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Nike Kyrie 3 究極外底結構的專注追求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不會有定論,但 Kyrie Irving 在 2016 年末聖誕大戰的表現讓他成為了英雄,同時創造了屬於他自己最新簽名鞋款 Kyrie 3 的時勢,因為那是 Irving 首度於正式比賽中穿上它出賽,就有 25 分與 10 助攻的出色表現,並於讀秒階段在貼身防守下完成了致勝的跳投,相信有不少人在看過當天的比賽後都對他腳上的戰靴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而其實 Kyrie 3 的確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去探討,相較於 LeBron 或是 KD 的鞋款每代間都有著顯著的革新,Kyrie 的鞋款就像是 Kobe 過去帶給我們的感覺一般,具備有某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如果說 Kobe 的鞋款成為籃球鞋低筒的標竿,那麼 Kyrie 系列針對外底的嘗試,也讓我們看到更多籃球鞋對於外底結構框架的突破,留給未來籃球鞋更多想像空間。

這次編輯部的評測由兩位成員輪流進行,最後再透過交流彙整出目前的結論,若是有更新的想法我們也會在找機會在網站上與勘履鞋評俱樂部跟大家分享。

與系列作品的比較

從標題來看,就知道我們在 Kyrie 3 上看到了對於外底近乎偏執的追求,前面有提到這其實是系列作品的脈絡,因此我們就先從大家應該都滿好奇的系列作品比較開始,方便有穿著過前兩代的朋友做比較。首先是外底的部分從 Kyrie 1 起就確立了幾點元素,沒有意外的話相信之後都會出現,分別是針對抓地力性能的紋路方向、向上延伸至側邊的大底,還有內縮的足弓,這些設計都讓 Kyrie 系列成為一雙更適合切入與變向的鞋子。但其它設計 Kyrie 1 就比較中規中矩一些,屏除球星故事的元素,Kyrie 1 其它部份設計都還是以性能為主,先為整個系列訂下了基礎,而直接比較的話 Kyrie 3 的鎖定感更好,外擴的大底讓場地感更清晰,但 Kyrie 1 的避震感會比 Kyrie 3 來得稍有回饋感一些。

Kyrie 2 有穿過的人應該都對於前腳掌的腳感很有印象,但個人覺得比較像概念車,Kyrie 3 的前掌或許在穿著時沒有像 Kyrie 2 那麼的明顯感受到突起,然而卻是更為實用,不論突起或者抓地力在進行變向或急停時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作用,兩位測試者當中使用到更多切入的那一位對此特別有感受,他也穿過 Kyrie 2,前掌同心圓對於轉身很有幫助,但 Kyrie 3 則真的針對腳掌瞬間需要施力時提供很好的支點,Kyrie 2 由於使用了較厚的歐士萊鞋墊並在前掌中底有再配置增厚泡棉,整體的腳感算是三雙中比較鮮明的,而至於包覆跟鎖定雖然 Kyrie 2 有綁帶,但三雙都穿過的人會覺得反而是 Kyrie 3 有最好的包覆與鎖定,Kyrie 1 次之,他們都透過最基礎的方式並加強腳踝的填充帶來簡單但有效的固定方式,Kyrie 2 在中段的固定反而沒有那麼的貼合,不過因為有固定帶所以不錯,但還是比較推崇 1 與 3 那種人鞋一體感。

從三雙的外底即可看出各異其趣的個性,1 追求純粹的抓地力,特別是前後向表現更佳,2 則是在左右變換方向還有轉身這個課題透過前掌微凸的同心圓外底帶來過去籃球鞋沒有的思維,3 可以說是整合了 1 與 2 的概念,如果你的打法跟整體狀況適合,那麼相信 3 能在球場上許多重要瞬間帶來協助,至於 Kyrie 3 比較可能適合的穿著對象或是能滿足的需求我們在下面陸續分享。

性能剖析

Nike Kyrie 系列的抓地力表現向來為人所稱道,而 Kyrie 3 也不例外,傳統魚骨刻紋恰如其分地發揮功效,壓低重心加速度過人時外底穩穩貼著地面,卻又不死黏 (下場前都有特別清理過外底,因此跟沾黏灰塵與否應該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有些鞋款抓得太緊反而稍嫌過頭了,鞋比人兇的情況下會讓人稍稍分神,但 Kyrie 3 可是乾脆得很,絲毫沒有拖泥帶水,這方面的處理很到位,若以切入為攻擊手段的選手相信會是如魚得水。

前掌外底的作用

可以看出前掌兩塊突起雖沒有 2 代明顯,卻仍然高於其它外底區域,因此在落地時能夠感受到這兩塊的突起,在進行特定動作時則能夠發現它的不同作用。

延續前一代的特點,Kyrie 3 的微凸曲面往兩側延伸,在左、右各別設置了一個同心環狀紋理,緩緩的走其實還感覺不太到它的存在,但當使出左右變向或是歐洲步時,兩塊獨立刻紋給予的抓地輔助就來了,真要形容的話,我會說像是形成了一股額外的屏障,讓腳掌橫向踩踏時產生的力量可以即時穩下來,收力後讓腳能瞬間再出力往反方向移動,這樣的效果是以往沒有過的體驗,Kyrie 系列在針對變換方向的題目上真的投入了不少心力尋找最適宜解答,也是過去鮮少見到的設計思維,接著後續還能如何發展?著實令人期待。

包覆與靈活的平衡的巧思

鞋身整體的支撐、包覆主要是倚靠鞋帶系統收緊提供包覆,即便是中筒結構但踝部仍有些許靈活動作的空間。在最前端兩個鞋帶孔則考慮到是腳掌彎折的區域,因此替換成偏軟的質料,免於產生異物感的情形,挺貼心的,同時加入 Dynamic Flywire 補足材質不夠強韌的部份。

整體穩定的考量

先前的這支廣告片除了激昂的情緒,某方面也說明了打法類似於 Kyrie 的選手雙腳與地面總是「若即若離」,不停地以腳步迷惑對手,因此腳掌的穩定度就非常重要,在測試間我們有兩點發現可以分享給大家

外擴的大底

Kyrie 3 的大底外擴特別是後腳掌非常的顯著,穿上甚至有點 Huarache 2K5 的感覺,年紀稍長的鞋迷應該比較能理解,這樣的設計在大幅度的動作變換過程可以很有效的防止側翻,而後掌得部分更能在轉身或後撤步時帶來幫助。

施力重點設計

像是攀岩等運動都會有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概念,我們認為鞋子其實也具備類似的想法,當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有越多的穩定支點就能夠把越多的力量傳導使用在動作的銜接與變換,而非用在保持自身穩定上,值得注意的是 Kyrie 3 內側圖中這兩點,在測試者進行換手運球等動作時會同時接觸地面,提供一種過去很少感受到的回饋感,進而讓動作的反應時間減少,是一個不容易注意到但是很實用的設計,其實很多鞋款都會有這樣的結構考量,然而 Kyrie 3 跟前述的外擴結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加成效果。

避震的取捨

避震效能的部分,必須說這真的不是 Kyrie 3 擅長的項目,後跟位置雖然配置了一塊 Zoom Air 氣墊,但腳感並不軟彈,在跳投時其實帶來一些幫助,有些過軟的鞋子會在起跳時吸收掉爆發力,但 Kyrie 3 沒有這個困擾 (看到聖誕大戰的決殺了吧),然而肌力不是特別出色的人,剛開始穿可能還是得習慣它硬朗的腳感,如果你需要的就是反應性跟極端的穩定,就可能要在避震做些取捨,兩位測試者使用腳掌的方式不太相同對 Kyrie 3 這部分的評價也截然不同,其中大量使用前腳掌移動的測試者並沒有因為前腳掌沒有氣墊而感到不適,反而覺得腳步非常輕盈,再加上 Kyrie 3 的前後掌高低差極小,有人反映避震很硬且會痠痛可能是落地時整體設計讓腳掌以比較大面積立即著地,而非以腳尖→掌腹→腳跟這樣的順序,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在劇烈球賽後累積的疲憊與衝擊是不可小覷的,Kyrie 3 真的是一雙需要找到使用說明書的鞋款。

總評

Kyrie 3 的楦頭偏寬,已經穿小半號並且著用兩雙襪子 (厚、薄各一),鞋頭內前緣周圍都還有些許空間,在下場測試前一度有點擔心會不會因為滑動頂到前端,但結果證明是多慮了,因為如果鞋帶有調整得宜,腳掌是呈現穩穩地被鎖著的情況,留下的空隙反倒為腳趾保有活動的範圍,偶爾可以稍微鬆口氣、小小舒展一下,實戰後反而覺得這樣的空間是好的,因為 Kyrie 3 鞋頭的編織狀物料非常強韌,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延展性 (這讓我想起了 LeBron 9 的鞋頭),加上外圍還有一層薄薄的 Fuse 塑料加強保護,若是和腳貼得太緊密反而會有產生不適感的可能。再回到版型的話題上,各位若並非寬腳掌,建議在購入時可以考慮先從小半號開始試穿,但也有聽聞朋友穿著原尺碼即可,因此務必記得帶上打球習慣用的襪子去試穿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尺碼,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Kyrie 3 中底接近足弓的位置有向內收縮,呈現弧形凹陷,其中一個測試者穿的時候足弓有點感到壓迫,這部分也是因人而異,大家如果有試穿不妨仔細感受一下,看自己的腳型是否能接受。

網路上已經有不少人提到 Kyrie 3 避震方面並不是強項,以兩個測試者交流過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這是一雙僅存在愛與恨的鞋子,因為它的設計深具概念性,如果它提供的協助正好是你要的,那麼你會愛死它,但若是你對於避震非常注重,那麼它的腳感你可能不是你的菜,日前也在朋友的 facebook 看到他穿著這雙鞋晃倒對手,所以鞋評都是供各位瞭解我們這些穿著過的人的感受,親自去試穿即使沒有實際運動相信還是能對於各位的評估有所幫助,Kyrie 3 的使用說明書更是必須如此才能找到,對於避震極度要求的人我們當然絕不強迫各位嘗試,因為這勉強不來,但反過來說,如果 Kyrie 3 可能是適合你,那千萬要嘗試看看,不要錯過擁有一雙能解放自身打法的戰靴。

值得推薦:
1. 針對變向、急停等需求,把 1 代與 2 代設計進行成熟的彙整,有相關需求的人球技可獲得充分支援 (這邊特別說明,並不是抓地力的提升,單論抓地力 1 代可能較佳,而是各面向整合出全新的腳感)
2. 前腳掌異材質拼接幫助彎曲效果顯著
3. 外擴設計的強大穩定

必須注意:
1. 中底緩震回饋感極低,加上前後掌高低差小造成場地感過於清晰,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
2. 楦頭寬中段窄增加尺寸選擇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