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簡評 / Nike Kyrie 2 實戰第一印象

會入手這雙台灣不會販售的 配色真的是多重好運加持,恰巧去香港出差之餘,又遇到鞋友願意先讓給我 (官網獨賣,只在香港待一晚怕收件不及),讓我能夠入手這雙擁有許多細節的 ‘Effect' 版本,這次筒高比較大家可以參考圖片中的比較,同樣是 US9,會發現 Kyrie 1 其實沒有想像中的低筒,而 Kyrie 2 也不是大家以為的那麼高筒,這部分後續再跟大家說明,但另一方面鞋底的穿著感就的確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Kyrie 1 強大的抓地力跟 Kyrie 2 提供更順暢動作連續性的設計可說各有千秋,此篇實戰第一印象,主要與各位分享 Kyrie 2 首次穿著的感想,並與前一代做個簡單比較。

很多人會問的第一個問題肯定就是:哪一代比較好穿?個人主觀的意見是,Kyrie 系列具備中價位籃球鞋應有的表現,絕對是稱職的好夥伴,但並沒有哪一項表現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但是設計師很成功的塑造了其鮮明的特質,都具備令人印相深刻的結構或是性能,由於機能的傾斜,在推薦鞋款時 Kyrie 系列往往不是我的首選 (而且一代有些配色好難買…),但若是剛好某個設計跟你的球風契合,那麼相信 Kyrie 系列穿起來會很有感。

Kyrie 2 首先要提的就是前腳掌微略凸起,並採用同心橢圓形狀的外底,在縱向的動作放面不再有前一代緊抓地面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當需要前掌做支點進行各種動作如:急停、轉身或者換手運球…等等,由於接地面積更小會發現力量會更集中於一點上,讓力量的轉移非常順暢,這樣解釋不曉得是否清楚,各位有機會體驗相信可以立即明白我在說什麼。另外這樣的外底設計也讓左右變向時讓鞋子可以自然移向重心的方向,而非過去款式外底總是會慢腳的動作一步,個人並不是球技很好或體能勁爆的球員,側向向上延伸的外底其實並不是 Kyrie 2 獨家設計,我打球時也很少有誇張地壓低重心動作,因此這類設計在實戰時我無法有深刻感觸,但這回前掌的設計的確令人清楚的感受到不同,甚至我會希望以後都能沿用,另外鼓起的外底也讓避震回饋的行程比較長也比較清晰,不是很確定前腳掌是否有 Zoom Air 氣墊,但穿起來的反應性跟緩衝感都很恰到好處。

後腳跟這次在抓地力的表現沒有太令人驚豔的地方,腳跟的 Zoom Air 氣墊,我今天給朋友的回答我覺得挺中肯的:「Kyrie 1 的前掌穿起來的感覺就是 Kyrie 2 腳跟的感覺。」如果你是避震死硬派,那麼看到 Kyrie 系列其實都可以前方直走右轉,這真的不是 Kyrie 系列的強項,但別誤會,目前包含我在內三個人穿過都覺得避震的表現是中規中矩的,只是希望讓各位能夠清楚明白該瞭解的參考資訊。

腳背綁帶的部分大概是這次支撐的主要來源,高筒的鞋身其實填充並不厚,內置穩定片高度也非常低,甚至幾乎比一代還低,鞋帶綁緊搭配飽滿的鞋舌的確有帶來不錯安心感,楦頭正常偏寬,但建議還是選購原尺碼,否則側向的高度還有鞋舌的壓迫有造成部分穿著者的不適,這部分建議在購買時一定要多試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尺寸。

這一代真的在變換方向這個課題上花了不少工夫,甚至鞋墊前掌還加了一些止滑的紋路,Kobe 10 也有類似的設計,但 Kobe 10 也有跟中底的 Free 結構呼應,Kyrie 2 有沒有要跟前掌的設計搭配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說是跟前一代走截然不同的路線,但又還是呼應代言球星 Kyrie Irving 的風格,前面也提到,跟純粹的強調抓地力相較,這次的整體構造確實的讓人可以感受到鞋子在打球時帶來的協助。

最後做個簡單的總結,由於不同於前一代強調抓地力的設計,個人覺得這一代值得推薦的人會是喜歡節奏變換與使用轉身的球友,再強調一次,前腳掌的設計是確實有其作用存在,官方資料或許誇張了些,但是絕對有其基礎在,對 Kyrie 2 有所期待或是存疑的人都該去試試。當然,同樣有幾個地方要提醒大家觀察或是注意,首先我們推崇的前腳掌性能,會不會由於前腳掌漸漸磨平而打折扣,這個就留待時間為我們解答,另外,對於其高筒的側向支撐抱持很大期望的朋友可能會有些失望,穿起來真的僅能列為普通等級,再來是 Hyperfuse 鞋面在彎曲時或多或少的異物感在這雙鞋上當然也是免不了的,而至於避震的部分大家可以先參考前述的意見,因為這次的體驗時間很短,我個人其實目前的印象分數還不錯,但還是想在不同的狀況、強度下多體驗幾次,個人是還挺喜歡 Kyrie 2,不單因為性能,更多的我想是來自於它的創新吧。

延伸閱讀
官方新聞 / 籃球物理學開課啦:KYRIE IRVING 精湛運球造就 KYRIE 2 設計概念
勘履訪客 / Nike Kyrie 2 'Effect'
勘履訪客 / Nike Kyrie 2 ' Infer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