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 這還只是開季第一周 NIKEiD 客製服務加入球員版選項

今年 9 月初時 邀請了現役 NBA、WNBA 新秀或二年級球員,來到 Nike 奧勒岡總部,透過 客製系統設計自己的 作品,讓他們在 2018-19 賽季開幕首周能穿上場,如今這些作品也你更可以在 Nike.com 選購,開放 PE 給一般人購買讓人更貼近球員們,也激發我們對客製的更多想像力,正如熱愛球鞋客製的勇士隊 Jordan Bell 所說:「我認為聯盟今年放寬球鞋配色限制是有道理的,對我來說,就像 NFL 讓球員可以自由的選擇慶祝方式,透過球鞋展現自己的風格和故事。」以下就讓我們看看 9 位球員的故事。

NIKEiD Kyrie 4 ‘Different'

設計球員:Collin Sexton (NBA 克里夫蘭騎士隊)
定價:NT$5,250

今年第一輪第八順位的新秀,設計靈感來自父母,他們總是鼓勵 Collin Sexton 尋找出自己的路,因此將父母親的名字的第一個英文字印於鞋舌,球衣號碼 2 號則置於鞋跟上。

NIKEiD Kobe AD ‘Mars'

設計球員:De'Aaron Fox (NBA 沙加緬度國王隊)
定價:NT$4,700

因為參觀加州沙加緬度的天文台,引起 De'Aaron Fox 對太陽系的濃厚興趣,火星的紅色成為了妝點,藍色主色調來自他家鄉 MLB 休斯頓太空人隊主色調。

NIKEiD KD11 ‘France'

設計球員:Frank Ntilikina (NBA 紐約尼克隊)
定價:NT$6,350

這位來自法國的控後以自家國旗為靈感,用藍色 Flyknit 鞋面、白色中底以及紅色潑墨呈現。對於鞋跟上兩個字樣 Ntilikina 說:「因為苛求完美的呈現一個符號或文字,所以這是設計中最困難的部分。FP 代表 Frank Ntilikina 的綽號,“French Prince“,MOAM 則是 ”Man On A Mission“。」Frank Ntilikina 也在臺灣時間 10 月 18  日對陣老鷹比賽中穿上此雙

NIKEiD PG 2 ‘Coloring Book'

設計球員:Jayson Tatum (NBA 波士頓塞爾提克隊)
定價:NT$4,350

經過一年的努力,Jayson Tatum 逐漸成為綠血人的重要核心,這次以他 10 個月大的兒子 Jayson Tatum Jr 為靈感。「他現在年紀太小還無法繪畫,但假如他可以的話,這雙鞋會是可能的樣子。」Jayson Tatum 說。兒子名字的英文字母也出現在舌頭內,10 月 17 日比賽他也穿著此配色,並在中底寫著兒子小名 Deuce。

NIKEiD PG 2 ‘Long Beach'

設計球員:Jordan Bell (NBA 金州勇士隊)
定價:NT$4,350

靈感來自北加州和南加州間的交界,色彩來自勇士隊的主題和他的家鄉加州長灘。至於鞋跟的 1995 是 Jordan Bell 出生的年份。喜歡客製 Jordan Bell 今年暑假來台時我們也與他小聊一下,有興趣朋友可參閱站內報導

NIKEiD Kobe AD ‘Kuzz Kontrol'

設計球員:Kyle Kuzma (NBA 洛杉磯湖人隊)
定價:NT$4,700

黑色作為主體色調,就此襯托出湖人色彩的紫黃相間鞋頭。

 

NIKEiD Kyrie Low ‘Retro Glow'

設計球員:Luka Dončić(NBA 達拉斯獨行俠)
定價:NT$4,550

今年第一輪第三順位被亞特蘭大老鷹選中,隨後交易至達拉斯獨行俠的歐裔球員 Luka Dončić ,用藍綠色向獨行俠小牛隊過去的隊徽致敬,以及他內側背號 77 號,之所以剛進聯盟就選擇 77 號,是因為他最喜歡的數字是 7,但恰巧先被隊友選走了。

NIKEiD Kyrie Low ‘Cages'

設計球員:Kelsey Mitchell(WNBA 印第安納狂熱)
定價:NT$4,550

靈感來自就讀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戶外籃球場她稱之為籠子,「我會跟我的雙胞胎妹妹在那跟人打一整天的球,過去球場是綠色的,三分線和罰球區是紅色的,球場中間是黑色的。隨著時間過去顏色慢慢褪掉,但我不會忘記當我還是大學新生時,是球場帶我找到目標。」WNBA 新秀 Kelsey Mitchell 如是說。

NIKEiD Kyrie 4 ‘Fenerbahce'

設計球員:Kelsey Plum(WNBA 拉斯維加斯王牌隊)
定價:NT$5,250

從休賽季時參與的土耳其俱樂部得到靈感。上次我去那裡後,帶了一堆球鞋回家,那個國家的零售鞋很不一樣,在設計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能如何帶入土耳其的那種很酷又與眾不同的東西,不過仍保有我的獨特性。

圖片來源:Nike / Getty ImagesThe Strait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