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SKETCHES FROM DESIGN LEGEND

TINKER HATFIELD

五組手稿 認識傳奇設計師

Tinker Hatfield 在 1980 年代以建築師的身分加入 Nike,而後開始以特殊的美學以及結構觀點為球鞋設計帶來全新視野,而其實在建築師的身分之前,他也是一位具有全國水準的撐竿跳選手,受過 Nike 創辦人 Bill Bowerman 的訓練,融合建築、設計以及美學的他被奉為球鞋設計領域中的傳奇設計師,一手打造的 Air Max 系列(負責了 Air Max 1 ~ Air Max 94 的設計)還有 Air Jordan 系列(Air Jordan 3 ~ Air Jordan 15 以及近代的多款 Air Jordan)以及許多史上留名的名作,本篇介紹從設計師的手稿帶各位認識感受傳奇。



SKETCHES #1

AIR MAX ZERO

說到Nike Air Max 系列,就不得不提起一切的原點 Air Max Zero,當年 Tinker Hatfield 滿心想著如何設計一款可以展示出 Nike Air 科技的跑鞋,而那時候所完成的第一個手稿上的那雙鞋正是大家現在所知的 Air Max Zero,因為設計太過前衛(如內靴以及D環鞋帶孔),經過修改之後才發展出這個系列作實質上的元祖鞋款 Air Max 1。透過手稿圖我們彷彿回到近 30 年前一窺 Tinker Hatfield 對這個系列最初的期望與想法,鞋領應用舒適的內靴設計、鞋帶系統擁有靴型概念的 D 字環扣,另外最引起小編注目的是氣墊單元的配置,畫稿中 Tinker 曾經思量過將氣墊分段放置於中底內部,這樣的概念後要到 1995 年的 Air Max 95 才終於能夠被付諸實踐,看似簡單的幾張圖蘊含著不平凡的創意,深深影響著後續鞋款的發展。


AIR MAX 1

1987 年Air Max 1的誕生帶來可見式氣墊,就此讓藏在中底內的 Air 得以被人們真正「看見」,這項革命性的設計不但成功創造高度話題,也代表製鞋技術的突破,可以說是 Nike Air 演進歷史上的重要標竿。負責操刀的 Tinker Hatfield 在當時受到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影響,Tinker 曾在旅行巴黎途中去參觀了這座擁有外露鋼骨結構與管線系統的前衛建築,心裡頭因而萌生將氣墊呈現在外的點子,專業建築師出身的他於是便把這樣的概念給投射到鞋款設計之中;此外,其因用途區分而漆上各種鮮明色彩的管線也給了這位傳奇設計師在配色上的靈感,Tinker Hatfield 在繪製設計圖過程中就這麼拾起手邊最醒目的一支色筆為 Air Max 1 彩上之後廣為鞋迷們所熟悉經典白紅色調。

SKETCHES #2

AIR TRAINER 1

在 80 年代 Nike 還沒有所謂的訓練鞋,選手們平常只能穿著他們運動時的鞋款進行相關訓練,不適宜訓練的設計會增加受傷風險,因此 Tinker Hatfield 開始著手設計一雙專為訓練而生的鞋款,起初中和了籃球鞋與跑鞋的功能,滿足健身運動中各項需求。

「一般來說籃球鞋後跟到前掌的平均高度差約是 8mm,而跑鞋則是 12-15 mm,我希望找到一個中間值足以應付跑步動作同時又兼具穩定性」Tinker Hatfield談到設計過程中的考量時如此說道。

他在中底導入 Nike 當時最先進的 Air 避震系統,並在前掌設置魔鬼氈,這個設計在日後也成為 Air Trainer 1 極具標誌性的元素,另外元年首發經典的白/黑/綠配色據說是 Tinker Hatfield 在開發過程中去參觀健身房時受到裝潢顏色的啟發。然而 Air Trainer 1 真正開始大紅大紫並非在訓練領域,是因網球名將John McEnroe著用原型鞋款進行正式比賽而讓世人注意到它,說到這,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SKETCHES #3

Huarache Runner

“I loved that project because it wasn’t typical of my work at the time, in that I wasn’t working with an athlete but basing the design on my own direct experience of water-skiing.”在某次專訪中談及自己所設計的 Air Huarache Runner時,Tinker Hatfield 是這麼說的;在一次的水上運動中,Tinker 腳下那片滑水板上用以固定雙腳的氯丁橡膠材質滑水鞋成為靈感的觸動因子。但當年其實 Nike 內部並不看好該作品,一度否決了這項設計,幸好市場行銷總監願意給他一次機會,製作了 5,000 雙帶到紐約馬拉松賽事,短短三天內銷售一空的佳績讓這雙鞋得以進入量產,並在之後一年內再創下賣出超過五十萬雙的好表現。

這張 1989 年的手繪圖也可以發現有些許元素是參考了 Air Max Zero 原型設計,內靴式概念、後跟可見式氣墊等,說到可見式氣墊,雖然最終市售版本取消這項設計,但圖中的樣式我們在 1990 年發表、也是出自 Tinker 之手的 Air Max 90 看見了類似幾何線條,彼此間的關聯相當有趣。

運動員與鞋款的發展始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將他們的需求轉化做實體形物則是設計師的任務,然而這一次身為設計師的 Tinker 可以說同時也扮演了運動員的角色,以自身的體會開創 Air Huarache體系。

SKETCHES #4

AIR MAG

(Back to Future)

1988 年 Tinker Hatfield 接下了電影公司的合作提案,為《回到未來2》主角 Marty Mcfly設計處一雙來自未來世界的概念鞋款,帶領影迷、鞋迷開啟了一段穿越二十多年的時光旅行。當被問到 Air Mag 的設計過程是從哪邊獲得靈感啟發時,Tinker 回憶道:「這是個思考未來情境的機會,當你在設計任何鞋的時候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歷程,真的,因為未來是充滿著任何可能性的。當時我想到了 2015 年,我認為那時候鞋子也能擁有了智能,可以被啟動並運作著。我只是很自然地就設計出這雙鞋。」在設計稿上他開啟了對未來世界的探索,Power Laces、Computer Lighs 甚至是 growing Air Bags,前兩者今時今日都已經付諸實現,而 growing Air Bags有機會出現嗎?未來有什麼不可能呢,對吧!

SKETCHES #5

AIR JORDAN XI

‘Shining Leather’,原來早在 1994 年時 Tinker Hatfield 就打算將亮皮這項全新元素放到 Air Jordan 11 之中,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割草機、敞篷跑者、尼龍材質背包等靈感來源,其實還有許多設計構想曾經都是方案之一,這些手稿正是最佳見證者。後續開發的過程裏頭可以發現他曾經想用綁帶來代替傳統鞋帶系統,也嘗試過用綁帶搭配不對稱側向鞋帶設計(雖未成真,但1996 年 Jordan 隊友 Rodman 的 Nike Air Shake Ndestrukt採用了這個構思),另外還有一體式鞋舌、外底前掌獨立運作區域等即便現今運用在籃球鞋款上仍可被視為新穎的想法,這也呼應勘履編輯部去年在上海的 Air Jordan 30 周年活動中採訪 Tinker Hatfield 時他所說的一席話:「Air Jordan 11開啟了性能與設計創意的結合風潮,Air Jordan 11 拋開了一切過去,是一款專注於未來的球鞋。在這之後,我們的許多設計都變得更前瞻、更關注於未開發的可能。」
事實上,除了 Air Jordan 11 之外,還有許多款 Air Jordan 均是出自 Tinker Hatfield 之手,我們也在這邊分享精采的設計手稿。
NIKE AIR MAX 90 ULTRA SUPERFLY T-thumb

官方新聞 / HTM 襲來 Tinker Hatfield 設計新作:Nike Air Max 90 Ultra Superfly T

2016 年 3 月,為慶祝 Air Max 的誕生日,HTM 再推力作,為這個變化莫測的合作系列賦予了全新內涵。藤原浩和 Tinker Hatfield 首次推出各自獨立設計的鞋款,代表著自己長期以來對 HTM 合作的獨特貢獻。在此,Tinker Hatfield 與我們分享了 Nike Air …

Read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