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Tony 鞋評 / 專注細節 再創極致性能 BROOKS Ghost 11

鞋評 By Tony

Tony 是一名市民跑者,2008 年因單車環島而與結緣,跑齡將近 10 年,至今參與過的路跑賽事累積已超過上百場,全馬及 50K、100K 超馬都有完賽經驗。全馬 PB 是 3:15、50 公里 PB 是3:52,目前年跑量 2,500~3,000 公里。擁有豐富長跑資歷的 Tony 這次要分享的是 BROOKS Ghost 11 的實測心得。BROOKS Ghost 11

去年 12 月才榮獲美國專業跑鞋評測網站 RunRepeat 評選為 2017 年年度總冠軍的 Ghost 10 跑鞋,短短不到一年期間又推出改版升級款 Ghost 11。如此的市場策略,若不是有驚人的技術提升,準確抓住需求族群胃口,想必絕不會貿然行事。

其實早在 Ghost 第九代熱銷時期,我就特別留意這個系列商品;途經百貨專櫃時,針對鞋款表布設計、中底材質特性都會稍加著墨。因為在眾多品牌嚴峻競爭下,商品如果不是熱銷,是不可能持續投入開發改善的經費、不斷精進商品效能。而 Ghost 系列能發展到第十一代,並獲得獲得美國 Runner’s World 跑者世界雜誌 2018 年 Editor’s Choice 編輯首選獎,可見有它厲害過人之處。

我並非相關產業製造商、也不是商品設計人員,這只是跑步十年來養成的習慣,喜歡找尋適合的訓練鞋或比賽競速鞋。自己不是頂尖專業跑者,就算跟風追隨、搭配輕量競速鞋,也不一定全馬可以 SUB 3;但我很清楚,以甚麼樣的訓練、搭配何種性質的跑鞋,可以降低過程中受傷機率。在過去 2012~2014 年間,憑藉一股對跑步的熱衷,年跑量都在 5,000 公里以上,也獲得 42K 全馬 3:15、50K 超馬 3:52、100K 超馬 9:03 的不錯佳績;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能投入練習、參賽的時間減少,年跑量已降至 2,500~3,000 公里左右,不過 42K 全馬仍可維持 3:30 以內(2017 田中馬成績 3:22),山徑爬坡路線全馬也有 4:00(2018 烏來峽谷馬成績4:00)。

跑鞋入手第一印象

等待近一個月時間,終於九月下旬拿到了 Brooks Ghost 11。仔細比對它與上一代 Ghost 10 差異,《目視》調整的地方大致分為四個區域:

中底進化 – 結合兩種不同科技,穩定又具保護效果

Brooks Ghost 11 緩衝中底大升級。除了沿襲上一代能配合跑者步態、體重、速度及路面狀況適應調節、控制緩衝效能的 BioMoGo DNA 中底外,鞋跟外側後緣的局部,也加入全新 DNA LOFT 中底科技;以空氣、橡膠組合的獨家科技配方,並在側面設計立體凹凸的力學結構,柔軟與彈性效果更為優異。

彈性止滑橡膠。中足與腳尖前緣、腳後跟採用不同彈性係數

介紹完充滿科技專利的中底材質,接著就要談到最直接接觸地面的耐磨橡膠了。Brooks Ghost 11 細膩研究了人類跑步的步態,在中足部位採用彈性係數較高的耐磨橡膠,搭配 DNA 中底,讓中足著地的跑者行進時更加舒適;而腳尖前緣、腳後跟則用 Brooks 傳統耐磨橡膠。其中腳後跟配合全新 DNA LOFT 中底科技技術,即使後跟著地也不覺觸感生硬,保護力仍讓你輕鬆自在。

值得一提的是,彈性橡膠上的止滑溝槽,為因應落地時不同衝擊力道所需的抓地能力,Ghost 11 特別將溝槽做三種需求的功能設計:(1)中足著地的方向,每次會比較不固定,所以溝槽紋路採 V 型設計、間距也較寬。相對 Ghost 10 的固定十字溝槽設計,抓地力又提升了。(2)腳後跟外側是第二階段觸地的地方,因落點的變動性較小,溝槽採用固定方向的橫紋設計,間距次之。此處的止滑橡膠,為配合身體慣性,還多作了一道特殊的導角處理,可見研發的細膩程度。(3)腳尖前緣、腳跟內緣接觸地面的時間、次數最少,所以這兩個位置的橡膠溝槽採用最密集的塊狀橫紋設計。

表布 – 透氣孔密度、後跟上緣材質強化

布料質感升級,更加柔軟細緻;透氣網孔密集,散熱通風效果更勝以往。重點是包覆後跟的材質不是布料,而是進化為硬質的塑料,能提升雙腳包覆於鞋內的穩定及安全性。

鞋舌 – 鞋帶固定環位置

用來與鞋帶相連接,避免跑步時鞋舌位移的織帶環一個在中間的第四孔部位,另一個靠近第六孔外側。

實測感受

首次馴鞋 – 城市街道緩跑+河濱自行車道共計 10K

台北市街道變化豐富,跑起來難度更勝於 PU 跑道。自榮星公園起跑後,踩踏在硬梆梆的石板人行道上,穿越柏油瀝青的十字路口,經過新生公園水泥路面,來到與朋友約定的集合點-林安泰古厝。晨跑路線是自水門進入後,右轉往大直橋方向,再上橋接到右岸河濱;此時剛剛升起的陽光映耀在身後,宛如天神降臨般,美好一天序幕就此展開。

清爽微風搭配六分速節奏,Brooks Ghost 11 舒適貼合腳丫子,飽滿抓地能力、十足回饋的彈性中底,不愧為緩衝型經典跑鞋。雖然甫著地的觸感偏硬,但行進一段時間後就慢慢適應了。行進至圓山河濱公園,轉中山橋自行車引道回到左岸,後段加速力道不會因中底彈性而損失,這應該就是 DNA 中底科技產生的效果吧。而首航後,Brooks Ghost 11鞋底表面的耗損情況,幾乎沒有影響。

高溫、體力考驗下跑鞋的幫助

第二回測試設定模擬全馬比賽中後段,選手在高溫下,體力下滑、肌耐力下降的情況,穿著 Brooks Ghost 11 對跑感、跑速是否有影響?測試時間約莫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一日之中最炎熱的時段,體感溫度在 30 度以上,實測距離河濱 30K。

從新生公園夢想館整裝出發,背負一公升水、兩塊鳳梨酥、五顆鹽糖作為補給。我以全馬完賽成績 3:50 為目標進行配速。第一個 10K,Ghost 11 BioMoGo DNA 中底慢慢累積我的步態,調整成適合我的回饋緩衝力道;在維持一定跑姿的狀態下,速度持續穩定推進。遇上下橋或上下坡路段,止滑橡膠牢牢的抓地力,讓身體動能效率不會減少。

第二個 10K,正值中午酷熱時候,汗水、體能流失加劇;補充了兩個鳳梨酥與鹽糖,用冷水降溫再繼續前進。雖然熱氣竄滿全身,Ghost 11 柔緻表布上的透氣孔確實發揮了功效,讓雙腳依舊保持通風乾爽。

最後 10K,感覺身體能量已用盡,肚子飢餓感越來越明顯,吞下最後一顆鹽糖,以每三公里補水一次撐回終點。過程中,腳後跟著地的表面積明顯增加,這時全新中底配方的 DNA LOFT 科技,柔軟適中又不失回饋動能的設計,搭配 BioMoGo DNA 中底共同演出,整體速度也不致於拖慢。殘酷炎熱的測試體驗,整個很瘧心,不過還是安全的完成了。

附帶一提這趟 30K 體驗,起跑前我刻意將左右腳鞋帶作不同處理:左腳鞋帶是正常綁緊的固定模式,右腳鞋帶是綁緊固定後還加以套入鞋舌上方。跑完結束後兩邊鞋帶依然保持原樣,可見 Ghost 11 搭配的鞋帶類型,運動行進間耐長、耐速不易鬆脫。

累積 40 公里的街道、水泥、柏油路面測試,耐磨彈性橡膠完整度幾近100%。

附上當日路線軌跡。

路面濕滑時的抓地表現

場地選在台北田徑場三百練習跑道,在雨中濕滑路面下,BROOKS Ghost 11 整體穩定度、彎道操控性、鞋底止滑效能,這三項測試結果都在水準之上。

看起來厚實的 Ghost 11 能否跑出速度?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鞋子的重量會決定跑快時收腿動作流暢度, 硬要拿 Ghost 11 與輕量競速跑鞋相比,太過於嚴格。所以我會將它設定在全馬 3:45~5:00 區間的合作夥伴,回饋力道強、柔軟彈性適中、速度感也有,甚至拿來當成 50K 以上超馬訓練鞋款,都非常推薦。

附上測試路線軌跡。

實測總結

市面上跑鞋品牌琳瑯滿目,一般人入手購買可能會透過文宣廣告,找有明星加持或世界大賽得獎者穿戴的產品;無論哪種方式,先了解自己體能狀態、完賽或訓練目標,再來挑選適合的鞋款,除了追求成績表現,更要跑的健康、跑的開心。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 Brooks 品牌,依照不同跑步需求規劃了「四大象限」,Ghost 11 緩衝避震鞋款是其一的經典設計,歡迎熱愛運動的你們一起來體驗。

紐約馬別注限定

而應映 11 月的世界跑步盛事,紐約馬拉松,這款 Ghost 11 跑鞋也推出了紐約馬拉松限定的配色,利用藝術家 Roy Lichtenstein 的普普藝術風格,來呈現紐約的多元與繽紛,也別具玩味,對於喜愛與眾不同的跑者是個亮眼的新選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