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活動從一開始就不尋常,從場地到主題都讓編輯眉頭一皺……覺得「這案情並不單純」,來到現場還發現今晩的場子居然高達99%都是女性朋友來參加,讓對於運動的定義是 — 打球、慢跑、健身 — 的小編覺得是否今天跑錯地方了!畢竟芭蕾與我的距離相當遙遠,開始正式活動前,瞥見簡介裡寫了主要曲目是聖桑《垂死的天鵝》時,第一個念頭是暗自納悶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取了這樣的曲名,而不是耳邊飄出美妙樂章外加腦海自動浮現奧妙舞姿,藝文指數實在太低,真是不好意思。
其實先前有參加國家兩廳院「運動月」活動所聯手的這個《運動你的藝術》企劃發表,稍微知道這個活動蠻不同的,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之間,小編在會議中接到來電詢問是否有興趣報名參加,據聞四場活動的全部名額都是一天秒殺的狀態下,這樣難得機會真是讓人顯得不知道何處落箸 — 到底該選哪一場好?評藉著在網路上讀到過「Stephen Curry 在場上的腳步也像是跳芭蕾舞喔」的印象,隨口就報了芭蕾訓練工作坊的名額,忙碌的工作也沒太去設想到底會是什麼狀況,直到參加了活動才知道大開眼界。
讓人意外的是(絕對不是因為女學員比較多的關係),健身教練一上台就脫了!把鞋子脫了!從腳踝開始做深入的暖身動作,平常我們跑步也許只是轉轉踝關節,但是因應「芭蕾」舞者的大量腳踝動作,訓練的課表也出現了針對性的調整,尤其是針對下身的部分,從老師的說明知道,一般來說芭蕾舞者們的柔軟度都相當好,但是在維持穩定度時會需要更多肌力的協調運作,這也是今天想帶來的觀念,讓體能訓練能夠帶來藝術演出上的協助。
動手、動腳、動腦筋
舞蹈家 葉名樺
今晚的工作坊在舞蹈的部份由葉名樺老師擔任講師,擁有豐富演出經驗的她本身兼具編舞者身分,也因為對於表演工作的豐富經驗,讓名樺老師對於人體的使用有著深入的觀點,除了是對自己身體的了解,還有一部分是如何從觀者的視角去「設計」舞步;今日的工作坊針對古典芭蕾為課題,從這項運動最基本的審美特徵 — 腿部對外開、伸展、繃直的追求,柔美優雅的動作是對身體肌肉的細緻運動,而這都需要長時間的反覆練習,才能夠向完美的平衡、對稱的美學去逼近。
全程約兩個小時的工作坊課程挑出了三組扶把基本動作作為主題,掂腳-伸手-半蹲-動作其實說起來都不難(大誤),但即使只是這樣的小品練習,身為旁觀者的我仍然感覺到明顯的難度,你要如何維持穩定的狀態、隨著樂曲在對的節奏上站立、伸手擺腰,從背肌帶起二頭肌然後流暢地延伸手臂、手指、手尖,若真要細究真是有無窮的調整在這其中,彷彿是一花一世界。
其實當初會選擇《芭蕾工作坊》也是受到了 Under Armour 的一支廣告所影響,由 Misty Copeland 所受訪的這個企劃早在2017年發表,在這影片裡提到了「舞者其實無論年齡,需要日復一日的維持自身的體能狀態。」對於這位在紐約的美國芭蕾舞劇團成立七十五年以來第一位黑人首席女舞者來說「我從來沒有達到完美的一天,從未。」不管是身體或心理上的認知,幾乎與運動員的心境是一致,而 Under Armour 也是最早的一個品牌帶出了舞者就是 Athelete 的認知,在當時就帶給了我撼動,種下今日想要實際感受運動品牌與芭蕾藝術結合的模樣。
就像手臂的動作不只是手臂而是手臂、手掌、手指尖,在芭蕾的動作裡頭,雙腳的彎曲不只是彎曲,有一半彎曲(Demi Plie)還有深彎曲(Grand Plie),腳掌的動作也是有各種程度的不同定位需要完成,細分了的動作延長了需要重視的細節;對於習慣快速度運動如籃球的我們來說,兩分球、三分球的重點就在於球進算分就好!但是來到藝術的世界裡,過程比結果重要上百倍。
課程結束時我們從國家戲劇院的二樓走出來,門口仍然在勤練街舞的學生述時把人從芭蕾的空間拉入另一個節奏,轉個彎樓下的廣場是老外跟著師父在練中國武術(不誇張),想起入場前,廣場上鼓號樂隊走著 Marching,還有樂旗隊的旗手們拋著旗,今天的工作坊是運動也是藝術,更重要的是點醒了我對於日復一日的生活有了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