。



經過多次實戰後,在框型結構前段已經有一點折痕,應為側向出力所造成,其實這個結構跟 UltraBOOST 19 的後跟有點類似,將下半部嵌在中底上,上半部則跟鞋身連動,有效將側向橫移時減少鞋身的形變,都是增加穩定與鞋面的支撐,只是籃球鞋相對激烈一點,最大受力部位也不一樣。




鞋面本身的編織紋理也有特點,中段的橫條紋將腳環繞,從腳的中段由外而內的緊緊抓牢,向內壓縮。

這讓我想到在紐約 Nike 000 試穿的 Nike Adapt BB 將電子裝置安裝於鞋身中段的足弓下,鞋帶由下而上抓緊雙腳,雖然用的方法不一樣,但都是同樣利用固定鞋子中段的方式增加支撐及穩定,這點看起來條條道路通羅馬,只是路程不一樣,目的相同。



回到側面圖,觀察一下側向線條的延展,大部分鞋子讓中底與地板呈現垂直就算是不錯,這雙鞋子仍保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可見其鞋面及內部用料的強韌,拉住雙腳,再藉大底的幫忙,讓球員更寫意的表現。










包覆感如前面提到,藉由內裏韌性更強的材質,包裹雙腳,目前來說耐用度算高,因為這三個月頻繁著用,直到近兩星期次數才少一些,但是包覆感仍與剛上腳時相差無幾,只有因應雙腳產生的變化,變得舒適一些。

這一點是這雙鞋子最不用擔心的地方,而且相信設計團隊一定校正過無數次才能找到這種包覆雙腳卻又不對腳產生過分負擔及壓力的設計。

而這邊同樣有兩個部分值得一提,第一是俗稱的內靴,也就是提到韌性較強的部位;另一部分是後腳跟的束帶,兩者相輔相成。



那條束帶畫龍點睛,鞋子內阿基里斯腱兩側已經有厚實的泡棉填充肌腱兩側的凹下處,束帶則是進一步加強,將鞋子往前拉更貼近雙腳,往上提跟免除了不跟腳的疑慮。

這雙鞋子雖然視覺上看起來是高筒鞋的高度,但是實際穿著起來反而是跟低筒鞋相似,束帶以上沒有保護或支撐作用。










既然優點明顯,如同煉金術的等價交換,它必定犧牲了某些部分——「緩衝」。

如圖所見 Lightstrike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長時間著用後產生的凹痕,並不是說凹痕有絕對的劣勢,有時候反而是讓中底以你適合的方式快速潰縮,但對於耐用度就先不能肯定,相較 adidas 的 BOOST 穿著再久也不會產生像這樣明顯的紋路。

但針對中底耐用度,還要審慎評估,因為目前衰退的感受並不大。而鞋子要進入甜蜜期,差不多就是等中底產生密密麻麻紋路的時候。



緩衝偏弱的缺點很明顯,如果你是彈跳人型的球員,你一定需要中底的緩衝替你削減降落的衝擊;第一步讓人看不到車尾燈的球員,也一定有需要後跟蹬地推進的時候,如果真的用力過猛,滿高機率會發生震腳的不舒適感。

「咦?怎麼一下子就到底了?」

即便是我這種輕量的球員都在穿著初期曾經發生過,這情況對於其他人來說應該是無法避免,只能靠適應期自己慢慢去體會這雙鞋子的打法,做出細微的調整,這情況會好一些。

在 PUMA 的文章中比較過中底高度, Clyde Court 是在中底還有外部包覆的情況下,所以才不有太多潰縮的紮實感, N3XT L3V3L 則是讓你直接直接與地板面對面,沒有輔助,只能說他也盡力了。




後期,震腳的情況好很多是因為自己的調整,包含打法及對於雙腳肌力的訓練,但不可否認的這是他的硬傷,算是堪用,及格邊緣,緩震能再多一點點就更好了,不過為了反應性,這是合理的交易。









魚骨紋一直以來就是抓地力的保證,這雙鞋子的鞋底全部用上魚骨紋,目前在各種場地表現都不俗,這也是我幾乎會帶著征戰各場地的原因,如果有好的抓地力,基本上就沒有藉口打不好了,對吧?(我是這樣說服自己)

所以針對抓地力,我覺得沒有太多好說的,目前就是能抓牢各式場地,連灰塵、沙土比較多的室外場地幾乎沒有出現過打滑的情況。



還有值得一說的是隱藏在鞋底的凹陷處,我分別用箭頭實線、虛線標示出來。



首先是足弓向後延伸至腳跟的下凹線條,這種動作有助於內側先落地及後跟踩踏的動作,會讓大底分塊作動,有點像是 Nike Free 的感覺,但不是那麼明顯,因為一部分還是要顧及穩定。

這雙鞋子有不是很明顯的防側翻,這邊要用什麼東西替代呢?實線處的設計,綜合了三種不同紋路,有細、中、粗的紋路,克服不同的地板情況。





最後是虛線處,也許不是非常明顯,但是那三個點分別都有內凹坑洞,目前尚不明白它的實際作用為何,目前我的猜測是會不會故意要做成像是吸盤一樣的構造,但好像又不能發揮功用,令人費解。








心得



為何我以得心應手來形容這雙鞋子?

因為無論哪種動作,投籃、上籃、切入甚至是防守,這雙鞋子都能讓我用最輕鬆的方式完成,只要你腳步跟得到,它就可以在你想要的位置出現,毫不拖泥帶水。

如果是刁鑽、善於用快速的運球擺脫人的後衛,應該會喜歡,目前在 NBA 裡讓穿著 N3XT L3V3L 出勤最高的球員就屬老鷹隊的 Trae Young 。

但在各項都高標的情況下,要看個人願不願意犧牲緩震換一點反應。因為就像前面說的,它是容易「踩到底」的鞋子,適不適合你穿了才知道。

於我而言,我滿樂意這一雙鞋子的配置,雖然外觀非常簡潔,內在卻有非常多值得玩味之處。

看起來簡單的事物,背後往往越值得研究細節。

今年3月在紐約旅遊時,就在第五大道上的 adidas 旗艦店試穿過這款明星賽配色,沒想到在台灣可以用一半的價錢購入,算是圓夢了,如果還可以再給我一雙備份的機會,我一定會把握。

題外話,目前在 adidas jp 的網站上有看到一些滿特別的配色,過陣子如果打折下來,應該滿值得入手。







 
頂部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