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嶄新中底實戰體驗

adidas-crazylight-boost-performance-reviewadidas Boost 科技是衝擊整個運動鞋生態的發明,其優異彈性及緩衝性已經在慢跑鞋上充分證實,Boost 平均且全方位的表現讓籃球鞋在尚未正式推出前就備受期待,與去年慢跑鞋相同,在鞋款正式上市前 adidas 官方釋出了鐵球試驗影片,不同的是這回由 Derrick Rose 與 Damian Lillard 來示範,由這兩位 Boost 籃球鞋的首席代言球星透過動態影像展示 Boost 科技的性能,由畫面中可以看出 Boost 非常穩定的吸收了衝擊,並給予迅速豐沛的回饋,Boost 籃球鞋技術歷經 NCAA 及 NBA 頂級球員測試,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模擬比賽中收集數據,不僅正是產品能更符合選手需要,同時陸續收到測試者的好評,認為 Boost 相較傳統 EVA 中底在舒適與表現兩方面都出色許多,林書豪暑假訪台期間更直言 Boost 籃球鞋已經擄獲他的心。

這樣一雙劃時代的戰靴,自然會成為勘履者編輯部的測試重點,特別在於去年以來穿過 Boost 中底跑鞋後對其留下的好印象,讓年初就知道第四季會有 Boost 籃球鞋的我們期待許久,本次除了雞排小編率先親自測試之外,後續的延伸測試將會有更多詳細內容還有多方意見的匯集,希望透過這波測試讓更多人瞭解 adidas Boost 中底革命在籃球鞋立下的新里程碑。

測試者基本資料
身高:169 公分
體重:65 公斤
測試場地:室內木板地 / PU 戶外球場 (龍門國中、台大地震中心球場)

Crazylight Boost 吸睛造型與色彩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小編的入手的是 Damian Lillard 版本,是由 adidas Basketball 贈送的特殊盒裝,收到的時候還滿開心的,因為個人除了是 Lillard 的球迷,本身對豹紋也有一定的喜好,所以在首波的販售配色中能夠得到這雙讓我非常驚喜,另外也跟另外兩位朋友分別借了目前已經上市的 Ricky Rubio 版本還有全台限量已經幾乎完售的 Battle Pack 來進行拍攝,而據了解 10/6 台灣將會上市 3 個新配色,對 Crazylight Boost 有興趣的勘履者屆時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配色 (們XD) 入手,這回除了鞋面的圖案或是線條特別,個人對於深具速度感的三線標配置相當有好感,讓整雙鞋看來更為銳利。

接著的鞋評部分,由於這是一雙引起廣泛勘履者好奇的鞋款,因此評測將跳脫評分方式,將探討這雙鞋值得注目的六大要素在實戰中帶來的感受,而非傳統針對「性能表現項目」來作評述,希望藉由此方式能夠解答勘履者們在入手前對於特定部位實際穿著過後的疑問,讓各位更了解 adidas Crazylight Boost,能夠在試穿的時候有明確的依循可以參考,畢竟作為 adidas 中底革命的首雙籃球作品,這雙鞋在各個面向都具備指標性意義,是值得嘗試看看的里程碑之作。

以 Boost 為靈魂的完善避震穩定結構

大家最期待瞭解的部分應該都是在慢跑鞋頗受好評的 Boost 中底究竟移植到籃球鞋後表現如何呢?因此第一部分,我們就來剖析以 Boost 中底為首的結構。

這邊先做簡單的總結,Boost 中底籃球鞋將首先見於 D Rose 5 Boost 還有 Crazylight Boost 上,個人認為 adidas 在以需求為出發點的區隔做得不錯,D Rose 5 Boost 相對來說更適合追求極致反應性與出色避震的選手,然而 Crazylight Boost 走的則是均衡路線,目前徵詢過的幾位朋友打法不盡相同,但是都對 Crazylight Boost 提出了正面的評價 (當然也有些顧慮或疑問,後續一併說明),顯見 Crazylight Boost 在嘗試帶給大家嶄新感受這點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從上圖來看,由 Boost 材質、中足 TPU 片還有 StableFrame 肩負起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的避震穩定任務,Boost 在腳跟的設計經過了諸多測試與考量才成為現在的型態,樣品階段其實 Boost 中底完全裸露在外,進入量產階段則加入了後方的包覆,讓整體穿著感相對更踏實,保留必要的避震與反應性卻不至於讓雙腳晃動,有人提及這樣的設計穿起來似乎沒有那般腳感清晰,必須說的確是如此,但從另一個方面看,目前不管對 Crazylight Boost 的想法是什麼,大家共同的反應都是「腳跟打完球並沒有不適,在實際有動作 (起跳、落地、轉身) 時都能感受到其作用」,說明 Boost 在實戰當中有確實的發揮其作用,不過由於籃球跟慢跑運動的不同,所以才沒有調整成非常 Q 彈的腳感,然而就使用者評價來說,對於 Boost 中底的看法都相當不錯。

接著是另一個讓整雙鞋維持穩定的功臣,中足 X 型 TPU 片仔細看能夠發現有向前後延伸,讓前後掌不會有過度的翻轉造成不穩定甚至直接的運動傷害,而 Boost 跟大底的外側透過這片 TPU 的接合讓整體在衝擊的傳導上也更為均勻,有機會穿上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在進行側向動作時可以感受看看,會發現 Boost 壓在一個很穩固的構面上,提供整體安心的穿著感。

StableFrame 多密度中底則將上述的元素作整合,透過不同密度的配置來提供整體的舒適穿著感,並向兩側延伸降低側翻機率,這邊可以順便回答一下許多人對於 Crazylight Boost 非常貼地的前腳掌提出穿著感疑慮,透過整體中底的調整,前腳掌不論在室內或室外打球都沒有不適產生,不過後續會就前腳掌的部分繼續深入探討。

針對籃球賽打造的設計

看到這邊,有人可能會說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的評價未免太棒了?平心而論,在避震跟穩定的表現它的確透過革命性的 Boost 中底打響 adidas 籃球鞋革命的第一砲,不過接著要探討的部分就出現了不同的分歧,大家著迷於 Boost 的同時不妨也看看這些心得,能夠更客觀評估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接著要提的是幾個對籃球鞋而言同樣相當重要的部分,這些元素的性能表現在時暫時的重要性並不亞於 Boost 中底,一雙籃球鞋在性能的配置上還是要達到一定的均衡調整才能稱得上是一雙好穿的作品。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乍看之下是高筒鞋款,但其實由於腳踝切削線條角度極大,穿上後可以感受到雙腳仍有很大的靈活度,因此相對腳踝保護相形更重要,雖然整體的包覆還不錯,在這邊還是要吹毛求疵一下,腳踝支撐設計在慢跑運動的強度或許還足夠,但使用於籃球運動實在還有些進步空間,外覆的 TPU 片偏軟,對於腳踝支撐要求極高的人在試穿時需要多感受一下。另外在 Crazylight Boost 上首先出現的 ShockWeb 鞋面以白話解釋的話就是在鞋面上覆蓋 TPU 塗層,讓原本柔軟透氣的鞋面披上堅韌的盔甲,兼具舒適度還有保護性,穿起來後更能感受到這個科技細膩的地方。

至於外底則是已經穿過 Crazylight Boost 的人提出比較多考量的點,首先有人表示 Crazylight Boost 僅有直向紋路這絕對是有誤的,仔細看其實還有斜向紋路,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改變不了其抓地力並不突出的事實,穿起來的時候並沒有感到特差,只是跟前作比起來少了那種黏住地面的感覺,就只能從大底感到基本的抓地感,對於喜歡 Crazylight 系列過去堪稱頂尖的抓地力的朋友可能會比較失望。另外大家也非常關心耐用性的問題,首先由於紋路非常淺,因此雖然穿著時間不是特別長 (約 1.5 個月,室內全場約 10 場,室外 3on3 + 全場約 4 小時上場時間),已經出現一些磨損現象,不過老實說沒有想像中嚴重,這部分再後續會再提出進一步觀察結果。

techfit 倒是一個非常值得嘉許的部分,從服飾一直使用到鞋款表現都非常不錯,具備彈性的特質讓鞋舌的包覆感很不錯,特別是在穿上後把鞋帶綁緊時,不曉得勘履者跟小編有沒有同樣的習慣,如果能夠感覺到鞋舌包覆著小腿,就會非常有安全感,在切入時也能透過其承托維持更好的姿勢,這邊特別提一下,有其中一個穿過的朋友表示鞋舌與鞋身接縫處有點壓腳,不過其餘則無此現象,因此推測應該是腳型問題,勘履者入手前務必進行試穿。

最後將進行整體鞋評的總結,為大家歸納值得入手的原因,還有必須注意的地方

為什麼你該買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 革命性 Boost 中底物有所值,擁有值得嘗試的腳感
● 整體性能非常均衡,適合各種打法
● 重量極輕,但有兼顧必須的保護與穩定
● 本點為個人觀感,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包含 10 月即將上市的配色都相當不錯

購買前須注意事項
● 許多問題都來自於沒有試穿,透過去店裡試穿不但能夠體驗 Boost 中底,還可避免許多因尺碼不合產生的不適感
● 對抓地力的標準極高者可能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 極薄的外底目前尚待考驗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