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 Low

鞋評 By GPIE

under armour fortis-review穿上一雙鞋就像認識新朋友,是令人興奮且快樂的,所以每次的鞋評機會我都會好好把握來熟悉鞋款,因為如果它是個值得認識的好朋友,那麼我理所當然要介紹給各位勘履者,你們說是吧?

而今天提到的 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 Low,就屬於這種朋友,特別如果你是一個後衛選手,那麼它跟你應該頗合得來哦。

每次鞋評開始前都會提醒大家,因為時間、個人習慣…等等諸多因素,不會有鞋評是完美或者說是適合每個人看,但是至少每篇測試我們都盡量將鞋子的性能以及科技用實際穿著的角度來與大家分享,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可以從中找到每個環節值得參考的資訊,特別這回 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 Low 是雙好瞭解的鞋款,有著鮮明的設計導向與性能特徵,如果要先做個摘要,那麼以節奏變換為主的速度型球員我覺得會滿適合的,至於原因以下慢慢剖析給各位。

ClutchFit Drive 推出之後實戰評價一直都不錯,低筒版本幾乎是完整移植所有的性能,僅僅改變鞋身結構,難怪很多人抱持著高期待,自己實際穿上後覺得首先就外型來說是很好搭配的,目前架上新登場的配色都很偏球隊款,搭配球衣顏色穿著在視覺上戰力應該感覺增強不少,尺寸的選擇上,個人有時候低筒會為了追求安全感而選擇小半號來增加包覆感,然而 ClutchFit Drive Low 基本上不需要,穿原尺碼感覺就很不錯,個人覺得楦頭是正常稍稍偏窄,若是寬腳板建議試穿。鞋帶繫緊後個人的感覺是總長度可以再短一些,減少踩到或是鬆脫的機率,不過實際穿起來目前沒有影響。

從重點性能面看 ClutchFit Drive Low

Micro G® 中底雖然在 Charged Cushion 推出後不再是品牌唯一的主力避震系統,但是其泛用性還是不可否認,不會太重、反應性快、貼地性佳,無怪乎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個科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避震行程略短,也就是一下就壓到底了,對於需要比較強烈緩衝感,像是內線打法為主的人就有可能會略嫌不足,我想 Charged Cushion 會更適合。根據中文官方資料 Micro G® 也運用在鞋墊當中,可以提供球員更快速、靈敏的反饋能量,其實我一直對這說法有些存疑,但找不到可以詢問的人,雖然我一直想找到答案,然而以實際穿著的感覺這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這雙鞋的中底配置真的反應性非常好,可以說是這雙鞋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從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腳跟的支撐結構也是這雙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存在感強烈的 TPU 結構為低筒鞋款打造了很好的保護機制,在沒有高統鞋身的輔助下相形更重要,鞋領與鞋舌的填充進行了加厚處理,我個人覺得在穿過的低筒鞋款中,是腳踝的鎖定感名列前茅的,當然不能奢求有高筒的水準,不過算是相當有安全感。

ClutchFit 輕量化的鞋面結構緊實的包覆感隨著力量施加,並非只有施力點變化而是整體鞋面都會隨著波動,將力量平均傳達到鞋面,遠觀如蜘蛛網一般的設計隨著鞋身位置不同,密度也有所變化,提供不論是切入變向或是防守步伐的多變需求,不曉得是否全是鞋面功勞,不過的確我穿著到目前為止沒有感受到任何鞋面因為彎曲而造成的不舒服,腳掌就像被韌性十足蜘蛛網固定,還是具備相當的靈活性,但還是很伏貼腳掌。

不過這邊要說一下,ClutchFit Drive Low 鞋面的透氣性實在不是很好,由於基本上並沒有特別挖出孔隙,又外覆一層面料,造成它在這方便表現並不突出,我向來覺得籃球鞋就是打球穿,透氣性這部分表現持平即可,不過 ClutchFit Drive Low 這點則是令人不太滿意,如果腳掌非常非常怕熱那麼就不推薦了。

鞋底的魚骨紋設計簡單實用,但就是速度型選手最需要的吧,幾乎全場不停的需要變換方向,將人字紋路做水平、垂直的配置,不管切入、變向、急停時都會有區域肩負起抓牢地面的責任,本來這樣看來它的抓地力應該是不錯的,不過個人覺得腳跟的 Under Armour 標誌部位抓地力似乎因為紋路的不連續而影響了些許表現,雖不是誇張的下滑,但應該不是我的心理作用,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更多實戰中的發現

雖然才剛發完牢騷,不過 ClutchFit Drive Low 帶給速度選手的抓地力與整體均衡的穩定感其實是很不錯的,因為其實揣摩一下後衛的打法,腳跟的抓地力從來不會是需要緊抓著地面,甚至需要為了轉身做出弧線,或許這就是腳跟要如此設計的原因,實際狀況當然得要問設計師,但至少在以下圖中各種情形我認為它很好駕馭,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腳掌外擴設計若能再明顯一些穩定度肯定會更棒,Curry One 這部分的表現就好得多。

Micro G 實在很討人喜歡,雖然就跟很多其他科技一樣說穿了就是發泡材質,但密度的掌控著實是門學問,Under Armour 在 ClutchFit Drive 上找到的比例相信是很不錯的,保持著能夠兼顧緩震功能還有反應性的調校,測試時有刻意多做一些衝搶籃板還有墊步,鞋子給我的回應相當令人滿意,至於很多人擔心的彈性疲乏,目前並沒有迅速的產生這種現象,我想整體的耐用性應該在可以接受範圍內。

當然這不是 Stephen Curry 的簽名鞋款,不過當初高筒也是以他為主打選手,在充滿許多決定性瞬間的籃球運動中,一雙可以幫助你穩順暢作出動作的鞋款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急停需要抓地力,起步前的爆發同樣需要,因為抓住地面,才能夠把這些力量轉換向前,而 ClutchFit Drive Low 就能夠達成目標,當然它是雙適合切入的鞋子,不過不曉得有沒有其它穿過的人會跟我有一樣的感受,這是一雙很適合跳投的鞋子,尤其是腳尖輕點腳下的 Micro G 準備彈起到鞋面隨著腳掌產生的連續變化,那種滑順感並不是每雙鞋都可以找到。

總評與建議

under armour fortis-review我認為 ClutchFit Drive Low 的比例非常勻稱,另外近期的球隊配色也相當討人喜歡,入手時也猶豫了很久,特別是鞋面的漸層非常吸引人。擁有 ClutchFit 鞋面、Micro G® 緩震等品牌重點科技,甚至包含 Emmanuel Mudiay、Kent Bazemore 等新生代選手加持,都能感覺得到品牌對於這雙籃球鞋的重視,近來以 Curry 系列為首的持續經營,也可看到對籃球領域經營的企圖心,以結論來說,很期待有更多 ClutchFit Drive Low 這樣的作品能夠問世。

回到鞋子本身,還是要提拱給勘履者們一些簡明扼要的建議,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都是個人主觀測試結果,想要有更明確的感受,建議要認清自己的需求並在許可範圍內進行試穿。

我推薦:
Under Armour雖然開發籃球鞋時間短,但不妨礙他們對籃球鞋領域的投入及用心,從早期 Jennings 代言的 Black Ice 等無法在台灣入手的鞋款到近期已經可以在家裡附近就有可能購入的 ClutchFit Drive,已經不乏許多實戰佳作,如果你是速度型選手,ClutchFit Drive Low 很值得嘗試,特別是你的打法有著各式投射的話,因為我認為切入的話如果能夠有外底更擴張的鞋款會更棒,但作為一雙射手鞋,這雙鞋在進行無求跑動還有急停等情況都讓我覺得滿自在的。

值得觀察:
首先,朋友中還是有人怎麼樣都不肯嘗試低筒,這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很可惜這雙鞋你就不能嘗試了。再來是怕悶熱的人,前面也清楚地提到這雙鞋透氣性有進步空間,如果你很在意這點,那麼 ClutchFit Drive Low 建議試穿過再說,最後是我認為有機會透過 Charged Cushion 解決的避震行程短這個問題,很多人需要長一點的吸震過程來達到保護雙腳還有穩定動作的連續性,特別在內線低位單打如果鞋子一直反彈這對整體動作銜接而言並不是好事,但如果你是偏向速度型打法的長人就另當別論,總之並不是身高體重的緣故,而是打法導向,也因此我還滿期待後續可以穿穿看二代,更換中底後或許可以帶來不同的實戰感受。

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 Low
延伸閱讀:
UA CLUTCHFIT DRIVE LOW / 實戰籃球靈活新選項
勘履訪客 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 Low
● 上市日期:已上市
● 官方定價:NT$4,38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