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維基 / AIR MAX 關鍵字 (PART 1)

對於球鞋,我們有太多想說的事,對於 Nike ,有許多其實我們經歷過但卻淡忘了的故事,新單元勘履維基搭配 封面故事 / NIKE AIR MAX 大氣墊時代 以「球鞋關鍵字」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關於 Air Max 的點滴,帶大家從這些環繞著 Nike Air Max 的創意與投注去感受這個經典系列的魅力所在。

Air

歷代的 Air Max 氣墊變化
歷代的 Air Max 氣墊變化
在1978年的夏威夷 Honolulua 馬拉松,第一款擁有「Air」的氣墊跑鞋 Nike Air Tailwind 限量發表了,1977年的 Frank Rudy 在 NIKE 的奧援之下,終於讓 Air 氣墊夢想成真,以當時的技術開發出可以防止氣墊漏氣的製程,也開始了Nike Air的世代。而後在 1987 年我們見到 Air Max 的出現,Nike 的傳奇設計師 Tinker Hatfield 獨排眾議,提出了把這種突破性的技術視覺化的想法,使得跑者能更理解這種緩震的益處,於是我們見到配置了可見式氣墊的 Nike Air Max 鞋款,開創了一個全新系列,永遠改寫了運動鞋的創新進程。

AIR MAX


Air Max 氣墊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要讓大家「見到」原本隱藏在鞋中底的氣墊避震單元,另一方面也有機能上的考量,越來越好的技術讓 Nike 得以打造出更大的氣墊單元,為了要容納更大的氣墊,Tinker Hatfield 從龐畢度中心的建築得到靈感,把功能結構外露後可以得到更好的內部空間,讓中底開窗的這個點子除了能夠讓容納更大的氣墊,較少的發泡中底體積也意味著可以減輕鞋款重量。在 1987 年代開始了 Air Max 氣墊之後,Nike 不斷挑戰技術並一代又一代地增大 Air Max 的尺寸。

Air 180


在往兩側不斷加大開口之後,1992年的 Air Max 挑戰了讓再次加大的氣墊直接與外底連結的設計,這個想法等於是去除了底部的發泡材料,從外底就能夠見到氣墊的這項技術有著相當高的難度,根據當時參與氣墊開發的設計師 David Forland 回憶「The idea was much easier said than done. The Air Max 180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Air Max sneakers to create.」

Air 270
Air Max2
Full Length Air Max

1993年之後,Nike 開始使用了 Blow Molded 的技術打造 3D 成形的氣墊,有了這項技術的幫助,氣墊的形狀不再是靠著吹入的氣壓而成形,也藉由這個技術,Nike 得以致做出更複雜形狀的氣墊,也開始嘗試在前掌加入可見式氣墊,到了1997年更是一舉打造出全長的 Air Max 氣墊。

Tuned Air

1998年是 Air Max 突飛猛進的一年,象徵著Nike研發精神的「Alpha Project」在那年被提出,我們開始在各式鞋款的某個不起眼角落見到了象徵這個秘密結社的共同標誌 — 五顆並排的小圓點,標示著這雙鞋款是Nike專為運動員所量身打造。Tuned Air也是在同時期開始被運用的氣墊科技,除了 Air Max Plus 與旗艦級跑鞋如 Air Tuned Max、Air Max 2000 等等鞋款採用Tuned Air之外,2000年左右還有如 Air Force Max Plus、Air Big Flyer Force、Air Tuned Force 等同屬Alpha Project的籃球鞋款使用這項技術,這個技術特色就在於氣墊的緩衝力道得到了更細緻的「調校(Tuned)」,Nike將氣墊裡的部份支柱移除,改植入一組組由兩個半球形上下顛倒對接的Tuned結構,由於設計師可以更精準地調整這些球形結構的大小與位置,運動員們也得到更具針對性的Nike Tuned Air氣墊避震。

Tubular Air

Tubular Air是Air Max演進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版本,在2001~2002年被少量使用的這個科技將原本圓弧狀的Air Max氣囊結構改以管狀串連的方式製作,一條條骨架似相連結的氣墊埋入了運動鞋的發泡中底之內,從側面看去,外型上只見得一個個如太空艙般的圓形開口,鼎盛時期,一雙使用全掌Tubular Air的Air Max 2002在中底總共就擁有多達二十六個氣窗開口,是個十足未來風格的奇異經典。

Air Max 360

口號是「No Foam, No Problem」的 Air Max 360 氣墊首度出現在 2006 年,利用從 Air Max 2003 以來的 Caged Air 技術,讓中底完全交由 TPU 以及氣墊結構,完全沒有泡綿的設計帶來了 360 度可見式的極大化氣囊結構,也嘗試去解決環保泡綿材料所帶來的耐用度問題。

Air Max 2015

在經過了數十年的氣墊研發之後,Nike 在挑戰極大化氣墊容量之外,也積極打造更靈活的氣墊,在 Nike Air Max 2013 之後,加深了的溝槽以及更具彎曲度的氣墊成為了這一個 Air Max 世代的明顯特色。

Zoom Max

目前為止多半使用於籃球鞋款的 NIKE ZOOM MAX 氣墊[/caption]也許你沒察覺,但是從 Air Max 發表以來,在2006年的 Max 360 又展開了一波成長,也許氣體容量沒有明顯地變大,包含著更容易彎曲的設計、環保著色處理的氣墊外殼、還有融合了 Zoom Air 與 Air Max 特長的 Zoom Max 氣墊。在 LeBron X 身上出現的 Zoom Max 氣墊科技擁有巨大的全掌開窗氣墊,像極了 Air Max 的外觀卻擁有 Zoom Air 的腳感,氣室裡頭由強力纖維所拉緊的內部結構也透漏了他的不同;與 Air Max 相比較,Zoom Air的最大特色就是這些拉緊著上下層板的纖維,若是沒有這些維持形狀的纖維,不安份的空氣會馬上讓氣墊從平板狀變成圓鼓鼓的氣球,而那可不是 Nike 想要帶給運動員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