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簡評 / Under Armour Curry 2 初探

在動筆寫這篇簡評前,查了一下 NBA 官網的數據,嗯,37 分 5 籃板 6 助攻,上一季的例行賽 MVP 宣告他的統治力並非曇花一現,甚至還更上一層樓,雖然說球鞋肯定不是讓球技變好的主因,但是看到 Stephen Curry 開季至今四場比賽的表現,相信很難不對 產生興趣,而品牌也的確在科技上跟前一代作出改弦易轍的差距 (是的,我相信有人對於外型有些雷同感到小小失望),透過影片我們在簡評開始前先幫大家作出重點摘要。

緩衝性增加提供較為親切的腳感
Speedform 鞋面功能佳 期待未來進化

雖然 Curry 2 採用的是單一密度的 Pure Charged Cushioning Foam 避震中底,但整體密度的調整以及區塊配置讓腳跟吸收衝擊的能力有很顯著的提升,相較於 Curry 1 採用 Micro G 搭配 Charged Foam 偏重反應性的複合結構,Curry 2 穿起來的感覺是腳跟緩衝性能佳,前掌則維持反應性出色的感覺,相較於 Curry 1 側重於速度上的設計,Curry 2 顯然均衡多了,相信也適合更多球場上不同的打法。

另外,Curry 2 的 Speedform 鞋面相較於 Curry 1 的 AnaFoam 鞋面,輕量無縫鞋面目的在於貼合雙腳讓動作順暢,原先都是用在跑步鞋上,首度用於籃球鞋上的成果編輯部一致認為不錯,但可以不用執著於追求極致輕薄,雖然內側還是有局部填充的加強與鞋舌的增厚,但是若是要做為籃球鞋應該是還有進化的空間,諸多重點部位理論上還有進化的空間。另外由於鞋面幾乎全由片狀結構組成,在踝骨部分還有鞋舌跟鞋面交疊處還有前掌彎折處,在作出特定角度動作時會有異物感,透過厚襪可以解決,而運動本來也該穿保護性足夠的襪子,但如果習慣穿薄襪的朋友就要特別注意,另外尺碼上的斟酌也應該更謹慎,試穿時務必綁緊鞋帶試試。

鞋領添加了防滑膠條增加鎖定感,不過老實說在實戰中並沒有感受到太多影響,另外腳跟雖然有 TPU 結構固定雙腳,不過這回的 Speedform 鞋面誠如上面所提,在特定部位不夠厚實的狀況下,側向支撐還有進步空間,雖然不至於差到影響表現,但是穿上 Curry 2 確實有感受到雙腳被牢牢固定著但卻有些空隙的微妙感。

翻開鞋舌認識 Stephen Curry

Curry 2 每個配色的鞋舌內標都述說著 Curry 的故事或是人格特質,本文的 Floor General 在稍早的報導中有詳盡介紹了來由。

與博焱的 共同簡評

nike-lebron-13-first-impression這才只是 Stephen Curry 的第二雙簽名戰靴,但他的表現已經勢不可擋,雖然 Curry 2 有著不錯的均衡調整,卻也有些覺得可以強化之處,不過整體而言還是一雙推薦嘗試的戰靴。

值得期待:
1. 如果說 Stephen Curry 不是很多人入手的理由那絕對是騙人的
2. 前掌負責反應性腳跟則提供避震,這樣的配置對實戰而言很受用
3. 多方向的刻痕適合作出不同角度的急停動作

值得觀察:
1. 由於鞋面的壓迫,在試穿時一定要穿著打球襪子去並找到適合尺寸
2. 雖然鞋面都是洞,但透氣表現並不是很好
3. 外底紋路稍淺了些,對於每場活動量很大的後場選手來說可能重點部位磨損會較快

延伸閱讀
Under Armour Curry 2 月底正式販售 / 首波四色陸續上市 演繹各式生涯故事
勘履訪客 Under Armour Curry 2 'Floor General'
Stephen Curry Roadshow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