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巡弋 / AIR JORDAN XX9 二十九代性能實戰鞋評

review by edtrigger
測試者資料
1.身高:178CM
2.體重:68KG
3.穿鞋習慣:防守搶籃板,進攻多傳球,偶爾中距離空檔跳投,外加少少的快攻上籃。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4 分:

XX9 的踝部支撐來自內部緊密的填充,與手邊的 Air Jordan XX8 或是 Air Jordan 2011 相比較,在自然站立狀況,拉緊鞋帶 AJ XX9 兩側的填充就已經「碰到」腳踝兩側,加上後跟內側的不規則型填充,由阿基里斯腱到腳跟可以說是穩穩包住,沒有任何滑動,不過鞋面材質本身是柔軟的,所以在這邊沒辦法拿到滿分,不過這也是 AJ XX9 的腳感特色,有著貼身包覆但是並非動彈不得。

2. 抓地力(Traction) 4 分:

的外底使用的是波浪狀的紋路,在(隨便保養而已的)室內場中跑動沒有太大問題,但也僅只於此,它不是那種死咬著場地嘰嘰叫的類型,相對地,由於本身鞋底結構的特殊(前掌腳掌中心區域微略高出周圍),所以本身在落地時的面積就比較少一些,我覺得 Air Jordan XX9 的腳感讓人覺得不拖泥帶水,只要重心稍微移動就可以感覺到外底已經傾斜準備啟動。

3. 舒適度(Comfort) 5 分:

說到 Air Jordan XX9 的舒適度,不能不提的就是它的鞋面,鞋面是以 Performance Woven 所製作,設計師在見到汽車「安全氣囊」做動時,瞬間爆發並承受衝擊的畫面之後,決心尋找能夠承載這概念的織品技術;二十九代實品的鞋面質感擁有類似「領帶」細緻度的編織,設計師 Tinker Hatfield 更是以 HD(高畫質)來描述這項技術的潛力時,在發表會中我們還覺得一知半懂,但是實際穿過後,就了解那種見過高畫質螢幕「回不去了」的感覺。

所謂的「高畫質」一方面是來自這個鞋面呈現圖像的能力,幾乎是只要畫得出來就有辦法出現在鞋子上,未來發展可能性相當大:另一方面則是這個編織的細緻程度讓 Performance Woven 貼合腳掌的程度比其他鞋款更高,Air Jordan XX9 的鞋面可以說幾乎就是由外側的 Performance Woven 與內襯的布料所構成,薄薄兩塊布彎曲程度之高可以想見。一般鞋款穿上後可以感覺到鞋面與腳背之間的空隙,甚至因此感受到各部位的包覆與支撐細節,在初次穿上二十九代後,會讓人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形容這雙鞋的腳感,因為在楦頭內側、腳背,幾乎就是雙腳的延伸。

有人也許會以多穿上了一雙襪子來形容,透氣度也的確不錯,不過我在穿上二十九代時,明顯感受到了前掌外側 TPU 包圍的支撐性(應該是這雙鞋腳感上最不像襪子的地方~),與全長加上楦頭幾乎包了一圈了的 Air Jordan XX3 相比較,XX9 前後分割式的 TPU 包圍的確更為實用也較自然。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4.5 分:

Air Jordan XX9 的中外底結構大部分可以說是來自前一代 Air Jordan XX8,然而從 Air Jordan XX8 開始打造以來兩年有餘的經驗,設計團隊對於 FlightPlate 特性的掌握更上一層樓。算算這兩年來,實際使用了 FlightPlate 技術的鞋款除了二十八代之外,還有 28SE、Melo 10、Super.Fly 2 與 Dominate Pro 訓練鞋款等等,雖然一樣是 FlightPlate 但是腳感各異。對於 XX9 來說,前掌中心與兩側的距離差調低,讓 XX9 有著更明顯的地面感,腳掌左右側傾的幅度更小就能夠接觸到地面,實際上場的感覺,比 XX8 的啟動就是「快」了那麼一點,可以說維持了 FlightPlate 讓 Zoom Air 放手回饋的特性,也增加了更佳的場地感。

另外很大一個特色在足弓下方所增加的橋接結構,這一段串起前後掌的設計是我覺得 Air Jordan XX9 腳感提昇的關鍵,如果有擁有 Air Jordan XX8 的朋友應該就知道,當你在穿鞋子的時候,前掌進到足弓上方準備穿進去的時候,前後掌完全分開的 XX8 會呈現一個不自然的「上翹」狀態,就是由於以 FlightPlate 跟 Carbon Fiber 為主的足弓支撐彈性太好所致。

這次在中段外露的 FlightPlate 實在是 Air Jordan XX9 在機能上的優雅展現,除了擔任前腳掌與 Zoom Air 接觸的彈性平面之外,足弓處的山谷造型以泡綿中底著地,讓前後掌連動得到更順暢的銜接,裡裡外外擔任了重要的機能核心角色。Air Jordan 從八代開始讓前後掌外底開始分家,一部分除了可以減少泡綿中底跟外底以減輕重量,也是要讓球員更加靈活,但是如何維持這中段的強度就需要有結構性(如 Air Jordan 2009)或是材質如 Carbon Fiber(Air Jordan 11)、TPU(Air Jordan 14)等等的解法,這次 Air Jordan XX9 利用這樣橋接的作法,我覺得是一個蠻好的解決方案。

5. 耐用性(Durability) 3.5 分:

這次的 Air Jordan XX9 在開箱後就注意到掛在鞋身上的標籤寫明了「Air Jordan XX9 僅適用於室內場地」,以正常的室內場地使用來說,狀況其實不差,由於 Performance Woven 織料就像塊布,加上中底 TPU,兩者都是不容易出現褶痕的材料,小心使用下保持外觀品相良好不算是難事,但是四層織法的 Performance Woven 耐得住怎麼樣「操」法,實在有待時間去考驗。

6. 重量(Weight) 4.5 分:

Air Jordan 2011(US9) : 420g
Air Jordan XX8 (US9.5) : 405g
Air Jordan XX9 (US9.5) : 390g
手邊的資料不算是完整,但是突破400g的 Air Jordan 印象裡頭是第一次,而鞋面與中底的配重相當均勻,也是帶來 Air Jordan XX9 好腳感的一個原因。

7. 總評(Overall) 4.5 分:

從發表會以來,可以說從 Air Jordan XX9 正式面市就開始參與到相關的資訊,其實在紐約發表會現場,就忍不住想要偷套一下,但是被眼尖的工作人員以「They're not going to be happy about that」而制止(笑)。Performance Web 在織布的過程中,利用經過電腦計算所埋入的線梭色彩創造出布料的不同花紋甚至是伸展特性,如果有機會拿到鞋子各位可以仔細瞧瞧,以這款大飛人的設計來說,你仔細的看(我的意思是 – 非常非常 – 仔細的看)會發現在黑灰爆裂紋的區域之間還是有織入了紅色的線,只是利用了結構的巧妙讓那一點秀出它該有的顏色,這塊鞋面可不是如平常想像的「電繡」花紋那樣,完完全全是專門織出來的一片式面料。

腳下的氣墊感受更是可以感受到微調後的成果,也許會有人以「後跟沒有氣墊」來質疑此次的腳感,感情上的確覺得可惜,但實際穿來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也許該多穿幾次之後再來談這部份,但是在與一些 Air Jordan 相比,XX9 後跟的舒適度更好也更流暢,譬如說 Air Jordan 2010 雖有全氣墊加持,但太方正了的造型就有幾次讓我腳跟落地時不太舒服…

Air Jordan 系列博大精深,但是可以從中見到因為製鞋工藝與主導設計團隊們的影響,近兩年在 Air Jordan XX8 重新畫出了未來旗艦路線之後,我覺得 Air Jordan XX9 給我的感覺有如 BMW E65 世代的大七系列轉入 F01 世代的感覺,其實基本精神與靈魂不變,但是整體的性能表現與細節顯得更為成熟與精雕細琢。

在實戰當天,我恰巧也試了 Air Jordan XX9、Nike Kobe 9 Elite Low 與 Nike KD7 三款鞋,其實也恰巧落在光譜的幾個點上面,從幾乎眼花撩亂的科技大整合,到洗煉幾乎極簡的大飛人AJXX9,我覺得這幾款鞋各有其特色,也讓我想起了小山裕久的一句話「日式料理就像書法…是簡單卻難做的料理。」「就因為步驟很單純,因此每一個細節的品質都必須有一定的水準,也就是說任何的偷工減料都是不被容許的。」

與增增減減的法國料理相比,穿上 Air Jordan XX9 有種一切了然於心,卻又不知從該從哪裡開始講比較好的感覺,各位有機會真的值得實際試試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