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特搜 / 從改鞋釘到自己開發鞋墊 一路艱難但製楦師涂旭東的想法很簡單

對於「改鞋」這件事,相信勘履者朋友們應該不算陌生,只不過通常我們聊到改鞋時,多半指的是針對外型加以更改材質、變色、繪製上圖樣或是變動結構等等,把鞋子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享受著那種獨一無二的專屬感;而本次勘履特搜單元想要分享的這位主角 – 涂旭東先生不太一樣,這位出身於鞋楦世家的職人,從手動打磨修改足球鞋釘到自己設計鞋墊、高跟鞋的初衷很單純:想要穿得更舒服。

編輯之所以會認識涂旭東是因為在我們經營的 FB 社團《勘履實戰俱樂部》裡,看到他與版友們分享關於鞋墊的資訊,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製楦師,工作之餘自行設計開發鞋墊好幾年並自創了品牌 INXTINCT,提供給身邊朋友們實戰測試之外,也有獲得國家專利認可,目前正努力讓他的想法在更多運動領域的實測下獲得客觀驗證。這次也很開心涂旭東先生接受編輯部的訪問,讓他來親自分享這一路走來的種種。

興趣加上受傷的省思 讓涂旭東開始手動研究

涂旭東

涂旭東家中經營鞋楦事業 (「鞋楦」是鞋子形狀定型時所用的模型,是一雙鞋的重要基礎),日據時代祖父幫日本軍人制作軍靴,後來在 1930 年創立鞋楦開發製造公司「涂火龍鞋楦公司」,其製楦工藝也獲得業界認可,長期以來與大家所熟知的 Nike、adidas 等運動品牌合作;涂旭東入職至今已有 15 年,除了本身工作與製鞋產業相關,他也與勘履者們一樣著迷於球鞋腳感、各式科技等等,工作加上興趣讓他積累下深厚經驗,另外求學時期在高職、四技階段都是念土木科,當中的工程力學與建築力學等知識也意外成為日後研究球鞋時重要的工具。

熱愛運動的他曾因踢足球扭斷了左膝前十字韌帶,歷經手術後依然回到球場上繼續踢,但也累積下不少運動傷害,復健、治療過程裡讓他接觸到人體結構的相關知識,進而開始會觀察別人走路,也經常拿著自己的鞋底就陷入沉思,而後看到家裡客人的鞋就會忍不住拿起鞋底來分析,慢慢摸索出一套理論。後來他想何不就動手實際驗證?把手邊的球鞋、鞋墊拿來修改,他說舉足球鞋為例,都是依據專業場地使用去設計,而一般民間的足球場多半沒有良好養護,地面過硬而導致鞋釘無法卡進土裡,會讓鞋身過度扭轉有受傷風險,因此他針對場地差異去打磨鞋釘,期間也創立了 FB 社團《足球鞋香爐》,一邊跟球友討論及累積知識,最後研發出一套鞋釘修改方式,而用此概念開發鞋墊、高跟鞋,申請了多國專利,也把專利的概念委託文化大學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以獲取更精確的實驗數據及結果。最後想把這些技術分享給更多的人使用,這是涂旭東正在努力的方向。

最初是什麼原因讓您想要自己研發鞋墊?

我是先開發出足球鞋的改釘理論,並且在 FB 社團《足球鞋香爐》裡替球友修改足球鞋,在過程中理解了我們運動時腳掌對地面施加作用力時,有兩個主要媒介,一個就是你的鞋底踏面,另一個是腳掌的踏面,我可以透過足球鞋的鞋釘修改來設定整體的軌跡配置,以達到過程有效的動能傳導及流暢性的提升。但是足球鞋以外的運動鞋,因為沒有鞋釘搭載,也就沒有辦法套用這個概念,因此我作了一個嘗試,我用砂輪機把鞋墊研磨出設想好的厚薄配置,也取得良好的主觀感受。

但為了證實這是有實際效用的客觀性,因此我又拿去委託文化大學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幫我作力學實驗,數據顯示如我所想,而這份研究報告在 2017 年的澳洲足部力學研討會中發表,因此更確信這是一種新型態的鞋墊。

研發鞋墊過程裡,鞋楦製作的經驗有沒有帶來哪些幫助?

長期以來因為工作的關係參與運動鞋楦頭的開發製作經驗及巨量的楦頭資料,無庸置疑地替我順利的具備了第一把鑰匙,加上自己的好奇心,經常拿起手邊的楦頭鋸開來看剖面,研究思考楦身上的線條,這些曲面所呈現的容積,若搭配上不同的材質上,所產生的功能及可能性,這些預測及驗證的經驗絕對是對研發這款鞋墊的過程,產生極大的幫助。這些楦頭的底弧因各家品牌或款式各有不同,平的、圓的、凸的、凹的五花八門,也正是從這些弧度當中去詢問自己,人體最需要的曲線會是什麼樣子呢?

慢慢的整個輪廓就漸漸的清晰了,這些就是楦頭帶給我的幫助吧。其實除了多年的工作經驗之外,另外土木科的背景、多項目的運動經驗、長期治療後對身體的理解、對運動鞋的好奇購買,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元素,若是真的缺了哪一塊經驗,都有可能會讓鞋墊製作卡關。

研發鞋墊一路以來,最辛苦或困難的地方是?

漫長過程發展至今,其實已經與一開始當初著手於專利構想去設定的目標有一段落差了,或許因為時間拉得很長,過程中完全因興趣而起,因此沒有特別感覺到困難的部份,所以不知不覺漸漸的累積做了越來越多的投入,從一開始只是單純好奇的想摸索關於人體走動的模式到手作試驗、尋找自願測試者、委託實驗室在做確認、申請專利。

一開始的方向是希望能獲得品牌的使用技術予以授權,但嘗試了幾年發現可行性不如預期,所以才決定自己創立一個品牌來嘗試這個概念的可行性,但做這決定後的確產生很多問題是我過去不熟悉的領域,例如:必需處理量產的品質、財務會計成本的計算,耐用度、網站、影片、包裝、行銷等對我來說是蠻陌生的,這些項目都要花掉我很多的精神,但我不認為這些事情很困難,只是因自己不熟悉沒經驗,所以相對來說營運一人公司、做品牌行銷是目前這個階段遇到的關卡。

市面上鞋墊多以避震、支撐為訴求,您的鞋墊講究流暢度,這樣的想法從何而來?

在球鞋科技材料持續創新的時代下,提供了我們許多購買的樂趣與體驗時帶來的愉悅,理應我們的足部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但近年來的統計數據卻顯示扁平足產生的年齡層下降,有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等症狀也是持續增加,這當中一定是有哪個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環節,然而確實有極端的人會選擇質疑鞋子所能帶給人們的傷害甚過於保護,所以他們信奉赤腳跑步,但同時必須承擔被燙傷、刺傷、割傷等風險。而我在跟幾位生物力學的教授請教時也得到學術上對於運動鞋的研究顯示,想要避震較佳的球鞋,相對運動效率就會降低,反之想要運動效率好的同時,避震功能就會降低,這個概念是普遍的共識。

但我卻產生了一個疑問,難道避震或跑動的工作都必須透過材料的保護我們才能達成行動的目的嗎?赤腳的跑者已經證明我們人類是可以不需要透過額外的協助也能完成運動中的效能,但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式嗎?有沒有辦法穿著鞋子,能有鞋子的基本保護,又能擁有如赤腳跑動的流暢感,我想找出不需要妥協的解決方式。

這款鞋墊在材質或構造方面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本鞋墊獨特之處在於主要結構只使用單一材質,只以弧度及厚度的搭配設置來呈現主要功能的技術手段,有別市面可見的鞋墊,簡單來說它是一雙使用減法概念所創作出來的鞋墊,目前一般所見都是沒有弧度的平面式鞋墊及機能鞋墊,而機能鞋墊在本體是增加額外的輔助結構,而使用這個加法概念的理論是基於假設人類的腳掌是需要被保護的結構體,但我研發的這款鞋墊其基本假設是建立在我相信人類是天生賦予了優秀性能的生物結構體,只是需要透過導引及提供適合的腳部運作環境就可以誘導,我們使用生物的本能來運作,而不是透過外加的材料來取代我們足部原本該承擔的工作,也因為是減法概念,所以輕並且不佔用鞋內容積,這就是它的特別之處。

您設計的鞋墊如何與腳掌產生作用?

這部分要從相對性來看,其實腳掌在運作的時候,身體也是同步在作出相對應變化的,上下同動、方向相反,因此必須理解身體跟腳掌的相對關係並依此來設定鞋墊的區域功能,才能有效的讓腳掌跟鞋墊同步運作,另外還有腳底最適合的環境應該要由多個不同高低的曲面所建構而成,才較符合我們接近原始行進的姿態,本鞋墊是利用導引方式使用鞋墊本身厚度的高低落差,建立出一條符合人體結構運作及有利於我們人類行走時腳底那猶如球狀連續不中斷滾動的移動方式,而考量到萬物皆受重力影響的物理特性後,在鞋墊的主要踏位路徑上設定出由高位漸進式遞減墊體厚度的方式來完成一次完整的步伐,過程就像一顆由山頂往下坡滾落的石塊自然順勢,利用重力配合墊體高低差,做出低耗損高效率的動能轉移而且不需額外的輔助結構,過程完全使用人體自身的肌肉能力,但卻比過去使用的大多數鞋墊都感到更直覺輕鬆省力。

寫在訪問之後…

「我老婆很喜歡穿高跟鞋,我希望讓她也有一雙穿久了不會喊腳痛的鞋。」涂旭東過去接受專訪時曾如此說道,這句話也讓當時在電腦螢幕前看訪問影片的我深深被打動。無論是修改足球鞋釘、設計鞋墊或製作高跟鞋,涂旭東的想法很純粹,就是想要穿得舒服!報導撰寫期間編輯與他聯繫的過程裡,好幾次他都是忙完工作、打理好孩子後,夜深了才開始自己的研究之路 (非常感謝他願意抽空與勘履讀者們分享),這般熱情與執著很難不被他所感動,接下來編輯部也與他相約要抽空見上一面,屆時有機會或許我們再分享 INXTINCT 鞋墊實際穿起來的感受給大家。

圖片來源:涂旭東 / Osland 發掘更好 主理人 – 廖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