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 想進入 Nike 工作?透過品牌前員工認清興趣與職涯不可混為一談

如果在搜尋引擎輸入「興趣」和「工作」兩個關鍵字,出來的結果幾乎都是些勸世文,告訴年輕人不要被興趣侷限住了未來選擇就業的視野。礙於勘履者並不是一個職涯分析網站,如果硬要探討兩者間的相關性可能三天三夜也講不完,而各式各樣的工作性向調查之所以存在,也是為了要讓那些對就業與未來感到迷惘的人能夠更加認識自己,幫助他們認清其實興趣並不一定能當飯吃,而單調的米粒也未必不會在反覆咀嚼後自然回甘。然而,對各位視鞋如命的勘履者來說,如果你的工作內容為深入品牌重地,與各大名設計師合作,抑或是以一位設計師或開發者的身分在鞋界尖端遊走,各種媒體網站的乳沫消息對你而言如同隔月的報章雜誌,相信這種滋味肯定會是工作上的一大動力。而如果真能讓你選擇,撇除個人對品牌的偏好,以 居全球服裝品牌價值之冠的聲勢及其散發出的驚人發展能量,估計會是許多人的心中首選。為此,網站 Sole Collector 透過資深員工的經驗談與分享,來替各位希望能在熱衷的事物上一展長才的鞋迷好好上一課,告訴大家如果要在個人履歷上打上一個大勾勾,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態與技能。

首先,傳聞光是旗下的 Jordan Brand 一個月就會收到 3 萬封求職信,因此要從平均每天上千人的履歷中擁有被看見的機會已經不是重點,而是一項最基本的門檻,至於誰最懂鞋的配色、行情,誰有多少超屌的限量鞋,抱歉,從來就沒有人會在乎。另外, Nike 奉勸 “用人為才,實力至上”,因此並不會有所謂 “靠關係” 獲得工作機會的情況發生。「 Nike 是一間完全不在乎你認識誰的公司。如果你的專業技能沒有達到標準,他們是不會聘請你的,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說話的是 Jeff Harris,他在 Nike 波特蘭總部工作過一段時間,現在在布魯克林擁有一間球鞋店鋪。如果你大學剛畢業,除了喜歡鞋子之外不知道自己會些什麼,而曾經的工作經驗只是在飲料店或便利商店打工,就不用妄想自己能夠錄取產品分析與銷售的工作並上台簡報,因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然而,你或許會想說,我可以邊做邊學啊,總沒有一出生就什麼都懂的人吧?的確,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如果一項專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被取代,那麼也就不叫專業了。但事實卻是殘酷的,以 Nike 在產業中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專精技術或是過人資歷的人,他們可沒有必要花時間來等你慢慢成長茁壯,因為早已有各個領域的專家或頂尖人物穩穩的把你卡在禁區外面。關於這個部分,小編雖然不是專家,但卻也有一些想法,如今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誕生了許多 “樣樣通,樣樣鬆” 的人才(包括小編自己…),好像什麼都會一點,事實上卻是什麼都不會;競爭力逐漸下降的結果,22K 也就不那麼意外。因此,學有專精的技職教育體系才會在近年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如果你已經身在此山中那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找一個自己有興趣或是能夠一展長才的領域專心發展,藉此創造出你與其他人的差異,成為別人無法取代的專家,這樣你才有機會成為 Nike 要的那個人。此外,Nike 並不需要專業的半成品,而是一位完全知道這份工作應該怎麼做,並且已經隨時準備好證明自己的人,如果你真能如你所說展現出只有你有的獨特價值,相信結果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Nike 是個國際性的大公司,在全球各地都設有辦公室,然而想在 Nike 找尋長久穩定的生涯發展,在其位於波特蘭 Beaverton 的總部工作上一段時間也是必須的,這不只是 Nike,任何大品牌企業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你夢寐以求的職位和工作,Beaverton 擁有的機會遠大於紐約或洛杉磯」,畢竟,他們可是 Nike,不管你想要什麼,都必須自己去爭取才行。

而如果你對進入 Nike 有著更為崇高的理想,例如要成為像是 Eric Avar、Jason Petrie 或是 Leo Chang 這些頂尖設計大師級人物,最好的方式便是先想辦法成為 Nike 的設計師,因為他們偏好從內部拔擢出高階人才,而且在你成功獲得聘用後,先別高興得太早,因為考驗才正要開始。Nike 的內部分工可說是非常精實,而這代表你只能花時間在熟稔公司內部的運作與文化,而非你本來就應具備的工作技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你在該項職務上成為專家後,你才能獲得晉升或轉調的機會,在此之前,你仍須打敗其他 3 萬名同樣覬覦該職位的競爭者。唯有如此,員工和公司才能一同成長,這是 Nike 始終秉持的觀念。這中間的過程不只異常辛苦,同時更需要無止盡的堅持與強悍的態度。「專注於你的專業,等時機成熟,你自然能夠將你的專業導入不同需求的工作崗位中。」Harris 如是說。

 

資料與圖片來源:Sole Collector、Ke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