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現場 / Air Jordan XXXIV 訓練營體驗 想要 #輕取強敵 真不容易

終於, 準備要在下星期大規模登陸臺灣實體店點了,先前官網首發 ‘Blue Void' 時你可能也跟編輯一樣手速拚輸別人但沒關係,很快地各位就能在店裡見到 (穿到) 這一年一度的旗艦戰靴!而在 ‘Bred' 配色將要上市之際,昨天我們受邀參加 Air Jordan XXXIV 體驗活動,中午時分搭著接駁車抵達球場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群 Air Jordan XXXIV ‘Bred' 迎接與會媒體們,等著我們上腳感受它是如何助力 NBA、WNBA 還有 贊助的大學校隊等一票好手「輕取強敵」。

飛人大軍閱兵 首發五款配色到齊

進到現場看到 Air Jordan XXXIV 五款首波發售配色一字排開,各版本介紹可以看先前官方釋出的資訊,而後方背景牆面是由鏡子組成與今年 Air Jordan XXXIV 主視覺呼應,這麼一來也倒映出更多 Air Jordan XXXIV,使得勸敗力道加倍強烈,儼然是整支飛人大軍採 #輕取強敵 #輕取荷包 之姿,說沒有想包色的衝動那是騙人的,讓編輯先跟荷包預算還有意志力拔河一下 (汗)。據瞭解五個配色會陸續在臺灣登場,有進一步消息公開編輯再彙整於站內上市速報分享給大家。

有著高人氣的 ‘Bred' 版本,這色系組合所散發的氣息我一直覺得很像它前輩 Air Jordan XIV ‘White Black Varsity Red'。此款預計下星期雙十連假期間就會在臺灣開賣,Air Jordan XXXIV 定價為 6,300 元,未來更多相關消息可關注 Jordan Brand Taiwan 官方粉絲頁

下圖左邊是先前率先登陸 Nike 官網的 ‘Blue Void';右邊 ‘Snow Leopard' 為 Jordan Brand 簽約球員 – 郭艾倫的球員版,2017 年 5 月加入品牌旗下後,Air Jordan XXXII Low、Air Jordan XXXIII Low 先後都有其球員版公開發售,主題、色系也一脈相承到 Air Jordan XXXIV 身上,如果有興趣想瞭解背後設計由來可參考站內先前的報導

左邊為 ‘Eclipse' (日蝕) 版本,除了是 Air Jordan XXXIV 設計靈感之一,此配色也寄寓「黎明來臨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之意義,職業生涯早期 也是歷經數次失利最終才衝破宿敵高牆登頂;右邊 ‘Amber Rise' 版本發想自人類目標要登陸外星球的下一站 – 火星,代表持續朝未完成的目標邁進。

鏡頭轉向另一邊,模特兒人檯身上穿著 Jordan Brand 本季休閒、運動服飾單品,隨著天氣漸漸轉涼,該是連帽上衣、背心等裝備登場的時候了。

滿場 Air Jordan XXXIV 的唯一例外,這雙團隊鞋款 Jordan Jumpman 2020 配置前腳掌 Zoom Air 氣墊,造型上也有延續自 Air Jordan XXXIV 的設計語言,比如中底外側挖空設計還有後跟線條…等等,男鞋、大童鞋臺灣都已發售。

拆開來看更清楚
上一堂 Air Jordan XXXIV 解剖課

光桌上陳列著設計圖稿與 Air Jordan XXXIV 底盤各部位的成員,透過大部拆解的元件直接與 Eclipse Plate 在內等科技核心面對面,能更瞭解運作方式,造就 Air Jordan XXXIV 性能特色的關鍵便是它們。

雖說從中底刨空區域就能窺見前掌 Zoom Air,但實際看整片完整氣墊單元還是挺震撼的,男鞋 US13 所使用的 Zoom Air 其大小幾乎等同編輯的手掌。橫向凹槽紋路增加氣墊可彎曲的程度,即便整片那麼大也可以很靈活。

後跟嵌有一塊六角形 Zoom Air 氣墊,主要是作為緩衝保護之用,若體型較壯碩或爆發力強的朋友或許能踩出回饋感,近年如 Air Jordan XXXIIINike Zoom KD12 等旗艦鞋款也都有類似配置。

接著看到令 Zoom Air 發揮更強戰力的關鍵所在 – Eclipse Plate 科技。自 Air Jordan XX8 裝載 Flight Plate 科技 (後來改名為 Flight Speed Plate) 問世起把 Zoom Air 的反應回饋推向新境界,而從過去片狀型態的 Flight Speed Plate 放置於氣墊上方,發展至 6 年後的現在,全新 Eclipse Plate 以非對稱立體造型呈現,取代以往發泡材質的體積,摟空結構減去重量同時能發揮支撐穩定作用,還有最重要的是令氣墊擠壓潰縮恢復原形後的推進力更鮮明地傳遞到腳掌,達成既輕又強的目標。先前編輯部同仁前往北京參與 Air Jordan XXXIV 發表活動、專訪設計師 Tate Kuerbis 時取材回來的資料當中,能看到早期 Prototype 概念原型到測試階段鞋款其中底 Eclipse Plate 的變化,歷經旗下選手諸多測試其中甚至包含 Michael Jordan 本人穿著給予建議,然後才是送到你我面前的 Eclipse Plate 完全體,所謂「輕取強敵」看似寫意,其實背後著實不容易。

現場也安排品牌人員為大家解說 Air Jordan XXXIV 的科技重點與設計故事,每回參加類似媒體活動編輯個人最期待也最喜歡的就是這個環節,因為幾乎都能從中更深入知曉鞋款設計考量或細節故事,讓我獲益良多,像是此次就完整解密 Air Jordan XXXIV 後跟 “J4-34-2.89::::19” 這串數字的個別含意,一解我對其中 “2” 究竟代表著什麼的疑惑,勘履者若也好奇並還不知道答案,可以看看我們在 Instagram Story 分享的現場畫面。

有了鞋子還得加上精實訓練 才可能輕取強敵

看完新品、上過課,轉眼後球場上已經佈置完畢,Jordan Brand Taiwan 邀請來陳子威、范耿祥、許皓程、楊哲宜四位教練,還有陳昱瑞、謝亞軒、曾祥鈞以及 Jordan Brand 贊助的政大雄鷹男籃隊員 – 張鎮衙、田浩、林彥廷、林勵、陳郁仁 擔任助教,一連串專業訓練等著大家跟 Air Jordan XXXIV 來征服。

教練團設計了體能、協調性、上籃投籃動作、小組對打等菜單,媒體們分成四隊輪流在各關卡接受訓練,每八分鐘進行交替。共 4 關的訓練課程要跑完 2 套才結束,編輯過去看過許多並親身參加過幾次類似活動,必須說這回的精實程度就算不是歷來之最也絕對能排上前幾名,我絕對不會說寫文同時大腿、手臂跟背部肌肉正隱隱痠痛著 (抖)。當然高強度訓練能使大家更深刻體會到鞋子能給予的幫助,從中也親身瞭解到身為專業運動員絲毫沒有僥倖,每一顆果實都是用苦練灌溉而成。曾聽說一雙 Air Jordan 正代多半要耗時 18 個月左右的時間開發,而球員若從國中階段開始算起到籃球職業生涯結束,那可是動輒 18 年以上的堅持與努力。昨天一邊盡可能跟上訓練菜單的同時,心裡一直浮現「輕取強敵」四個字,無論鞋或人,要想在球場上「輕取強敵」都不容易。

Air Jordan XXXIII 第一印象分享
各位入手前編輯想告訴你的事

雖說前陣子同仁從北京帶回實鞋後我有借來先試套過,但昨天才是第一次穿 Air Jordan XXXIV 下場實際進行跑動、投籃等動作,總計約莫 2-3 小時左右,以下簡單幾個印象深刻的要點跟大家分享,提供勘履者們入手前參考。也歡迎你們至編輯部經營的 Facebook 社團《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與網友交流心得。

首先是重量,Air Jordan XXXIV 中底還有使用抗撕裂面料的鞋身都針對輕量化下足功夫,據官方表示男鞋 US9 單腳約 371 公克左右,確實幾乎不會查覺到鞋子重量產生的負擔,特別是昨天訓練課程有點硬的情況下,這樣的「無感」讓我印象格外地深,現場幾位 SBL、UBA 球員在談及 Air Jordan XXXIV 給予他們的幫助時,也不約而同點出輕量這項優勢。跑動過程前掌踩下去 Eclipse Plate 所墊出的空間讓前掌 Zoom Air 潰縮感來得快又明顯,駕馭起來該有的反應它毫不遲疑就是了,至於後跟對我而言 (體重 70 公斤) 則是穩穩幫助分散衝擊力這樣,收工回家路上當大腿、手臂已有些痠軟,腳掌沒有痠痛的情形讓我感謝有塊六角形 Zoom Air 默默守護,而與另一位較壯碩的同事交換心得時,他說能感覺到六角形 Zoom Air 的存在,誠如前面所述,大噸位或爆發力較強的球員無疑會有更鮮明感受。

鞋身輕薄但抗撕裂面料強度蠻夠用,至少目前還未出現左右側移有不穩的情況,杯型鞋跟內襯加厚的填充處理很實在地把腳牢牢鎖定,若不鬆開鞋帶不太有辦法直接把鞋拔下來,另外私心建議要繫到最後一孔,因為有綁跟沒綁包覆感差距蠻大。抓地部分有水準表現沒出現打滑,但也並未好到令我驚艷,待後續不同場地多回測試再來補充分享。最後要提醒大家注意,剛穿上的前 20-30 分鐘 Eclipse Plate 內側中段與鞋面交會處有些頂到足弓,讓我一度有痠麻感,但是只發生在左腳,稍稍把鞋帶調鬆一點,隨著穿著時間拉長熱開後難受的感覺也就消失了,而我同事則完全無感,推測可能是底盤中段偏窄加上鞋身面料屬於低延展性,剛開始綁太緊壓迫過頭所致,建議試穿時請記得穿打球慣用襪子並仔細感受。

延伸閱讀
輕取強敵!AIR JORDAN 34 代發表會直擊 設計師專訪與編輯實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