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By registering with us, you'll be able to discuss, share and private message with other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SignUp Now!

不驚不喜:Li-Ning Way of Wade 6

NoahChen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14-11-23
帖子
79







原文網址:
http://noahchenloveswade.blogspot.com/2018/06/li-ning-way-of-wade-6.html




Way of Wade 6 究竟是一雙什麼調性的鞋子呢?在台灣別說入手,看上一面都困難,因為這中國都已經是瘋搶,雖然要買在網路上都還買得到,但在店點可是一雙難求,不過這次趁著在上海出差一個月,入手了兩雙,測試了兩個月,可以坐下來跟大家好好談談這雙鞋子。



這本來是一雙 808 系列的鞋款,可惜被 Wade 本人一眼看中,直接變成正代鞋款,加上設計師本人又是中國籍,這對中國粉絲來說確實是非常直得開心的事情,大概就等同於「有天 Kobe 穿上 Jump 吧!

從外觀來看,極具視覺效果的圓形標誌在第一眼就會把你的視線連帶把碳纖維綁帶一起烙印在腦海中。比起其他鞋款,這雙的細節同樣很多,從包裝開始就是細節。這也是從一代截至目前為止延續的特色。




每一雙鞋款的大底配置都不一樣,有水晶底也有生膠底,特性當然也不同,無眠配色是黑色橡膠搭配水晶底,這我會在下面抓地力的部分解釋。




編織的鞋面上在需要強大著力的內側加上了塗層,但他的編織並不只是薄薄一層,內裡還有包裹,所以也是屬於編織皮,內裡有其他材料支撐的鞋款,因為單以編織鞋面作為支撐絕對不足。




鞋帶系統,比起 Nike 沒有動態飛線的貼合,所以她選擇是以穿入內側後,再留一段空間再穿出鞋面的方式增加貼合的效果,而他的鞋帶孔設計穿過去之後其實不太容易拉緊,要一格一格慢慢拉,同樣的也不容易鬆動,至少這方面做了一些補強。



從中底延伸上的的標誌多少帶有側向支撐的功用,但不是主力。



綁帶我一開始認為他的效果不大,但是實戰過後確實有其功用,而且也不容易脫落。



這屬於一雙低筒鞋款,但他在後跟包覆有多加一些填充物,但就只是一般的填充,不會特別突出但是仍有功用,及格但不突出。



鞋舌內的標誌,這次鞋舌及後跟的填充材質都是舒適的有別系列作之初「堅強」的鞋舌設計,所以對於不習慣穿長襪的人比較友善。



鞋墊部分,每個配色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鞋墊樣式,黑無眠的部分就屬於直接印在上面的,不會隨著摩擦而脫落。但這邊可以注意一下左腳後跟標誌處有一塊突起,他帶來的緩衝效果是有感的,可能只是一般 PU 材質但是恰到好處,體重不重的朋友同樣能有所感受。

本來以為會配置李寧螺母鞋墊之類的,但如果真的配置了那可真的是太豪華了。(可能在球員實著的球員版看到上機會大一些)



手寫字體加上簽名印記,對韋德粉絲來說心滿意足。




鞋墊細節




無眠的黑藍是從一代開始的經典配色,大底的黑色部分又比藍色更向外凸出一些,作為主要與地板接觸的第一線。這個配色恰好可以讓大家看到螢光綠的緩衝材質,也就是這一代首次與德國巴斯夫公司共同研發的科技 Drive Foam,數據顯示可以讓反饋速度快上 20%。

在下面實戰部分在與大家細細分享,從透視大底來看,Drive Foam 放置的位置在前掌中間,沒有特別偏向。如果你寫喜歡看拆解文章的朋友,應該也會對 Nike 氣墊的擺設方向與位置有些關注,WOW6 的放置方式中規中矩。



足弓處的長方型碳纖維板誠意十足,想扳動、扭轉都有困難。



細節講解完畢,來看一下實戰心得吧!

四面欣賞:



韋德之道系列鞋款,我覺得其實有偷偷把李寧標誌藏起來的設計,你可以從一代看到六代大概就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了,不是不好,但大概能知道 Wade 本人想積極發展自己產品線的野心,李寧這個品牌給予的自由度也相當大。(股權都拿了xD)

大家可以從正面圖與後面圖來看,鞋子側向的結構,尤其是防側翻部分,雖然不是絕對相關,但一定是變因之一,這雙鞋子的防側翻構造不是很誇張的那種,會有什麼影響呢?再往下面看看吧!


















實戰心得:


對於 WOW6 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的尺寸,才能談接下來的實戰。這雙我用不驚不喜來形容可能有些不太好,與 Nike 與 adidas 仍舊差了一點,但跟 WOW 系列作來比已經好上許多,中國網友形容這是最好的國產鞋,是不是最好不知道,但名列前茅是一定的,在外觀與中底都有新的突破。

因此接下來我會分項說明。

1. 貼地感受 (含抓地力、側向支撐)
2. 中底緩衝

3. 包覆性 (含尺寸)
4. 各項動作測試


打球習慣以投射、防守為主、快攻上籃為輔,半場切入不是主要得分手段,但是在攻守轉換之間習慣全力衝刺,因此對於轉向、抓地的需求較為重視。

我對球鞋的需求如下:抓地 > 包覆 = 支撐 > 緩衝,緩衝不是我的首選。





貼地感受 (含抓地力、側向支撐)


這個項目會是我對一雙球鞋最重視的部分,如果這邊無法得到滿足,就不用再往下談了,就像馬斯洛的金字塔一樣,生存需求等於抓地力,也是最底層最需要被滿足的部分。

WOW6 在貼地方面我認為及格,因為中底還墊了 Drive Foam 所以你要要求它極致貼地有些強人所難,但這對於我的需求來說,合格!以 KD 系列球鞋論,比 KD9 更貼地,但要與 Jordan 30 相比仍是不足。(這標準有點太高xD)

對於最要求貼地感受的我來說已經及格,應該對很多人來說也都是及格的了。我以接球後墊步這切入個動作來說明,「接到球後的 Hop 落地,選擇左或右,啟動。」 不拖泥帶水,絕對滿足一般人需求。以 Wade 角度來看,雖然他已經不是年輕切豆腐大師,但對於後衛來說 Court Feel 一定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所以即便添加緩衝中底,仍然是適中的厚度。







抓地力與側向支撐,再看一下大底的圖片,黑色橡膠與水晶底材質有些微高低落差,這邊跟 Jordan 30 的大底有既視感,雖然說成因完全不同,但以黑色部分作為抓地主力戰將的 WOW6 搭配水晶底在應付一般 PU 場地及乾淨的室內場地沒有問題,但倘若像上圖極度側向時摩擦黑色區塊之餘一定會接到水晶底部分,就這個配色來說就不是那麼優秀,整體來說帶了些許灰塵的室內場地那就不太建議了,因為滑動會很明顯,抓地力合格但要繼續往上挑戰還要加點油。(但這我先保留,因為不同配色適用大底不同)

側向支撐,除了原本前掌楦頭就偏寬外,編織外藏加上內裡材質的讓整體構造延展性不大,正常跑動下有做到他應該做的事情,但在防守橫移的部分,稍微可惜,一方面主要是因為楦頭造成的滑動,防側翻部件還可以更好,部分還是透過綁帶給予的輔助效果,這裡也算是滿意,最重要的是綁帶讓側向支撐多了強大輔助非常加分,比起有若有似無作用的 KD7 綁帶可靠多了,Wade 本人在這賽季有穿上沒綁帶款的 WOW6 ,但看起來不會在市售版登場,也令人好奇無綁帶會帶來怎麼樣的反應。

大底耐用度方面,請看下圖。黑色部分的表現很好,水晶底部分就正常發揮,不能說他差,但就是在預料之中,這裡稍微可惜,不過也沒關係,因為現在打球耐用性幾乎不在我的考量範圍。

但是到可以看出目前自己的打球習慣及著力的點主要在哪裡,摩擦會特別明顯,如右腳內側。





綁帶的作用既能增加鞋身中段的包覆感,也確實有效提升鞋面支撐。



對於切入愛好者來說,這雙鞋子合格,但大底選擇沒有水晶底的版本對整體止滑及耐用表現都能提升。


中底緩衝


Drive Foam、Cushion、李寧雲科技,幾乎是把能用上的科技都搭配上了,效果不差,最少能符合一般需求,穿過 WOW2 之後就知道有人說「板磚」絕對不是開玩笑的。這一代不會讓你再有板磚般的感受,但要說 Drive Foam 的優點,我想是在你需要它的地方它會出現,但平時不會打擾你,就像你周遭那一個許久不見的超級好朋友,鞋墊後跟的微小突起緩衝墊大概只是 PU ,但對體重不重的人來說卻是畫龍點睛。

用原地跳躍的方式,大概可以感受到它的反饋,不是大辣辣還你,而是會先被承托住再還你的感覺,因為不是如 Zoom Air 一樣的直接回彈,但比 Harden Vol.1 多了點感受度。

不震腳、也不韌,即時反饋一般,但在落地後向前突破不會造成你的阻礙。是怎麼樣的一種特性,有些難以言喻,不過這一代就像先驅一樣,性能不可能推出一代即顛峰,但我想李寧應該也正在嘗試 Drive Foam 與其他中底搭配的反應,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鞋款,可以期待。








包覆性 (尺寸)


滿意,不到出色。撇除楦頭因素,這雙鞋子同樣也是編織外表,但裡面偷偷塞了內裡強化,失去了單層編織散熱的優點。不過對包覆來說加分,但也不到特別優秀,我推測是因為原本這雙鞋子是要做成子系列加上又是中國設計師考量亞洲人寬腳的特性。因此,有時候打球結束後內裡都會濕濕的,我本身不是特別會留腳汗的人,但是這點完全可以用襪子克服,如果穿上厚一點的毛巾底厚襪,絕對不會讓你有溽濕的感受。

尺寸是買這雙鞋子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如果你是正常腳型的人,我會建議你拿 US 原尺寸(就看)US就對了,即便內長 cm 會短半公分,但是前掌至少不會有寬如海的感受。我買的第一雙配色就是拿相同內長 cm,到手後才發現有點太大了,前掌太寬,即便穿厚襪子也難以彌補。只有盡力束緊鞋帶才好一些。





束緊鞋帶後,鞋面會被拉扯出縐褶,雖然無損實戰影響,但你就可以看出前掌的確是太寬了。但倘若你是腳寬的人,這雙鞋子應該會很適合你,但要找與平常Nike、adidas鞋款相對應的內長 cm 去找李寧尺寸。(淨信配色是我拿 27.5 cm 的版本,前掌偏大。)


實戰動作測試





抓到籃板後需要把球快速推進至後場,速度從 0 到極速再到 0 的急煞,對於中底的緩衝還有大底的接觸面積是挑戰,但這雙鞋子都能完成所需,他不是一雙大底極寬的鞋款,但不用擔心會不會抓不住地面;而中底材質緩衝的部分,會給你相對應的「承托」而不是全力反饋,結合貼地性能,能讓球員用清楚用腳感受地面,進而做出下一步動作。




運球 Inside-Out 的部分,這邊可以體現我剛剛所說對於防側翻的問題。在快速的側向力施予球鞋上時,有輕微的上翻,會讓側邊原有的角度變成垂直,請看右邊外側白色中底。

此時若鞋面支撐或是楦頭因素再讓前掌外滑就會有不安心的感覺出現,雖然目前沒有外翻過,(中底的抗扭轉碳纖維版威力強大),但我覺得這是雙鞋子可以加強的部分。





後撤步是測試前掌反應與抓地的動作,對地面的整體反應還算流暢,也不會有側滑的情形發生,這部分主要著力點在前掌大底黑色橡膠還有以45度對 Drive Foam 施力,沒有爆發性的反饋可是我覺得算是輕盈,不干擾你身本身動作。



最後一個想提到的是整個鞋子的穩定性,從大底往上延伸,在大部分的動作都很好,在中底抗扭轉碳纖維功不可沒,雖然你可能覺得這是噱頭,我本來也覺得還好,我們普通打球的強度要感受到有困難,但是當你在做測試時一些刻意為之的動作,就能清楚感受到所謂「穩定」的感覺。


在高速推進後不減速的變向瞬間會讓雙腳會晃動,但能很快的把雙腳拉回正軌,這讓我想到 Peak DH3 的碳版,大部分鞋子做到的是提供最基礎合格的抗扭轉,這雙的穩定則讓我驚豔,與 Hardan Vol.1 相比的八字形抗扭轉穩定片它提供的我認為比較像動態平衡,在扭轉中透過前後的平衡讓雙腳回歸穩定,這雙就是很老派的不讓你轉而帶來的穩定,是這雙鞋子給我的新的體悟。

試想另一面,不過雖然提升穩定,但如果扭轉的角度過大,反而會讓你整隻腳無法掌控地面,直接翻過去。所謂,不翻則已,一翻驚人


結論

以條列式說明需要注意的點比較清晰有條理,

  1. Court Feel 適合切入系球員同時帶有一定緩衝,非死硬的感受。
  2. 綁帶支撐 為此次亮點之一,為包覆與支撐升級。
  3. 碳纖維板 帶來的穩定其實就像一台底盤很低的跑車,
  4. Drive Foam 帶來的是承托的效果,個人感受是偏薄的緩衝,主要的不是帶來反饋而是在調整 Court Feel 之於,能夠兼具緩衝。
  5. 非常需要注意的尺寸問題 正常腳型請對照US尺寸,偏寬角型請對照內長 cm。
  6. 過寬楦頭對於側向的滑動 是這雙鞋子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這是一雙不驚不喜的鞋子,我在拿到後給了個評價,不差但也不到頂級,但跟李寧其他鞋款相比會很有升級感。尤其是 WOW2 現在拿出來體驗,真的好穿到想哭,可惜 2 代我並沒有實戰很多場,第一是堅硬鞋舌不適,第二過窄的楦頭 (沒記錯他的尺寸跟這應該是一樣大或是大半碼)。

如果你是韋德的鐵粉,購入來穿會滿值得的,但如果以實戰考量,或是想搶先體驗 Drive Foam 我倒是覺得可以等後續的馭帥等高階鞋款後幾代搭配出現,也相對平價,因為 1199這價格其實滿硬的,單以感受度,我認為性價比沒那麼高,但是加上鞋盒的精緻程度與細節,就符合身價了。












特別放映:





這塊吊牌是碳纖維板做的喔!









 
頂部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