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直擊 / Nike Quickness Acadamy 實地體驗 Kyrie 1與 Kobe 10

近來 Nike 有兩雙後衛鞋是大家相當感興趣的,而兩雙鞋也足以代表相當不同的典型,分別是個人簽名系列才剛剛開始的 Kyrie 1 還有已進入雙位數的 Kobe 10,Nike 希望籃球鞋相關媒體能夠更為瞭解這兩雙戰靴,勘履者 KENLU.net 也在受邀行列中,將分別嘗試穿上 Kyrie 1 與 Kobe 10。最好的方式除了親自下場體驗,Nike 特別邀請錢薇娟、顏行書擔任教練,指導參與這場名為 ‘Quickness Academy’ 體驗活動的成員們,學習 Kyrie Iriving 還有 Kobe Bryant 在球場上如何利用敏捷的身手和過人的速度擊敗對手。來到現場能夠看見兩雙鞋款分別陳列於會場兩旁,Nike 非常貼心的幫所有人準備了球員休息區、全套裝備與專屬鞋盒,可以在我們的官方 Instagram 看到相關圖片,當然如果你想看看兩雙鞋的初步評測,也可直接拉到最後。

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隊伍與裝備後迅速著裝完畢,Kyrie 隊與 Kobe 隊儼然成形,整齊劃一的景象讓人加倍期待接下來的訓練內容。

為了要在訓練時能夠瞭解到自己腳上的鞋款會帶來哪些幫助,所以 Nike 相關人員在正式開訓前針對性能面做了專業解說,關於鞋款介紹的內容這邊就不贅述,如果有興趣的勘履者可參照以下兩篇特輯報導:

NIKE KYRIE 1 / 用速度勾勒場上主宰力與未來願景
Nike Kobe X ’5 AM’ / 三大性能主軸 堅定凌空飛躍決心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提到了 Kobe 系列隱藏的特殊密碼,Kobe 10 的解讀後代表 ‘Endure and Conquer’,指的是「忍受和征服」,我想這或多或少呈現出 Kobe Bryant 目前所面臨的挑戰,祈禱他能夠承受住這回的險阻,在他的生涯末期再度展現不願服輸進而征服挑戰的性格。

錢薇娟教練表示:「Kobe 雖然是一名得分後衛,不過由於他侵略性的打法常常需要有低位或是與防守者正面遭遇的動作,因此學習 Kobe 的技巧能克服身材劣勢,在球場上有更多元的進攻方式。」顏行書教練則表示:「Kobe 和 Kyrie 的速度是不同類型,兩人的技巧在場上的運用時機與方式都不盡相同,如果都學習起來對進攻相當有幫助。」

而實際上陣後,Quickness Academy 針對兩個球星打造的課程內容當然是滿不一樣的,編輯 Ian 參加的 Kyrie 組著重於透過穿越三角錐來學習 Iriving 實戰中刁鑽難測的運球,特別是由前 NBA 選手 God Shammgod 首創的 ‘Shammgod Move’,由 Irving 用起來似乎絲毫不遜於本尊,再搭配其它運球技巧,Irving 這方面的造詣應該堪稱當代球員之首,因此鞋款在這方面的協助就著墨較多。

而我參加的 Kobe 組套一句同組的朋友所說,就是一直投!透過練習各種黑曼巴常用的進攻招數來感受他多元的出手方式,實際演練一番後發現,頂尖球員的腦袋應該都不錯,因為他們打球有點像在做數學,在每個動作後都要找到最適合的方式來面對眼前的防守者,如果碰了釘子要馬上想出因應之道,不然下場就是失誤或是把球權拱手讓人,以這樣的想法看來,Kobe 可說是數學家了吧!多重的組合讓他能夠因應的挑戰類型比別人更多,而 Kobe 10 的設計能在多種狀況下都提供協助,但很可惜 Kobe 這個球季篤定無法穿上 Kobe 10 出賽了,只好我們大家一起幫他穿,在訓練完後,兩組的人打散重組,讓 Kyrie 組跟 Kobe 的成員都能夠在實戰中落實剛剛學習的技巧。

編輯部體驗後鞋款簡評

相較於上述活動內容,相信勘履者們都對於這兩雙鞋款的鞋評比較有興趣,所以就兩個人連續穿著約 2 個多小時的心得提供分享,請注意,這並不是一篇正式的鞋評所以很多的描述跟想法都很直覺,閱讀前務必注意,但日後我們仍會有詳實評測上線,請各位多多支持了。

KEEDAN 編輯 Ian 感受到的 Kyrie 1

整體抓地力的確如先前聽說的很不錯,不過可能是因為場地灰塵較多,在腳跟處稍有打滑現象,跟雞排小編討論後,除了腳掌後段不若前段刻痕透過方向的轉折帶來更出色抓地力,有某些角度如足弓還有後掌外側,有著圓弧形狀同時刻痕沒有強化,平常也許沒有感覺,但場地狀況較差時就得多加留意。

整體包覆感還不錯,不過說真的感覺不到太多避震回饋的存在,然而我對這方面並沒有特別要求,所以體驗的過程中還有結束後雙腳沒有什麼因為穿著帶來的不適,倒是不曉得是否因為最近較少運動還是腳底板的避震需要再多一些,有些痠的感覺,至於腳踝處的貼合我還滿喜歡的,穿起來沒有想像中的低筒感,鞋面雖然偏硬,但是打球的時候沒有什麼影響。

KENLU 編輯 GPIE 對 Kobe 10 的第一印象

必須承認,Kobe 10 跟我想像的穿著感有一段落差,從結論來看,整體還是一雙均衡、好穿的低筒實戰鞋款,不過穿完 Kobe 10 後有點空虛,因為我沒有立即回味再三的點,不過別急,我也沒什麼想挑剔的,前面就提到了,我覺得它是一雙各方面表現平均的鞋款,其實就平常而言小編是最喜歡這樣的鞋款了,因為我始終覺得在打球中間會一直讓你有「感覺」的鞋款,不論是正面的或負面的,總歸就是讓你分心或是對身體有些影響,而且這顯示腳掌多少要分擔一些反作用力,打球時若是鞋子有提供實質協助又沒有帶給雙腳太多衝擊,整體而言該是件好事,至於跟我想像中有些落差部分,在於中底的腳感還有抓地力這兩部分

全腳掌的 Lunarlon 再加上腳跟的 Zoom Air 配置,對於 Nike 避震科技稍有涉獵的人大概都會告訴你這個組合很誘人,前腳掌還用上 free 概念切割,但我想大面積的 Lunarlon 在耐用性與支撐性都有強化必要,因此用了一圈的 TPU 來作協助,因此 Kobe 10 穿起來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再強調一次這不是不好,只是真的沒有太鮮明的感覺,或許多穿幾次馴開後會有進展,不過那也要之後我才能分享了。

至於先前強調的刻痕,由於小編在公司的乾淨木板地曾試穿過 Kobe 10,對於其抓地力深具信心,但是實戰之後發現了一個課題,什麼,你說耐磨性嗎?不不不,小編一直覺得應該要依照自己的打球場地選擇鞋款,因此耐磨性不應該成為大問題,重點在於腳底每個提供抓地力的單位面積都較小,因此很容易就完全被灰塵覆蓋,由於實戰前就有聽聞此問題,有特別注意抓地力的變化,的確隨著時間有下滑現象,雖然說到一定的程度後就不再變弱,還是能有一定的表現,不過這真的很可惜了它 100% 發揮時的表現,至於很多人詬病的耐用程度,小編是覺得若有疑慮別跟自己過意不去,還有很多鞋款可以選擇,穿鞋子應該是要快樂的,別為了這些事情傷神。最後要提一下很多人說要小半號因為楦頭偏寬,還是老話一句,每個人腳型跟穿鞋習慣不同,試穿最好,但我知道各位勘履者會說一下就賣完了無法試穿,所以這邊還是提供自己的心得,僅供參考,我穿原尺碼的時候腳尖確實感覺到比較空了一些,但是外側的碳纖維穩定片所在的支撐結構確實有固定的作用,因此前掌的空隙我覺得在可接受範圍,同時由於前頭鞋面較堅韌 (有補強),或許避免了一些腳趾頭擠壓瘀血的困擾也說不定,另外碳纖維穿原尺碼時也恰好貼著小拇指,小半號可能就會有點壓迫,不過以上僅是個人情況,要我建議,我會覺得穿原尺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