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履鞋評 / ADIDAS ENERGY BOOST 初評

adidas 的 技術上個月已經由小編在紐約帶回發表第一手消息,雖然期間也陸續發表了測試影片或是提供各位勘履者一些想法,但大家不免還是抱持著懷疑態度,究竟 (乍看長得像保麗龍的) Boost 科技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然而在首款作品 Energy Boost 實際上市之後,很多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除了材質在看到、觸摸到之後就因為其質感其實非常科技風,跟保麗龍有滿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穿進去之後能立即感受到 的確是研發出一個劃時代的科技,不論目前 Boost 到底發揮了幾成潛力,當下它提供的驚人感受還有未來的發展性都令人興奮,這肯定是小編近年來體驗過 “感受度” 數一數二的科技革新。

一般來說鞋評我們都會測試超過一個月,特別是跑鞋會需要更多磨合還有針對相關需求所進行的測試,不過由於勘履者們並不像小編有提早拿到鞋子,但是 Boost 似乎是很多人躍躍欲試的鞋款,加上數量跟販售地點都有限,小編先就目前測試的感覺提供給大家一些試穿、選購的參考。

小編個人資料
169CM
68KG
中度扁平足
平日路跑場地:PU 跑道 / 柏油路面 / 健身房跑步機
每次跑步距離:3KM ~ 5KM

首先是小編在國外採訪時在各飯店樓下進行的路跑,主要是想試試 Boost 的避震性能在一般路面上能否提供不同於以往的腳感,特別在小編並非肌力非常出色的跑者,因此路跑時會特別選用偏向避震型的跑鞋,來減緩不適感,而 就給小編這樣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工作的空檔就抽空進行一下測試。

在分享小編主觀的鞋評之前,我們先回頭看看 Boost 的訴求: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構成 Boost 中底的最小單位是一顆一顆的能量膠囊,每一粒都非常的有彈性,而這樣的科技造就的就是小編雙腳體驗到的一個全新避震感受:踩下去動作凝結時會感受到很鮮明的回饋感

這樣描述不曉得各位是否能理解 Boost 獨到之處,各位可以回想過去嘗試的避震科技,不論再有彈性的材質,當試穿時用體重下壓以測試回饋感,其實鮮少會有很清楚自行回彈的情況,然而 Boost 給人的感覺是落下時可以將衝擊力吸收,並繼續在抬起腳掌時提供延續的能量。

就跑步運動而言,成績要有突破重要的還是自我訓練,然而正因為如此鞋子提供的穿著感還有訴求往往會是當大家處於同樣體能條件下追求的加分條件,Boost 當然不可能真的幫助巨幅增加成績或是大量省去實際跑步需使用的力氣,但穿上 Energy Boost 跑步會有一股輕鬆感,用比較量化的說法就是花的每一分力氣都幾乎被使用在跑步了

簡潔的造型透出強烈的科技風格,除了 Boost 中底給人的新鮮感,幾個重要的元素是構成這種視覺印象的主因:techfit 鞋面支撐、Tosion System 支撐系統 還有 ADIWEAR 耐磨外底,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在跑步時提供了那些協助。

首先,Energy Boost 一般而言是要購買大半號的,這是目前聽到的普遍感想,小編第一時間拿到的甚至大了一號,但是如果僅使用於走路應該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因為使用了萊卡彈性鞋面加上 techfit 支撐條的緣故,一般來說萊卡鞋面都較為舒適有彈性,但缺乏足夠支撐性,adidas 透過使用 techfit 也就是過去使用在它們口碑頗佳的運動內衣上的支撐條,因此鞋面的強度跟可動度都被調整到一個很好的彈性,因此除非習慣穿非常合腳來進行運動,否則 Energy Boost 的鞋面穿大半號即可以達到兼顧貼合與支撐,在慢跑時提供極佳舒適度的穿著感,如果是拿來當成走路鞋甚至可以試試大一號,讓腳趾頭有更多活動空間。

此外,常常有人在徵詢小編購鞋資訊時,想要買 “很軟” 的鞋子,其實不管太硬或太軟的鞋子都是不好的,當然這也會牽涉到雙腳的肌力還有跑步習慣等複雜因素,不過單就鞋子而言,要從事長時間的運動 (走路也算喔),對於整個腳掌的承托支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Boost 為了不讓支撐性不足,在部分中底使用雙密度配置 (黑色的部分向內延伸,前掌反應性需求較多處也將 Boost 的比例降低),更重要的是用了非常少見的 H 型 Torsion System,讓前後掌都具備充沛的支撐性,同時後腳跟向上延伸,讓腳跟內側不會在跑步時不斷感受到下沉感。

由於目前測試僅一個月,ADIWEAR 耐磨效果還有待評估,不過目前不曉得是否因為想讓 Boost 的性能較為明顯,相對來說 Energy Boost 有著非常厚的中底,但外底厚度卻略顯不足,不曉得對於耐用性是否會有很顯著的影響,這就留著後續再跟各位勘履者報告。

然後Boost 另外一個能夠發揮極佳性能的關鍵是在於其鞋墊,各位可以嘗試將鞋墊拔起直接穿上 Energy Boost,很明顯地會感受到過軟,在運動期間會很容易有不穩定的現象,即而產生痠痛等現象影響運動表現,Boost 的鞋墊除了較一般鞋墊略厚,採用的密度是偏韌的感覺,將 Boost 的性能完整保留,但是避免了過於軟 Q 的調性影響穿著感。

Boost 鞋墊上的印刷字樣做工還不錯,目前還沒有掉字跡象,抽出後可以看到整個 Boost 中底,跟一般鞋款可能還有一層表布或是彈性材質阻隔不同,因此需要硬度適中的鞋墊來做傳導,micoach 的凹槽也直接在中底上就進行簍空,可別小看這中底接合塑型的功夫,這正是 Boost 花了最多時間研發的部分。

另外 Energy Boost 還有兩個小編很喜歡,卻也因此希望可以再強化的部分,第一個是 3M 反光的部分,目前僅見於鞋舌 adidas 標誌處,由於這雙鞋避震性能極佳,會緩解許多路面硬度帶來的不適,因此在一般路面使用的機率會大增,如果能考量更多安全性的設計會是跑友們的一大福音。再來可看到腳踝有著射出非常漂亮的支撐結構,沒有任何的多餘的溢料,觸感也非常好,不過目前的設計由於競賽需求沒有那麼強,是採用比較有彈性的硬度,如果要拿去做長距離的訓練甚至比賽,支撐性希望還能更強,今年後續還會有更多專業級甚至競賽級的 Boost 系列鞋款問世,希望在這方面可以看到 adidas 再度帶給大家驚喜。

Boost 科技不用多說,在小編心目中暫居 2013 運動鞋最佳革新,因為躍進的幅度大,且實用性相當高,除了舒適性非常好,更重要的是這個中底科技還與其他的 adidas 科技有很好的相容性,舉例來說,小編目前就非常期待後續能夠有搭載 Formotion 的 Boost 系列鞋款,那肯定又會誕生另一種科技控想嘗試的腳感,目前小編正持續測試中,就請期待小編預計於下個月上線的完整版鞋評吧!

ADIDAS ENERGY BOOST 初評小結
勘履者一定要試試
1.前所未有的腳感,避震與反應都很出色
2.合腳舒適的鞋面,可大半號以上
3.透氣性佳

勘履者一定要注意
1.目前不打折
2.腳背下壓曲線較明顯,如腳背肉較多建議一定要試穿
3.目前 Boost 中底只有白色設計
4.鞋帶孔分布較少且偏後,雖然萊卡加 techfit 鞋面已經包覆感很好,但對於喜歡前腳掌有強烈且能調整的固定感的跑友要試穿
5.外底用料較薄 (耐磨性待測試)

Top